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兴凯湖管委会

市兴凯湖管委会

市兴凯湖管委会



  【概况】 2005年,市兴凯湖管委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发扬“求真务实、勤俭节约、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兴凯湖精神,全面履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职能,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带领全委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结合兴凯湖建设发展实际,狠抓重点工作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兴凯湖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申报和兴凯湖国宾馆建设、兴凯湖保护区宣教中心、湿地浮桥观鸟台建设、《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立法、兴凯湖精品景区规划、国际科研交流、兴凯湖旅游品牌形象宣传、行政管理等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了兴凯湖各项建设工作,
  实现了兴凯湖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规划编制工作】 科学的规划是兴凯湖保护、开发、建设的前提。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兴凯湖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指示精神,加快了兴凯湖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科学性与可行性、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兼顾协调性与特色化,避免盲目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协同兴凯湖区域内各有关单位,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专家评审,编制完成了《兴凯湖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兴凯湖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兴凯湖新中心景区土地规划》、《兴凯湖新中心景区生活服务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委托省规划院对((兴凯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正在进行修改评审。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市旅游局配合进行了鸡西市两个精品景区旅游规划合同招标和现场勘查等工作。依据总体规划的原则,还对当壁镇、莲花泡、兴凯湖农场的景区详规进行了审查,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的信息管理工作。上报了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材料和兴凯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案。提交了兴凯湖保护区”十一五”建设规划项目的详细材料,委托东北林业大学进行了亚行项目规划设计,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兴凯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兴凯湖开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根据“保护优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保护工作。2005年,市兴凯湖管委会制定出台了《兴凯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自然保护宣传工作,增强了湖区群众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加快了《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立法的调研、协调、考察。严厉打击违法盗伐林木、破坏渔业资源、猎杀野生动物等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共查处各类案件13起,封闭乱开湖岗小路16条,拆除违章建筑74处,退耕还湿1.4万亩。组织召开了中俄黑龙江流域4个边境保护区科研工作会议,统一了中俄保护区鸟类监测方法,把中俄两国政府签署《兴凯湖保护区协定》的 4月25日定为两国兴凯湖保护区生态节日“兴凯湖节”。接待了中俄黑龙江“绿色使者”大学生考察团。10月份,兴凯湖正式加入了“人与生物圈”国家保护区网络,为申报中国首个跨国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生物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连续 4年完成了春、夏、秋季鸟类资源调查任务。在国家环志中心的支持下,首次开展了鸟类环志工作。作为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站,对春秋季候鸟迁徙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和控防,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候鸟迁徙监测任务。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野生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由1998年的183种上升到235种,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颧、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金雕、虎头海雕、白肩雕9种为国家一类保护鸟类,11 种创本区繁殖新记录。兴凯湖东北湖口春季候鸟迁徙超过了50万只,大型珍禽丹顶鹤的迁徙量在240 只左右,占世界丹顶鹤迁徙量的12.4%,成为我国第二大野生丹顶鹤繁殖地。白枕鹤的迁徙量为750多只,占世界白枕鹤迁徙量的 17.9%。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虎头海雕和列入俄罗斯红皮书的二级保护鸟类白鹭也在保护区首次发现,填补了《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东北鸟类名录》的空白。兴凯湖的自然保护工作受到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大项目建设】 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兴凯湖保护和开发建设的主要保障。兴凯湖管委会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的契机,2005年9 月,成功申报了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面积 2 989平方公里,是我国首家以湖泊湿地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特大型地质公园。依托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平台,申报了资金总额为 1.2亿元的国家重点遗迹保护项目、国家地质公园能力建设等 5个项目,为更好的保护稀有、独特的兴凯湖自然资源作出贡献。同时兴凯湖建设项目已被纳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货款项目综合平台,加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综合平台项目已申报完毕。共计申报以建设兴凯湖风力发电厂、兴凯湖旅游基础设施为代表的13个经济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 10.64亿元。保护区生态恢复项目、湖岗风沙口治理项目、保护区退耕还湿、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科研宣教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8个大的环境治理、资源保护项目,已列入黑龙江省“十五”规划的“1231”工程。赠款金额为 2 478万元的全球环境基金会(GEE)和亚洲银行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兴凯湖项目”也进入实施阶段。
  2005年已争取兴凯湖服务中心装修工程资金2 000万元,兴凯湖公路建设项目资金1 850万元,检查站1号路建设资金 1 240万元,兴凯湖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资金355万元,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 150万元,宾馆绿化及动迁资金60万元,全省旅游网络建设发展金10万元,湿地浮桥和观鸟台建设旅游发展金50万元,全年累计招商引资对上争取资金6 165.3万元。
  【旅游产业开发】 兴凯湖管委会紧紧围绕把兴凯湖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基地的总目标,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开发的步伐。继续完善兴凯湖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兴凯湖湿地浮桥及观鸟台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责,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到现场进行前期踏查、选址工作。针对兴凯湖湿地特点、鸟类分布和活动规律、景区景观的统一,进行了技术分析,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调查分析,研究了设计标准、风格、结构类型,提出了选址意见。设计了规划方案。并积极向省旅游局申报项目,50万元一期建设部分资金已落实,新开流湿地浮桥和观鸟台的浮桥主体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和建设进度按时完工。
  完成了新开流景区道路、码头、供电、供暖、给排水、环保、美化、绿化工程,整修了旅游码头。翻建了游客服务咨询中心。改造和扩建了档壁镇景区的北大荒纪念馆、将军林、步行街、沙滩浴场、口岸商业城。加强了湖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检查和指导,配合省建管中心搞好兴凯湖宾馆配套工程建设,保证了省重点接待项目兴凯湖宾馆按时投入使用,使兴凯湖接待设施和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制定了《兴凯湖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草案》,鼓励扶持20余家有接待能力的家庭,缓解了兴凯湖旅游旺季食宿难问题。加强了对各景区(点)的卫生、浴场安全、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开展了文明景区(点)的创建活动。湖区各景区(点)的卫生状况、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观,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兴凯湖品牌宣传】 按照“立足本市、本省近程市场”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兴凯湖的特色景观开展了宣传促销工作。通过新闻宣传、行业宣传和社会宣传等形式,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分别报道了兴凯湖百里花海、万鸟云集、游船下湖的壮观景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与湖对话》专题片,省电视台推出了旅游宣传广告,省电台《山水栏目》播出了兴凯湖专题,鸡西电视台开设了《边陲风情》专栏;在《香港文汇报》及全世界发行的中国日报多次刊登了宣传兴凯湖的报道文章;在省《当代旅游》杂志、黑龙江日报、生活日报和“2005年国际湖泊旅游论坛会”上发表了介绍兴凯湖旅游特色的图片。制作了《走进兴凯湖》、《候鸟天堂》光盘,并成功印刷出版了《兴凯湖旅游指南》、《兴凯湖风光》等旅游宣传画册;参加了“黑龙江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兴凯湖获得全省4 个最美的景区之一的殊荣。在全国旅游交易会“2005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推出了兴凯湖独具特色的沙石粘贴画,获得了好评。以开展红色旅游规划为契机,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上报省旅游局,北大荒纪念广场和共产主义秘密大通道,被列入全省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参与协办了兴凯湖春季汽车拉力赛,扩大了兴凯湖的社会影响度。积极配合市委有关部门参加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走进鸡西》的拍摄,2005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使兴凯湖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省旅游局在兴凯湖成功地组织召开了由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区域内各单位参加的“兴凯湖旅游发展座谈会”,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根据会议精神,管委会组织区域内各单位开展了“兴凯湖旅游资源调查活动”,找出了兴凯湖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按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明确了主题。通过大规模、不间断的宣传活动,使兴凯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日益提高,特别是成功的接待了朱镕基、宋平、周铁农、钱伟长等国家领导人,更为兴凯湖的旅游工作书写了光彩闪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