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人物
英模人物
英模人物
王启民——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37年9月生,汉族,浙江省湖州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61年 8月起,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地质开发研究工作,现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6年来,他先后主持了油田分层注水、接替稳产、油田高含水期开采等 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和组织了40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获国家和部、局级奖励17项,撰写发表论文20多篇,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原油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21年做出了杰出贡献。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8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授予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先后14年被评为大庆市(局)劳动模范;1994年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大庆石油管理局“十佳”职工;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6年8月和1997年1月被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先后授予“新时期铁人”的光荣称号。1998年 1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王启民,亲切地称他为“第二代铁人”。1998年3月被黑龙江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0年代,为了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较长时期高产稳产的路子,王启民与同志们一起创立了油田中低含水期“六分四清、分层开采”的高产稳产开采方法,这项成果为大庆油田 5 000万吨稳产10年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王启民担任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他总结了大庆油田的开发经验,根据大庆油田开发实践,提出了“分层开采,接替稳产”的开发理论与模式,为创立大庆油田自己的开发道路,实现第一个10年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5年“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主要主持者之一。
1991年,他主持了大庆油田二次加密调整研究。通过对“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理论和模式的深入研究和现场试验,及时地提出了对油田进行二次加密调整的问题,该项成果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二等奖。1992年他又亲自主持了表外储层开发可行性研究,这项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重大的突破。该成果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同时,王启民还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大规模油田超前开发现场试验的研究工作,较全面地解决了老油田“八五”稳产的技术问题,为油田“八五”开发和更长时间的稳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该项成果已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优秀科技成果”之一。
1996年,由王启民主持并参加的“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启民进京参加颁奖大会时,受到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7年 4月,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王启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孟宪娟——大庆体校女子举重运动员
1975年生,汉族,辽宁省黑山县人。1989年进入大庆体校。 1997年12月8日,在第十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她勇夺 54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并打破女子挺举世界纪录。
孟宪娟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身体素质很好,作风顽强。大庆体校教练齐锡富慧眼识珠,把她选进女子举重班,耐心指导。她14岁开始训练,不怕苦累,半年多以后,便在全省举重比赛中夺得 3块金牌。此后,她的举重成绩继续提高,1993年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铜牌。199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和亚运会选拔赛前夕,她的双膝和手腕受伤,她带伤上阵,仍获得亚运会入场券。但后来在北京参加备战亚运会的集训时,她膝伤加重,不得不放弃这两次大赛。返回大庆后,受到市政府、市体委领导的热情鼓励,并为她创造条件,去广东治疗和训练。她重新振作起来,常常忍受巨大痛苦坚持训练,春节假日也不休息。1996年她参加了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在大庆人和家乡亲人的企盼中,终于拿到一块非同寻常的金牌。
在备战世锦赛的过程中,孟宪娟刻苦训练,每天早起慢跑数千米,然后在举重馆里苦练,一天举起超过自己体重40倍的重量。在1997年12月第十一届世锦赛上,孟宪娟经过顽强拼搏,终于获得 3项冠军,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圆了多年的世界冠军梦,展现了大庆铁姑娘的风采,为祖国、为大庆争了光。凯旋归来,市委、市政府为她召开庆功大会,奖励了她及她的教练齐锡富,并做出《关于开展向世界女子举重冠军孟宪娟同志学习的决定》。团市委也作出决定,号召全市青年向孟宪娟学习。
谭秀新——采油五厂杏13—1联合站站长
1954年7月生,汉族,陕西省三元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7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9月参加工作,在采油四部五营青年点和采油五厂三矿杏五1联合站当工人。自1977年 7月起,担任采油五厂三矿杏 13—1联合站站长,他19年如一日,以站为家,埋头苦干,率领全站职工抓管理,上水平,奋发大干,使全站的基础工作、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了使泵站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1987年新站一投产,他就针对设备安装基础差的实际,带领大家整改设备管线渗漏问题,提出管理工作一年打基础,两年当先进,三年跨入局金牌站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组织全站职工制定了10个岗位的 451条标准,工作中,坚持标准,逐级严格考核,把各项生产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人头,形成全站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景象。谭秀新当站长以后,除了开会外整天在站上忙碌,凡是苦活险活他都抢干在前,充分发挥了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全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站里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曾连续8年被评为局模范无泄漏样板站,连续9年被评为市优秀党支部,连续 7年获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质低耗油水站光荣称号。1992年至1996年,谭秀新被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模范。1997年 4月,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批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玉江——石化总厂高压聚乙烯车间班长
1962年2月生,汉族,河北省清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 月由大庆石化总厂乙烯技校毕业,分配到石化总厂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车间工作。从此,他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自己,十几年来,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勤奋学习,熟练掌握了1 000多个生产工艺参数、 600多台动静设备和2 000多条生产管线的状况,记下了34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排除大小事故隐患200多起,避免停车18次,避免重大恶性事故9起。担任生产班长后,他总结了“七六七”20字班组工作标准,在班组内成立了QC小组,先后有12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市级5项,省级2项,还有一项在1992年国家管理成果报告会上获一等奖。他领导的生产一班QC小组被评为国家优秀QC小组。
李玉江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十几年来,他坚持倒班工作,奋发大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连续9年被评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91 年获总厂“学雷锋十佳青年”称号。 1992年获总厂级装置达标先进个人、 技术标兵称号,1993年获总厂级“五星级”操作工称号。1995年被石化总厂评为工人技师,同年被评为石化总公司劳动模范,全国百名技术能手。1996年被评为大庆市劳动模范标兵。 1997年4月,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孟宪吉——钻井一公司长城二队队长
1958年 9月生,汉族,山西洪洞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参加工作,在勘探指挥部32641队当工人。1978年3月至1993年2月,历任钻井一公司32740队司钻、副队长、队长。1993年 2月赴省总工会干部学院学习。自1994年10月起,担任长城二队队长。20多年来,他以铁人为榜样,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率领原 32740钻井队勇夺金牌五连冠,使该队成为全国钻井行业唯一夺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社会主义同工种劳动竞赛金牌八连冠的钻井队,创出了国内钻井史上的辉煌。
工作中,孟宪吉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专挑重担。1994年初,他在省里工会干部学院毕业时,按照他的条件,本可以留在后线工作,听说组建长城钻井队,就主动向组织提出重返井队的请求,担任了长城钻井队队长。孟宪吉带队伍始终坚持把管理工作放在首位。1991年他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同志们一起总结出了“现场定位管理法”。1994年10 月4日,局钻井系统在32740 钻井队召开“定位管理”现场会,对他们创造的管理办法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局推广。孟宪吉还结合实践潜心钻研深井技术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1996年以来,他们队所施工的四口深探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上级考核标准。1997年交出的宋深1井,井深3 935米,固井质量优质,创出了油田外围深井固井的最好水平。1996年,长城二队被总公司资质认证为甲级钻井队,同年 8月,在迎接美国埃索公司的反承包检查中,这个队各项工作均受到好评。1997年4月,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孟宪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童”。
董志忠——市广播电视局发射台副台长、工程师
1948年12月生,汉族,黑龙江省五常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5月参加工作。1966年9月调来大庆,先在采油一厂工作,1978年 3月到市广播电视局任技术人员。他热爱本职工作,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尽心尽力,做出了突出成绩。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大庆市直机关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先进个人。
1993年 8月,董志忠响应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广电部号召,主动申请到西藏支援广播电视建设。在西藏工作的 3年中,他先后在昌都、林芝、阿里、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地区的70多个县、乡完成广播电视收转台、站的建设和维护任务,行程2.3万公里,安装修复300多台次广播、电视设备,为西藏农牧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做出了贡献。1994年,被西藏广播电视厅事业处评为唯一的一名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自治区和自治区广播电视厅评为先进个人。同时被大庆市广播电视局评为十佳职工,大庆市委命名他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委“先、优、模”报告团巡回报告了他的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
董志忠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西藏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紧张,气候条件差,他患了高原性浮肿、高原性高血压等疾病,但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坚决要求到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去工作。在阿里地区连续工作三个月,跑遍了大多数县、乡,圆满完成了这个地区的建台、检修、维护工作。这期间他没洗过澡,没吃过青菜,体重由过去的80多公斤下降到60公斤。在西藏工作三年来,董志忠注重搞好民族团结,尊重藏族同胞生活习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藏族同胞修理各种电器设备,受到当地藏民的爱戴。
董志忠在广播电视战线工作近二十年来,尤其在西藏工作期间,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6年被广电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时被大庆市评为劳动模范标兵。1997年4月,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