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西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鸡西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鸡西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



  市  长 丁乃今 (2001年1月免)
       吴 炜 (2001年2月任)
  副 市 长 苏 德 张 森 曹国辉 崔德文
       朱玉林 朱成富
  秘 书 长 王志民
  副秘书长 王维福 李景海 宁德金 孙永成
       谭永辰 李剑英 李桂田 于会彬
       侯广新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2000年,市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13件,如:《鸡西市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鸡西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鸡西市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办法》、《鸡西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鸡西市公物拍卖管理规定》等。
  2001年,以鸡政法办[2001]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2001年规范性文件制发计划的通知”,使规范性文件制发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2001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规范性文件5件。
  根据省、市治理整顿工作的统筹安排,制定下发了《鸡西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且开展了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在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中,下发了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2000年清理审查市政府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215件, 其中废止41件。县(市)、区政府和政府各委、办、局共清理审查618件,其中废止172件、修改23件。2001年12月20日召开了全市清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鸡西市关于清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工作实施方案》, 印发了有关规定中不符合WT0协议和我国所作承诺的参考材料,举办了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会后,大规模的清理工作在全市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市政府法制办在认真清理本级政府建国以来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的同时,经常深入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指导清理工作。
  【拓宽行政执法监督领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根据《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和《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内部层级监督上,一是完善了各类内部监督制度12项。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证件暂扣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二是认真落实层级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罚缴分离制等落实面达95%以上。三是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两年间共组织监督检查活动进行了15次,如对早晚市场的乱收费问题、对个体户乱罚款问题等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受到了群众好评。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市政府对《国旗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在做好综合监督检查的同时,2000年对《农业法》、《统计法》、《森林法》、《交通法》等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2001年对《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及一些部门专业法进行了监督检查。在外部监督上,市政府与市人大、市政协建立了联系制度,主动争取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另外,多次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委、市依法治市办参加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同时,接待处理各方面反映的执法违法问题近20起,维护了管理相对人的利益。
  【优化服务,政务工作有了进展】 两年来,市政府办政务科室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优化各项服务。信息工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坚持政治先行、实事求是、突出精品、快捷灵活的原则,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加强综合分析,加大高层次、高质量信息的开发力度,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和超前信息服务。督办检查工作成效显著。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直接督办、跟踪督办、联合督办等各种形式,加大工作推力,加快政府工作的落实和决定事项的办理,使全市重点工作、热难点问题、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得到有效解决。文秘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坚持按程序办事,严把公文制发关,提高了文件制发质量,文字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加强印信管理、档案管理和文件传递,保证了市政府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文字综合服务到位。共撰写修改各种文稿2 612篇;共计776万字,处理各类文件15 487件;核稿820份,完成各种督办件694件;发布政务信息1 498条;受理群众信访电话4 526个。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加大政务公开的推进力度,提高了政府机关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水平。文教、财贸工作加大指导、协调、督办和服务力度,推动了战线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政务值班、市长电话坚持24小时把好政府“窗口”,接待来信来电来访,赢得了群众的满意。
  【主动服务,事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行政工作全面加强庭院建设和楼内卫生、机关宿舍、浴池、报刊等方面的管理,对政府大楼和后勤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提高了后勤保障质量。保卫工作围绕政府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值班值宿、入楼登记等工作,实现了政府大楼无火灾事故、无失盗案件、无安全隐患。接待工作开展了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大型团组和省部级领导的接待任务。接待服务中心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对职工食堂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就餐条件,赢得了机关职工的普遍赞誉。专家中心恪守“接待第一,服务至上”宗旨,接待国家级、省级领导、专家、学者4 586人次,还接待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外来宾近百次, 以礼貌、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好评,树立了鸡西“窗口”形象。财务工作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电话费、旅费、印刷费等定额管理制度,节约了经费支出。老干部管理服务到位,得到了老干部广泛赞誉。铅印室积极推出改革,严格管理制度,广泛联系业务,扩大活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有了新的起色。车队狠抓队伍建设,全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优质服务意识,全年实现了安全行车,受到了领导好评。此外,还深入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为贫困儿童就学、贫困户脱贫做了大量工作。
  【强化职能,驻外工作成效显著】 各驻外办事处从服务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不断强化自身功能,积极为鸡西经济发展服务,发挥了市政府对外联系的窗口和纽带作用。各办事处根据各自的不同环境、条件和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收集信息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大连办事处引进大连化工厂在我市投资一亿元兴建了复合肥厂,哈尔滨办事外为我市推销农业特色产品2万余吨。两年来共为我市引进项目4项,总金额3 000万元。北京办事外等单位积极聘请经济顾问、医疗专家,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信息工作不断加大力度,两年来被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111条。 加强了综合协调,北京办事处、哈尔滨办事处在制止“法轮功”分子进京闹事和个别单位职工群众进省上访事件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求真务实,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两年来,市政府办公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强素质,树形象,狠抓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三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开展了微机培训,提倡用微机撰写、修订材料,提高了自动化办公能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行工作程序,推进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着力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氛围。政务科室不记得失,甘于奉献,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工作;事务科室忙前忙后,事无巨细,主动周到服务;全办同志为了办公室的整体形象、整体工作,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五”普法完成目标“四五”普法开局良好】 市政府将2000年确定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在活动中开展了全员的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办班38期, 全年共有6 200多人参加了执法队伍建设年验收考试。2000年,市政府组织法律宣传4次,其中大型宣传活动1次。2000年10月1日,为配合《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周年,《行政处罚法》实施四周年,《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周年,全市各县(市)、区和64个执法部门都开展了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40多台,印制宣传单30多万份,挂标语120多幅,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00年,“三五”普法完成了既定目标。市政府安排部署验收工作,并认真对各部门进行检查考核。10月份,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三五”普法工作通过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验收。1 1月19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对鸡西市政府“三五”普法工作进行了检查,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三五”普法活动成果图片展,检查组对鸡西市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政府法制办被评为全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法制办主任姜平同志荣获全国“三五”普法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按照全市“四五”普法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普法规划,调整充实了普法工作领导机构,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8次,有840多人参加了学习。下发了《鸡西市关于开展“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吴炜市长在《鸡西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增强法制观念,推进依法行政”的文章,为“四五”普法工作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行政复议和法律服务工作取得进展】 《行政复议法》实施以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普遍建立了行政复议工作机构,增加了复议工作人员。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贯彻实施意见》,全市各有关单位分别制定了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工作方案。
  规范办案程序,加大办案力度,切实提高办案质量,使办案有章可循。《关于市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处理程序若干问题的通知》(鸡政办发[2001]69文件)下发后,解决了长期以来复议程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市政府还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法律文书13种格式下发,统一规范了文书格式。2000年,市政府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其中维持7 件、撤销3 件、撤回2件。2001年,受理复议案件14件,其中维持9件,撤销4件,撤回1 件。 仲裁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2000年,受理仲裁案件5件,受到上级的好评。 “政府法律服务中心”热切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仅接待法律咨询就有200多人次。
  【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01年,鸡西市农业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结构、生产结构、品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作物,减少低质品种。粮经饲比例调整到48:40:12。通过大户带动、品种改良、规模饲养、重点推进,以养牛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达6.1亿元。调整加工业结构。乡镇企业受到关井压产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有所下降,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非煤产业,多数指标持续增长。乡镇企业改制率达到86%。不断优化流通结构,建设完善一批功能全、辐射远的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定单面积228.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55.8%。绿色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绿色畜禽饲养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进一步提高。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引联挂靠、资产重组,米、豆、白瓜、皮革、蜂产品、北药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虎林绿都集团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密山制革、城子河跨世龙野生动物发展有限公司、密山兴凯湖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龙头企业。麻山区引进了青岛海泰集团甜玉米生产线,鸡东引进了山东天然色素提纯工艺,带动了甜玉米、万寿菊等特色产业发展。恒山米业有限公司与基地农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小米上做大文章。兴达米业等企业进行了改制。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化解村级不良债务3 643.7万元。2001年,全市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消12个乡(镇),撤并行政村200个,对农村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进行专项治理,农民负担有所下降。
  【深化国企改革】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工业格局的整体要求,全市工业继续以深化国企改革为切入点,狠抓生产启动,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创新增效工程,全面有效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增长。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2,同比增长37.1个百分点。截止2001年末,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7户,完成改制企业96户,改制面达到75%。其中:股份制企业48户,占已完成改革国有控股企业数的50%; 破产9户,占9%;兼并7户,占7%;出售9户,占9%;股份合作7户,占7%;关停1户,占1%;租赁15户,占15%。特别是在市直国有企业改革上,全市通过进一步落实市五大班子领导包改责任制,确定重点改革推进企业,推广北方制钢、赛龙水泥、青啤 (兴凯湖) 公司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集中力量,整体推进,一企一策,各个击破,使国有企业退出纯国有面达到90%以上。 原省属三煤矿“两活一停”推进速度较快,鸡东、立新煤矿完成了分立重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工下岗分流等项改革工作,分别成立了福安煤炭和延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启动了改造工程,投入了正常生产运行, 同时省政府给予的启动、安置资金7 090万元已陆续到位,确保了社会稳定。现三矿亏损下降,产值、增加值大幅度上升。香港矿产资源公司整体控股经营柳毛石墨矿,全面启动生产,缓解了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了鸡西锅炉厂;黑冠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实行个人买断;东北王酒业有限公司完成职工买断,实行民有民营;赛龙水泥公司又将原改革方案重新修改,按市东北王酒业公司改制经验进行职工出资购买净资产;天源煤炭、金龙管材、庚辰电机有限公司等一批大户企业相继完成了改制任务。
  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在国企改革中突出重点,全力推进。鸡东县20户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密山市在国企改革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30户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虎林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本着一企一策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国有企业19户,已全部改制。2001年实施政策性破产2户,其中黑龙江兴利丝织集团由国家经贸委批准,2001年4月30日正式实施破产,2001年7月23日法院正式立案,2001年11月26日破产终结,共核销10 215万元。 鸡西市鸿翔煤矿属军队移交企业,企业负债586万元, 2001年10月经省高院正式批准实施破产,共核销200万元。依法实施破产企业2户。鸡西市锅炉厂2001年12月17日,依法立案进入破产程序,12月30日正式公告。 破产后,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以300万元价格从省华融资产经营公司收购抵押债权,实行民有民营。 鸡西电抗器制造有限公司,资产总额1 674万元,负债总额4 118万元; 鸡西智龙集团用市区的分析仪器厂的厂区偿还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取得最大的债权人同意,2002年10月26日依法进入破产程序,2001年12月30日公告。
  培植发展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形成重拳出击,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战略性发展工业经济的新格局。相继组建了黑龙江美城集团、鸡西天源煤炭集团、鸡西北方制钢集团、东北王酒业集团、青啤(兴凯湖)集团、黑龙江民爆器材集团、鸡西智龙电器集团、鸡西矿业集团、密山市龙信制革集团和鸡西跨世龙集团。
  【商贸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两年来,全市商贸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股份制、出售、重组、破产等多种途径,商贸企业改制面已达30%, 小型企业民有民营面已达96%以上。鸡西百货大楼通过资产重组,正式组建了鸡西百货大楼有限责任公司。一百商店、五金公司等商业企业抓住华融公司处理不良债务的政策机遇,回购了企业债权。糖酒公司、金属公司破产手续已经上报法院,正在履行相关程序。市制米厂稻谷加工车间被新加坡通达贸易有限公司买断经营。玉米联产车间由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租赁经营。绿海广场的多经公司实行了承包经营。粮油供应公司已售7个粮店,有234人与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合同。恒山粮食公司对米厂采取整体破产,成立了保邦米业公司。物资系统的配套公司、汽贸中心、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等13户企业通过产权转换,一次性安置职工500多名,有320名离退休职工实现了老有所养。外贸系统的东方洗煤厂完成了民营制改造。通过改革经营机制,商贸企业的经营局面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1年,市直商贸企业实现利税2 118.4万元。
  【规范市场体系建设】 两年来,全市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全国“打假”联合活动部署,对重点地区、重点商品和群众关注的问题,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集中精力开展了食品、饮品、服装、肉灌制品、旧机动车、卷烟、报废汽车拆解、农资等市场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从事歌舞、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行业进行了重点清理,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查处“三无”企业和不正当竞争行力,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查处各类案件2 000多起,捣毁制假窝点150处,清理取缔各类企业467户,立案查处了12起不正当竞争案件。追踪查处了全国最大的牛肉和猪肉注水案,涉案牛肉120吨,猪肉80吨。依法查处了福建益生源生物工程连锁有限公司在鸡西市的非法传销连锁店12个,取缔了广益城内假烟、走私烟的集散地和规模较大的桥北报废汽车拆解市场。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生猪屠宰、旧机动车、卷烟市场进一步规范,效果显著。火工市场规范有序,在全省联合检查中名列第一。充分发挥全市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受理消费者投拆近万件,解决率达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 全市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总价值100多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鸡西市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得到有效落实。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同比增长8.2%,集贸市场成交额实现21.6亿元,同比增长7.9%。                (贾鹏飞 毛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