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政

民政

民政


  
  【民政部杨衍银来大庆视察】 1月28日上午,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在省委秘书长曹志斌、省政府副秘书长曹震、省民政厅厅长王永库等陪同下到大庆视察双拥和抗灾自救工作。当日中午,杨衍银一行在市委副书记吴云波、副市长刘春华的陪同下直奔林甸县国合乡新胜村,慰问这里的双拥对象和贫困户。下午,市委书记刘海生专程赶往林甸县看望杨衍银等领导并作了双拥和抗灾自救工作汇报。杨衍银高度评价大庆的双拥和抗灾自救工作。他说,大庆发扬工农结合,军民结合的好传统,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灾自救,还是在双拥工作中,都真抓实干,抓出了实效,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他希望发扬成绩,把大庆建设得更美好。   (福 先)
  【中华慈善总会阎明复来大庆考察】8月23日至24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一行3人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海涛、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传模等领导的陪同下,对大庆的救灾救济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并听取了市里和肇源县关于救灾救济工作的情况汇报。市长杨信拜会了中华慈善总会成员。剐市长刘春华、崔强分别陪同中华慈善总会的领导考察了浩德乡、义顺乡革志新村,参观了大庆铁人纪念馆、大庆石油技术博物馆。
  上年,大庆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华慈善总会共给大庆下拨救灾捐款 2 200万元,主要用于复建灾民新村和维修复建灾民住房。大庆充分利用这一捐款建房 7 400户,其中建灾民新村10个、1 950户。
  在上年的救灾款物发放中,大庆建立了发放款物数额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接受发放的人员公开的三公开制度。规定各级组织一是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按需发放;二是各村成立有灾民代表参加的发放物资评审委员会,做到公平发放;三是在发放物资时,实行三联单制度,领取救灾物资的灾民要在发放单上签字;四是实行张榜公布,增加发放救灾物资的透明度。
  在听取市民政局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定后,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说,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庆人民经受了空前自然灾害的考验,灾民都能安居乐业,各项捐款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救灾款物发放、管理体系。他表示非常满意。
                                   (闻 泽)
  【省考核团来大庆考核双拥工作】 9月20日,省双拥考核团来大庆考核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情况。当日上午,省委副秘书长、省双拥办公室主任曹志斌,省民政厅副厅长、省双拥办公室副主任赵益华,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省双拥办公室副主任李彦晶等听取了市委副书记闵裕道关于大庆市双拥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是1997年1 月大庆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后,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双拥宣传教育、政策落实的工作力度,结合1999年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行动”,突出动真情办实事,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的新途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巩固和发展了全市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同时,也使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得到了基本解决,治病难有了明显缓解。三年来共接收转业干部298人,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4 121人,随军家属242人,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安置率达100%。
  汇报时,市委、军分区和市政府领导刘显富、岳维国、崔强等在座。20日下午,21日上午,省双拥考核团分三个组深入基层考核。他们先后到军分区、预备役师、某旅、武警支队考核拥政爱民、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情况及共建共育、爱心献功臣行动情况,同时了解了市委、市政府及各事业单位动真情为人民子弟兵办实事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区、镇考核团各组检查了部队干部、义务兵、随军家属安置、双拥机构设置、宣传教育、各项双拥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考核团还参观了军分区新建办公楼和功臣别墅。        (闻 泽)
  【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在大庆召开】
  12月22日,省民政厅在大庆召开行风建设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民政系统推广大庆市民政局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狠抓行风建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当好人民公仆的经验。
  市委常委、市纪检委书记司家祥,副市长刘阜茂到会。司家祥在讲话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行风建设,不能掉以轻心。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殡葬服务、退伍军人安置、救灾救济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业务,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密切相关,抓好行风建设尤为重要。
  会上,市民政局纪检组、让胡路区民政局和市福利院分别介绍了抓好行风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经验。
  省民政厅纪检组组长闻峻在会上讲话。他在肯定市民政局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要求全省各市地民政局,要切实加强行风建设,选好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坚定不移地搞好全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跨世纪战略目标,为推进全省民政工作实现“五化”的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会议期间,省民政厅纪检组还组织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市民政局殡仪馆、让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和西泽托老院等窗口单位。                   (邢继芳)
  【召开庆“八一”座谈会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7月29日,市党政军庆“八一”座谈会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在东风宾馆举行。
  刘海生、杨信、李长玲、李福民、刘显富、司家祥、岳维国、刘阜茂、苑柏琴、于宝祥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大庆军分区、预备役师及驻大庆的81413部队、82190部队、武警支队等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市长杨信主持,市委书记刘海生在会上讲了话。
  会议传达贯彻了省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全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双拥工作。
  市委书记刘海生在讲话中强调了三点意见:一、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双拥工作的认识。二、要抓住机遇,不断把全市的双拥工作引向深入。1999年,国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大庆要以此为契机,再创双拥模范城。三、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双拥工作的新途径。解决双拥工作面临的问题,关键靠改革,出路在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优抚安置的新格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领导,把双拥工作切实搞好,做出成绩来。
  有关部门领导及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于 村)
  【市领导慰问驻军部队和武警官兵】 2月1日,市领导分两路到武警支队、81413部队和大庆军分区、82190部队慰问,向广大武警战士和驻军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
  市委副书记闵裕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淑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文学等领导来到大庆军分区慰问,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官兵拜年。在大庆军分区,闵裕道说,大庆军分区与大庆人民有着浓厚的感情,在大庆二次创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庆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在82190 部队,闵裕道说,自部队进驻大庆后,便承担了各项急难险任务,大庆人民感谢你们。军分区和82190 部队领导表示,大庆人民对部队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部队一定要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大庆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大庆的建设添砖加瓦,把大庆建设得更加美好。
  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司家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阮殿龙,副市长崔强等领导先后到武警部队和81413部队慰问。                        (刘 发)
  【大庆市再次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1999年,大庆市双拥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新的成果,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全市军政双方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为主攻方向,认真搞好双拥宣传,注重国防教育,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工作力度,坚持为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有力地支持了部队和地方的建设,受到国家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肯定与好评。
  在1999年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行动”中,市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发动社会力量结对包块、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积极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各包扶领导和单位共为革命功臣送慰问金50多万元,送衣物3 400多件,送米、面、油等食品5万多公斤;为革命功臣新建住房87户,维修房屋44户;全市共为革命功臣设立定点医院、诊所41家,每个优抚对象都建立了医疗档案并享受减免医药费的待遇。目前,革命功臣的“三难”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大庆再获“双拥模范城”殊荣,驻军部队广大官兵功不可没。多年来,他们以保卫大庆为宗旨,以建设大庆为己任,积极帮助地方搞好经济建设,开展各种拥政爱民活动。在维护治安、军训学生、植树绿化、水库清淤、火场抢救、抗洪抢险等方面,为大庆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邢继芳 曹 志)
  【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1999年灾区救济复建工作有了新突破。一年来,市民政局继续加大救灾工作力度,妥善安置灾民。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救灾款,先后为全市灾区下拨救灾款1.6亿元,主要用于灾民住房建设和春夏荒生活。先后下拨4.5万立方米薪炭材。组织各单位捐粮3 395吨、对口支援灾民口粮1 390吨、政府拆借1 722.2吨、灾民自筹4 413吨,解决了294 814名灾民的缺粮问题。春节期间,市民政局为灾区先后下拨了各类衣被2 825 246件,价值65 821 960元,使灾民的吃、穿、住、烧得到可靠保障。将收缴各单位捐献的灾民建房款、木材、钢材等全部用于灾区建房。到年底,全市已新建灾民住房69 529间、33 995户;修复危房50 083 间、20 225 户。发放救灾款物,经过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多次检查,没有发现违纪问题。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通过积极工作,截至6 月底,全市已全部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现有保障对象3 236人,其中市区1 560人、四县1 676 人,年支出保障金292.2万元。按照中央和省政府要求,从7月1日起,在原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了30%。市区由原来的月人均110元,提高到143元,四县由原来的月人均80元,提高到104元。到6月底,全市共有保障对象1 824人,提高标准后,新增保障对象1 412人。按上级要求,9月15日前,7至9月份的提标补助金已全部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               (赵环宇)
  【积极支援部队正规化建设】 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中,大庆市政府和石油、化工两大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动真情办实事,积极支援部队正规化建设,使军政军民关系有了新发展。
  一是加大拥军投入。一年来,市政府和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等企业用于部队营房、装备库房、训练基地、备品用具等方面的投资总计达 5 500多万元。其中为龙凤区、林甸县人民武装部新建办公楼补助 100万元,使全市各县区人民武装部的基础设施全部达标。市政府还将新建军分区办公楼列入1999年全市16项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大庆跨世纪的一项丰碑性拥军工程,共投资 3 400万元(已建成交付使用)。为帮助23集团军装甲旅解决营房和坦克库房等问题,市政府和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等企业共投资 1 300万元,并为武警支队投资维修、改造、新建营房4栋。4月,预备役高炮师部及两个团进驻大庆后,市委、市政府领导 3次到部队走访,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部队解决干部住房、随军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及房舍维修等问题。仅用于师部的投资就达1 500万元。 其他两个团的营房也分别由石油管理局和石化总厂给予很好的解决。同时还为军供站重建了5 000平方米的新楼,并投资200万元解决了站内的锅炉和内部装修等问题,保证了军供站的标准化、正规化建设。
  二是加大科技拥军力度。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军委薪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充分发挥技术密集、科研力量雄厚的特有优势,把支援部队增加科技含量作为拥军工作的重点,制定了“科技拥军”三年规划。市教委与军分区共同制定了培训方案,坚持每年培训三分之一人员,三年内将军分区的干部轮训一遍。市和县、区两级党校也把驻庆部队的机关干部纳入到培训计划之中,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事业单位还主动与驻庆部队结成了“科技拥军”对子。大专院校和中省直企业的科研人员,坚持深入部队帮助解决训练中的科技难题。在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编组上,市有关企事业单位从适应未来战争和“科技强军”的需要出发,挑选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投资16万元,为军分区武器库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为县、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安装了CAS警报系统,实现了与市和县、区公安局110指挥报警中心联网,加大了安全防范设施的科技含量。
  三是通过走访慰问为部队办实事。在走访慰问中,根据部队实际需要,几年来,陆续为驻军配齐了电风扇、收音机、洗衣机、消毒柜、电冰柜、高档书柜;为团以上单位配备了音响、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微机。驻军 81413部队承领国防通信光缆施工任务期间,刘阜茂副市长亲自带队前去慰问,文工团为官兵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在 81413部队实施“9911”演习时,大庆市又组成慰问团驱车千里前去慰问,受到集团军首长的好评。一年来。全市共组成各种类型慰问团200多个,参加慰问的处级领导 1 000多人次,为部队送去价值310多万元的物品,使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赵环宇)
  【优抚工作成绩突出】 1999年,大庆市认真落实国家优待抚恤工作各项政策,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落实安置政策。1999 年全市接收随军随迁家属144人,市政府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并以市政府文件下达安置计划,进行了妥善安置。市财政还拨专款解决无工作单位的军休干部家属医疗问题和军休干部的生活补助。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军休干部每年生活补贴达 1 200元以上,真正做到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是落实抚恤补助政策。1999年,在大庆市区各级政府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根据黑民财[1999]5号和黑民优[1999]24号文件,全市增拨278 万元用于优抚对象应享受的副食、肉食、粮油、煤电等七项补贴。
  三是落实优待政策。根据《黑龙江省义务兵征集、优待、安置条例》规定,严格按照上年人均收入筹集发放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现全市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普遍达到每人每年2 000元以上,高的近3 000元。对其他优抚对象(如农村“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伤残军人)普遍实行了优待,优待面达100%。 在兑现优待金时,明确规定不准拖欠,不准顶替家庭欠账或提留,不准强行要求义务兵投保等,使这一政策真正得到落实。
  市民政局还在管好用好拥军优属保障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1999年底,全市共筹集资金1 105 万元,滚动增值80万元。用这些保障资金先后为军烈属更换了光荣牌,为驻庆转退官兵购买了纪念品,对参加国防光缆施工部队和参加大庆抗洪抢险部队进行了慰问,并组织优抚对象游览大庆景点,参加军民万米长跑等大型活动,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等,共计支出70万元。同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了《大庆市关于解决重点优抚对象治病难问题的暂行规定》,使优抚对象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赵环宇)
  【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1999年,是实行新《兵役法》和裁军50万后退役士兵安置的第一年,是退役士兵数量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安置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国家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到实处,大庆市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向全社会宣传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重要意义的同时,先后制定公布了以增加办事透明度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 (即安置政策公开、分配方向和指标公开、工种和福利待遇公开)、 “三监督”、“三满意”、“三不准”自律和承诺制度,多次举办培训班,提高退役士兵的素质,拓宽退役士兵的就业门路。同时,还积极探索出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新途径以及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接收退役士兵的具体办法,使全市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全年城镇共安置退役士兵 1 664人,安置率达100%,同时还安置转业兵(志愿兵)172人。                         (玉涛 环宇)
  【社会福利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1999年,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福利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要求,经过积极努力,完成了局直属43家福利企业的脱钩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对189家(比上年增加10家) 福利企业进行年检,清理假冒福利企业3 家。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年创产值3.2亿元,实现利润1 733 万元。全市632个社会网点实现销售额2 731 万元,安置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待业人员2 302人。                 (赵环宇)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发展】 1999年,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和行政基础设施管理力度加强,建设规模扩大,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市殡仪馆通过招商引资500 万元兴建了骨灰寄存楼和休息大厅,还引资100万元制作了骨灰寄存架,院内铺设了4 900平方米的混凝土路面,安装了庭院路灯,新建了花坛、花窖和雕塑。市殡仪馆已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现正向一级馆的目标迈进。市净园公墓引资400万元修建了7公里的沙石路面,便利了群众。市民政局还从福利资金中拨出130 万元,援建了肇源县浩德乡和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两所敬老院。通过政府扶持、县区自筹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维修改造了6 所乡镇敬老院。市收容遣送站也新增设了危重病人隔离间。市福利院抓了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市军供站新建成5 000 平方米的集军供服务、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军供大厦。市干休所等民政事业单位也都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管理,促进了民政事业向前发展。  (赵环宇)
  【发行社会福利彩票超千万元】 1999年,全市完成福利彩票赈灾专项募集 1 000万元和发行销售常规福利彩票的任务。全市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动员群众购买彩票,共募集福利资金360万元。肇州、肇源两县民政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冲破高寒禁区,在寒冬季节成功地发行系列彩票,为全省冬季销售发行彩票提供了经验。           (赵环宇)
  【殡葬管理水平提高】 1999年,全市共火化尸体9 400具,城市火化率达98%,农村火化率达90%。 同时,不断加大对殡葬用品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经营的业主,使殡葬用品市场规范、有序。                       (赵环宇)
  【加强社团登记管理】 1999年, 为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市民政部门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对全市市属社团组织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在指导各县区做好社团清理整顿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全市原有社会团体294个(含各县区),其中市本级160个。经过清理整顿得到保留重新登记的社团有244个,其中市本级123个;撤销登记社团43 个,其中市本级32个;合并社团5个。换发证书工作已基本完成。
  通过以上工作,全市社团登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市民政局还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对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全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5 000个,从业人数40 000人,其中市本级有民办非企业单位2 931 个,从业人数20 000人。                                 (赵环宇)
  【深入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全市共结成扶残对子 13 000余个。到1999年末,已有8 356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有2 648名残疾人脱贫。有723户贫困残疾人共得国家康复扶贫贷款150万元,其中645户残疾人在国家小额信贷的扶持下,解决了温饱或脱离了贫困。共有253户、426 名残疾人享受了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使全市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残疾人已达到1 021户、1 347人,年领取保障金达160余万元。             (赵环宇)
  【安排残疾人就业】 1999年,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定了《大庆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以市政府3号令颁布。随后又出台了《关于落实(大庆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以便于更好地落实《实施细则》。市残联还组织县(区)残联理事长和就业所长参加了执法和按比例就业工作业务培训。
  目前,全市城镇共有残疾人 29 832人,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残疾人9 800人,其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8 935人。现已安排残疾人就业5 091人,其中全民职工1 897人,集体职工2 052人,临时合同工561 人,从事个体和私营的残疾人581人。已就业残疾人占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56.9%。                               (闻 泽)
  【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1999 年是大庆实施国家“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解除全国400万白内障患者的视力障碍,卫生部、中国残联与国际狮子会自1997 年开始合作实施“视觉第一行动”。这是迄今在全球开展的最大规模的防盲治盲活动。在这次行动中,大庆市将在5年内实现脱盲2 155人)的第一年,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全市先后在5 月和11 月两次聘请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122 名残疾人施行了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加上各定点医院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年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72 例,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428 例的手术任务。先后两次聘请省肢残矫治手术医疗队共为17例肢残患者施行了矫治手术,显效率达100%。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各县、区康复指导站,积极工作,年收训聋儿27名,智残儿童45名,分别占省年度任务数的117%和115%,提前一年完成了聋儿培训“九五”任务。
  市残联于 3月举办了全市首期社区康复督导员培训班,就社区康复站的建设、功能及管理对社区督导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全市新建康复站 9个,康复的3 820名残疾人中有40%经康复训练后,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连续两年出资20万元,购买了 247辆轮椅,无偿捐给了急需轮椅的肢体残疾人。 5月16日第九次“全国助残日”当天,市委副书记闵裕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林,市人大副主任单新元,市政协副主席康志俭及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捐赠仪式,并亲自将轮椅送到残疾人手中。           (闻 泽)
  【残疾人文体活动取得好成绩】 1999年,市残疾人文体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全市组建40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牡丹江举办的第三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参加了全部67个体育项目的竞赛。经过顽强拼搏,取得了10金7银7铜的好成绩,在全省18 个地市代表队中名列总分第6名,并获得道德风尚和优秀组织奖,其中肇源县聋人运动员邰守志还被选入省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将参加2000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为了展示大庆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全市选拔了残疾人业余歌手7人、优秀曲目14 首,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付强、付荣杰、周由江等优秀残疾歌手均参加了比赛。杜尔伯特县残联还编排了舞蹈《蒙古姑娘》,代表全省参加了第三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文艺汇演。
                                   (赵环宇)
  【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 在全市各县、区已经实现县、区残联四位一体、乡镇(街道)残联三位一体的基础上,1999年,全市各县、区积极运作,重点解决了县残联机构的缺员问题。全市共新选配县、区残联正副理事长6人,残联干部11人,乡镇、街道残联干部34人,使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更加完善。                         (赵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