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规范经济秩序
整顿规范经济秩序
【整顿规范经济秩序】 两年来,市技监局紧紧围绕“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这一中心,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为主线,有力地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集中力量开展了农资、食品、建材、黑心棉、煤炭、矿山器材、加油站、粮食加工及收购等领域的16 类300多个品种产(商)品的重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 300余人次,查处各类企业、生产经销业主2 800余户次,办理各类行政案件近607起,移交工商部门查处案件 2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价值800余万元,接待各类质量投拆 160余起,端掉各类假冒伪劣生产加工黑窝点60余个,有效保护了企业公平竞争,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是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两年来,为保证农民切身利益,抢在春耕生产之前组织开展了全地区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生产、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标识不符、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短斤少两、有效含量不足等违法行为。对包括农垦系统在内的50余家规模较大的农资经销企业进行重点检查,监督抽查磷酸二胺、复合肥、复混肥等20多个品种 300多个批次,涉及化肥总量4万余吨,查获劣质化肥150吨,伪造产地、定量包装少量水稻种子30余吨,无生产许可证、失效农药10.5吨,劣质农机配件 130余件,立案查处农资违法生产经济案件40余起。二是深入开展了建材市场专项整顿。两年来,重点对螺纹钢及钢锭、“地条钢”、水泥、白灰、塑料门窗、装饰装潢材料等100 余家生产经销企业、交易市场及重点工地进行了集中检查和专项整顿。先后立案查处违法生产经销企业50余家,端掉建材生产黑窝点20余个,先后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及窝点30余家,对无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建筑用螺纹钢企业及地条钢坯生产企业40余家采取了关停措施,先后对29家无证生产塑料门窗生产企业、50多家水泥、装饰装潢材料、白灰等建材产品问题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查获地条钢生产用模具90余部、地条钢产品10余吨。三是开展了食品市场专项整顿。采取集中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食品打假活动,先后对粮食加工、肉罐制品、调味品、饮料、酒类、奶粉、蛋糕店、海产品、保健品、儿童小食品等关系百姓生活的食品生产、销售领域进行多次执法检查;在“春节”、“五一”、“六一”、“中秋节”、“十一”等节日期间,对节日热销食品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先后立案查处无证生产销售,用陈化粮加工米面、不合格肉罐制品,假冒及生产不合格酱油、醋、超期饮料、矿泉水,假冒名酒(茅台、五粮液等)、假冒伪劣保健品(大礼包)、甲醛发制的水产品、无标生产食品案等食品违法案件 120余起,端掉各类食品生产、销售黑加工点34个,没收并销毁各类假冒伪劣及超期变质食品、假包装箱(袋)、假标识,货值达57.6万元,对一些有影响的食品违法案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公开曝光,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开展煤炭、黑心棉、矿山器材等市场的专项整顿。检查辖区内的煤炭生产加工企业百余家,煤炭外销站台及货场200余户,查获掺杂掺假煤炭200余吨,货值20余万元,对掺杂掺假较为严重的38家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查处违标、劣质电线电缆、矿用托辊、风筒、低压电器、假冒矿灯、假冒煤电站、防爆开关生产经销案件近40起,查获假冒低压电器 500余台件,假冒煤电钻、矿灯 100余台,收缴罚款40余万元;针对絮用纤维制品开展专项检查,清查劳保商店、家具城、沙发厂、服装厂及絮用制品经销单位50余家,医院、学校、宾馆等使用单位30余家,先后查获用“黑心毡”做填料生产的“黑心床垫”40余个,没收尚未使用的“黑心毡”2 500 余条,端掉外地人用收购的废旧棉毛制品加工被套黑窝点2个;对我市60余个加油站的200余台在用加油机的计量和油品质量进行执法检查,先后对恒山红旗加油站、二道河子加油站、虎林油库等19家质量、计量管理混乱、短斤少两、人为克扣现象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收缴罚没款46万余元;“非典”时期,检查生产经销“非典”防护产品企业93户,查获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830个,查获哈尔滨化工化学试剂厂生产的劣质过氧乙酸消毒液2 388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 5起;开展了电脑及通讯市场专项整顿,检查全市30余家电脑公司、20余家通讯商店,查获无证电脑及假冒手机百余台,货值金额20余万元,对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 6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收缴罚没款 2.6万元;会同新闻媒体对我市名优产品市场开展了专项联合打假工作,查获包括茅台酒、五粮液酒、小康摩托车、矿灯、奶粉、派克笔、墨水、矿泉水等假冒产品违法案件20余起,涉案金额60余万元,并对查封的上述假冒伪劣商品全部进行了公开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