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学院现设有外国语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数学系、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化学化工系、科学与信息技术系、社会科学系、体育系、工商管理与法律系、艺术系、生命科学系12个院系,开设了4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有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生物科学、市场营销、人文教育、体育教育、美术学、俄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设计、音乐学19个;专科专业有法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人文教育(综合文科方向)、科学教育( 综合理科方向 )、汉语言文学、文秘、英语、应用俄语(商务俄语方向)、艺术设计、音乐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应用化工技术(油田化学方向)27个,涵盖 6大学科门类。年内在校生8668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1700人。现有专任教师427人,正高职46人,副高职155人,研究生160人,市、局级学术带头人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9人、学术骨干24人,有 7人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常年聘请外国专家 6人,并从国内著名院校聘请了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学院占地面积62.64万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1.8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4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藏书65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700余种,阅览座位2400多个。学院有各类计算机1545台,建有技术先进的校园网,实现了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教学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十一五”发展思路]2005年,制订大庆师范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学院将以“迎评促建”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走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全力以赴推进“2156”发展工程的实施,即通过“2个评估”,打好“1个基础”,实现“5个目标”,完成“6项任务”。通过“ 2个评估”: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好“ 1个基础”:为“十一五”打好基础。实现“5个目标”:办学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左右,成人教育在校生2600人以上。学科专业建设,建成5个院级重点学科,力争有1-2个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标准;新建26个本科专业,使本科专业达到39个。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总数达到 630人以上,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46%以上,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达到60%。科研工作,在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古代文学、民商法学等领域形成10个左右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科研方向,争取承担市局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 200项以上,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达到10项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 篇左右,其中被SCI、EO和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论文20篇以上,出版著作80部左右。争取获市局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 100项以上,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以上,使学院的科研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校园占地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400多万元。图书总量达到100万册以上。建成初具规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校园。完成 6项任务:第一,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第二,大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第三,全力以赴抓好“迎评”工作。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确保“双评”取得好成绩。第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支具有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第五,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第六、继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强化依法治校。要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体系。
  [学科、专业建设]成立了学科学位建设办公室,启动了2007年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遴选了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无机化学、生态学、理论物理、民商法学、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等 8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确定了魏晋南北朝研究,先秦两汉研究,英语应用语言学、环境生态、无机生物功能材料、非线性晶格输运、玻璃半导体中量子点的非线性等重点研究方向。按照学科方向重新确定了教研室,加强了学科梯队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2005年新建了5个本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
  [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按照本科办学规律,将“迎评促建”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年内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制订了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2005年“专升本”考试中,有261人被录取,录取率为25.51%,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出了10.5个百分点。学生在全国蒲公英第三届大都市青少年英语艺术表演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中华之声”全国大中专院校主持人挑战赛以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等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科研工作]全年结转和新开科研项目32项,通过鉴定、验收的市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6项。共发表论文398篇,出版著作24部,获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奖10项,被SCI、EI等检索论文 4篇。申报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3项,学院承担的《三元复合驱防垢和除垢技术研究》,现场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用该院研制的固体缓释型防垢块以后,检泵周期由原来的10—20 天提高到160天以上。2004年新开题的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点项目《大庆外转低渗透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年内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25人,聘请 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特聘教授。有13人通过黑龙江省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19人通过管理局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职资格的评审。有20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了19.22%,副高职以上职称人员达到36.21%。确定了学科带头人19人,学术骨干24人。学院派出 2名教师到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进修学习1年,生物系薛建华博士到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进行了3个月的短期学术交流。
  [招生、就业和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2005年招收全日制学生2993人,其中本科生 1650人,专科生1343人。成人学历教育招生410人,在校生达到1700人,开设函授本科专业8个,函授专科专业10个。在继续教育方面,先后为大庆油田的企事业单位举办了职称英语、财务人员英语、对外合作人员英语、俄语等培训班;举办了职业技术鉴定培训班,举办各类岗位培训突破5000人次。化工集团培训班已于9月5日开班, 105名学员将在师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学习。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出台了《大庆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毕业生赴外地参加双选会和招聘会20余次,学院成功举办了 2次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开辟了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就业市场。2005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0%,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70%。对学生就业率高的三个院系给予了奖励。
  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深入开展,年内,先后接待国外高校来访3次,出访乌克兰1次,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乌克兰东方大学和卢甘斯克民族师范大学签订了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互派学生实习的联合办学协议。学院俄语专业的12名学生到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有10名俄语专业的学生到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进行为期 1年的学习。招收留学生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省教育厅已经批准师院接收外国留学生,全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6人。
  [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为特色,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工作。面对办学规模扩大的实际,增加了学生辅导员,充实了学生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完善了助学体系,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 234个,发放各类困难补助近60万元,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46.7万元,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成立了大庆师范学院心理咨询研究所、大庆心理健康指导与测评中心,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诚信教育,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涌现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20名。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成功面向社会举办了多场演出,繁荣了校园文化、扩大了社会影响,为地方和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校园基本建设]在管理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一年来,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1万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改建了南大门,维修了 5栋校舍,铺设了校园广场和道路3万平方米,步道板3.5万平方米。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教学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年内,学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教学单位建立了党总支委员会,配备了党总支书记。力日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对五个单位的书记进行了轮岗,调整充实了个别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配齐了教务机关领导干部。在学院干部管理权限内,对全院副科级以上100多名干部明确了职级。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于2005年7月至11月在全院内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广大党员认识有了新提高,作风发生了新变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改革发展有了新推进,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领导组织]
  党委书记:岐志群
  副 书 记:徐志明 宋德财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绍青
  院  长:徐志明
  副 院 长:刘玉杰 吕晓波 杨良梁 齐 恒 张国军
  教 务 长:师尚贵
                                     (房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