您的当前位置:

勘探技术进一步发展

勘探技术进一步发展



  【勘探技术进一步发展】 1.地震勘探方面:高分辨率地震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总结出适于高分辨率地震的“五高、二小、二措施”成功施工方法,提高了原始地震记录质量,大部分记录在 60~120HZ频率扫描中可见清晰的反射波同相轴。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达到展宽频带、提高分辨率的目的。目前处理后 3 000米深度反射波视频可达40~60HZ,带宽可达10~140HZ,基本能分辨约8~10米薄层,查清幅度10米左右的构造,查明落差5~10米的断层;1997年采用480道数字地震仪施工,提高了三维地震信噪比和分辨率,使三维地震从采集、处理到解释技术都上了一个台阶。
  2.油气层识别技术方面:地质录井技术对及时发现油气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探井综合录井仪、气测录井仪使用率己达100%,又增加了岩屑定量评价仪、氯离子自动检测仪、钻井液粘度检测仪等新的录井手段,推广应用了热解色谱技术,统一了不同型号录井仪资料的解释标准,使录井技术的自动化、定量化程度逐渐提高,对油气层的发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测井公司狠抓了以仪器刻度为核心的采集质量和以符合率为主要目标的解释质量,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孔隙度、渗透率和可动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修改完善了18个地区的解释图版,达到了有关参数的输入标准化。
  3.油气层保护钻井工艺方面:通过优选钻井液、提高钻井速度、缩短建井周期,达到钻井保护油气层的目的。一是针对不同储层研制应用了强抑制外屏蔽、内屏蔽、油包水和正电胶等四种优质钻井液及油包水钻井液。二是选用高效钻头,平均机械钻速可提高 23%,钻井周期缩短一半。
  4.油气层测试、改造方面:一是调整添加济浓度,科学选取支撑剂,采用大排量施工,减少前置液用量,压裂效果有一定提高。在海拉尔盆地压裂5口井,获工业油气流3口井,压裂改造成功率达 60%,创造了外围盆地的较高水平。二是改进深层测试工具,推广应用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和串接式下封隔器跨隔测试技术,引进液氮助排工艺,逐步摸索到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深层气压裂后求产测试比较合理的工作制度。
  5.勘探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方面:射孔弹厂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导爆索、射孔弹生产线,先后研制出有枪身、无枪身特种弹和导爆索4大系列51个品种,其中的50%销往国内25个陆上油田,并进军海洋石油行业,出口朝鲜、土库曼斯坦。主导产品YD73(DQ38YD—1S)弹穿混凝土靶深度达395毫米,YD89—Ⅲ弹穿深达534毫米,YD102(DQ50YD—2S)弹穿深达639毫米,YD127—Ⅱ弹穿深达 786毫米,其性能己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射孔器材检测技术也在同步完善和发展。测井公司研制的 D1S数控测井仪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针对开发井、探井、斜直井、水平井、小井眼井和套后井的配套测井仪器系列,队伍数控能力达100%;高分辨率薄层测井系列、25MHZ和1.1GHZ电磁波测井仪、数传 C/O能谱测井仪、自然伽玛能谱测井仪等,解决了生产急需,见到了实际效果,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地质录井公司研制的钻井液粘度检测仪,结束了手工测量的历史,目前正在推广;岩屑定量评价仪通过总公司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哈里伯顿联合研制成功的DaQing —SD19000型综合录井仪,设计指标达到或超过原引进的 SD19000型的标准,居国际先进水平。试油试采公司研制的分体式复合射孔器,一次施工完成射孔和高能气体压裂两道工序,提高了工效;压力计减振器的研制应用,提高了射孔一测试联作工艺的水平和作业成功率。物探公司研制的不提杆下药钻机,解决了流砂层打井难、下药难的问题。
  6.普及信息技术方面:数据库建设经过不断完善,现已形成 9类62个库,入库共享数据量达80MB;勘探信息基本实现了网上运行,先后建成了局域网、广域网,在录井、试采、物探小队相继实现了勘探采集信息的无线远程传输,并建立了勘探系统的 WWW网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当天生产动态信息能及时入网,为科研、生产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软件开发能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研究院研制的盆地分析模拟、圈闭评价、油藏描述软件,更加丰富了评价方法;物探公司研制的三维叠前一步法偏移模块、PARADIGM与Tensor速度转换软件等,使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时效显著提高;地质录井公司研制的录井综合图绘图软件,结束了手工绘图的历史;试油试采公司研制的试井软件,其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