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信访办

市信访办

市信访办



  【概况】 2005年,全市信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信访总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各级党政组织和信访部门加大调处力度,妥善化解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全市出现了异常访量、越级访量、越级重访量下降,结案率、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上升,出现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三降两升一好转”局面。2005年,市委、市政府受理群众信访案件4 966件次、20 037人次。其中,来信910件次,个体访1 241件次,集体访795批次、15 780人次,市长电话1 963件,电子邮件57件。全市异常访87 人次,同比下降6.5%;越级访766人次,同比下降15.5%;越级重访564人次,同比下降11%;结案率91%,同比上升11%。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89%,同比上升15%。2005年,鸡西市在全省信访目标考核中由末位跃升至第五名。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2005年,市信访办重新调整了信访工作目标,在量化指标上明显向控制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偏重,并将信访工作列检单位由74个增加到85个。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信访形势,研究决定信访工作重大事项,处理疑难信访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亲自接待来访群众,阅批群众来信,包案解决信访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班子执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5年市级领导值班接待上访群众125人次,包案处理信访案件38件次,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32件。各级党政组织也相应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力度。
  2005年,全国、全省“两会”、国庆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期间,全市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排查调处活动,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落实稳控措施。加大驻京接待劝返力度,市委、市政府派出以市委副秘书长带队,市信访办、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及各县 (市) 区组成强大的驻京力量。加强与国家信访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获取鸡西市在京滞留人员信息,及时接待上访人员。对各重点部位接待力量进行合理调整安排,逐个部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和协调联动,对排查、接待、劝返等各环节做出统一规范,做到了一日一清、一日一报,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去年重要敏感时期,市驻京工作组共劝返进京上访人员87人次,避免百余件越级访的发生,取得了国家和省重要会议期间零异常上访的成绩。
  【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按照中央和省联席会议关于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第二阶段工作部署,全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一大批疑难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委邱玉泉书记亲自主持召开重点信访案件交办会议,向有关责任单位交办案件169件。市政府王兆力市长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信访案件。各位副市长按战线包保重点进京访案,有力地推动了信访突出问题的及时妥善解诀。2005年,共接到中央和省联席会议交办信访案件191件,按要求已全部结案。
  【《信访条例》宣传工作】 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采取上街宣传、利用报纸连载漫画、电视台专题访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了《信访条例》宣传覆盖面。组织各级党政机关及基层街道社区、乡镇、村委会,参加全省《信访条例》知识竞赛,收回试卷近2万份。举办全市《信访条例》培训班1 期,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举办培训班 18期,共培训近 3 000人。为推进《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市信访办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等12项制度,完善细化接待、交办、转办、督办等各项工作程序,形成了规范的操作办法。制定了《鸡西市信访事项三级终结指导意见》等长效机制。
  【信访基础工作】 各级党政组织和信访部门坚持深入开展人民来访文明接待室创建活动,大力施行利民行动,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不断提高信访接待、督办工作质量和效率,基层组织自我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密山市开展千名干部下访行动,深入全市 154个村排查调处信访问题。鸡东县为有利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以战线划分的10个信访接待室,并抽调11名战线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负责接待工作。恒山区投入30万元,建成 100平方米的信访接待大厅。市公安局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接待处理了一大批疑难信访案件。市劳动局成立法律义务援助站,引导和帮助上访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信访问题。立新煤矿将信访问题作为每天早例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连续 2年实现了零越级上访。一年来,全市乡镇以上信访部门解决涉及企业欠发工资、劳保统筹、就业安置、农村土地纠纷、农民负担、城镇热电水气、动迁回迁以及涉法等信访问题16 319 件次、86 536人次,受理群众来电3 162件,办理电子邮件82件。
                                     (董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