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组织部 【领导人】
部 长:孟 珏
副 部 长:郭立峰
韩宏利
李延章
韩建宝
【组织机构】 中共宝清县委组织部是县委直属的管理全县党的组织工作和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干部组、组织员组、办公室、人才办、干部监督组、干训组、电教组、研究室等8个组(室),代县委管理的县委组织员办公室、县委考核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26名。
【干部制度改革】 2006年,县委组织部全面推行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了《选拔任用责任制的意见》、《干部考察责任制》、《关于规范县委干部任免审批程序的意见》、《中共宝清县委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表》及15个附件说明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等项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干部选任的提名程序和决策程序,增加公示内容、拓宽公示渠道、严格公示程序,增强了群众在选任干部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法规性文件,严把干部队伍“入口关”。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和票决制。完善了考核举报制、考核申诉制、考核结果反馈制和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项制度。全年共召开 3次常委会议研究干部,调整干部147人,提拔干部26人,横向调整79人,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42人。
【领导班子建设】 一、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调整和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时,坚持“结构优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各有所长、人尽其才的良好领导结构。二、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以解决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治立场等自身素质和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等整体功能问题为重点,紧紧抓住理论武装这一灵魂,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这一关键,提高执政能力这一重点,领导干部自身修养这一基础,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组建宣讲团讲课等方式,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三、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准则,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决策机制;在认真执行《宝清县五大班子及成员工作规则》、《中共宝清县委会议议事规则》等 9项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健全了集体决策制度。凡是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在决策程序上实行部门党委决策、人大通过、政府执行和人大依法、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四、加大考评力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乡镇和各部门客观基础、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以事实为依据,设定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全面衡量。同时,按照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综合评定和社会公论相结合的原则,将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科学量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科学综合评价。
【干部监督管理】 一、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制度》、《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工作制度》、《组织部部风监督员工作制度》等项制度,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的有效监督,对县委研究的23名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面达100%;对全县重要岗位的19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审计。二、严把选拔任用干部的“入口关”。对拟提职的26名同志进行了任前公示,公示率达100%。三、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和干部监督工作,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干部监督工作先进单位”。
【干部教育培训】 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精神,通过会议传达、集中辅导、广泛宣传、考试检验等多种措施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 723人次;完成省、市8批次32人次的调训任务,同时举办了全县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班。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在内容上突出学精管用,通过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对全县4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举办了全县第四、五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为重点,对全县200余名后备干部分2期进行了集中培训,促进了后备干部的成长。引导在职干部业余自学。制定并下发《宝清县干部在职自学指导意见》,对全县在职干部自学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下发了《宝清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构建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提高党政人才业务水平。制定下发了《宝清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业务考试实施方案》,采取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78个机关、事业单位 1 386人进行了业务考试,并对各单位在业务考试中排在末位的 128名干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集中培训。三、加强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工作。完成了宝清县市级科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宝清县二中校长高淑云经县委推荐、市委考核,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科级拔尖人才。四、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收集引智项目信息,向省、市引智办上报的鲁能煤化工和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在省立项。五、发挥人才市场作用,畅通人才引进渠道。组织煤炭局、教育局、商务局等 6家单位参加了市人才招聘会,为用人单位招聘急需人才 102人;在省人才网站上为城乡规划局招聘城市规划、测绘等紧缺专业人才 5人;为技工校、人武部、妇幼保健院、法制办、奔腾电脑公司、金利公司、太平洋保险等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120人次,共有 28人实现就业,为人才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基层组织建设】 一、在农村党建方面,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一线四路奔小康”活动。即: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通过乡镇党委指好路、村党支部铺好路、党员干部带好路、致富能手领好路,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2006年,全县农村“五个好”党支部达到73个、占50.3%。县委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2期,乡镇党委举办培训班22期,共培训乡村干部620人,占应培训人数的85%。通过部门帮建、股份合建、自筹自建等方式,新建、翻建20个村党支部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其中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6个。依托专业协会、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成立了专业协会型、基地带动型、企业粘合型和能人凝聚型等各类党小组43个。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在社区党建方面开展了“两创两联”活动,即:创特色社区、和谐社区;驻区单位联系社区、驻区单位党员联系社区居民。探索建立了 4个特色楼院党支部和10个楼门党员活动小组,创建了文化型、安居型、服务型等特色社区,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三、围绕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在“两新”组织党建方面开展了“双百”活动。凡是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100%成立了党组织;凡是“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都100%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表彰了一批优秀典型。“七一”期间,结合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予机关工委等49个党组织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授予万金山乡党委等 2个党组织为“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授予宝清镇东关村党支部等21个村党支部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授予幸福社区党支部为先进社区党组织;授予公路管理站党总支等11个党支部为先进企业党组织;授予华峰公司党支部等2个党支部为先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授予马瑞富等207名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授予李兴禄等28名同志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授予王希爽等10名同志为致富奔小康“状元户”。同时,向省、市推荐并被省、市表彰的先进集体36个,先进个人31人。四、制定下发了《关于召开2006年全县基层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明确了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主题、内容和有关要求。各基层党政班子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召开了以述职述廉为重点内容的民主生活会,共解决2005年民主生活会征求的意见、建议 800余个。在2006年民主生活会上征求意见和建议 1 500余条,并按立即整改、中期整改和长期整改制定了整改方案。精心指导了乡镇党委换届。制定出台了《中共宝清县委关于乡镇党委改选换届的意见》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流程》,确保了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宝清县委被省委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委。
2006年中共宝清县基层党委(总支)统计表
表政治类—1 单位:个、人
 |
|
 |
|
【党员队伍建设】 实施“扩源”工程,全面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实行“三定两推”制 (“三定”即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队员推荐条件、推荐范围、推荐程序;“两推”即通过党员干部、职代会代表或村民代表推、群团组织推的方式, 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预备队员)。建立起1 586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队员队伍;实行“双推”制(“双推”即: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确定上,实行党内推选和党外群众推荐的形式,进行推荐确定),建立起3 707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16字方针,采取抓培养、抓规范、抓保障和严把确定、培养、政审、接收、协审、审批“六关”等措施,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06年,全县共发展党员 264名,其中妇女72名,占27.3%;35岁以下202名,占76.5%;高中以上228名,占86.4%;农民108名,占40.9%;生产工作一线259名,占 98.1%。新党员合格率达100%。在全县145个行政村、1个镇属农牧场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机关工委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加活动党组织151个、党员3 388名。组织开展了 “解百姓难、树新风貌、铺富民路”、“双联双促”(部门机关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进先进性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三访、三帮、三送”(“三访”即:访贫问苦,走访贫困户,了解群众疾苦;访民问愿,走访农户,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访贤问计,走访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征求他们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三帮”即:帮助联系村建立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联系村谋划发展大计,研究发展措施;帮助联系村解决开展活动缺场所、缺资金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三送”即:送政策,为农民讲解农村政策;送技术,传授农业实用技术; 送温暖,为群众排忧解难,将党的温暖送上门)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共整改问题1321个,走访党员群众1 237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 37.7万元,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 336件,群众满意率达99.5%。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21号文件精神实施意见》、《宝清县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实施细则》、《宝清县加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实施细则》、《宝清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宝清县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在全县8个社区、10个乡镇和145个行政村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创新了服务群众载体;在职在岗党员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大力开展了农村党员“领航”工程、企事业“党员先锋岗”、下岗职工党员“双带”和街道社区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县党员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6 782件。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通过制发细则,明确了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的责任,以及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各党支部采取电话、网络、信函、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强了与 187名流出党员的联系;加大了党员电化教育力度,制定了《宝清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先后在广播电视台、县广播电台开办了《永葆先进,争做楷模》、《党旗飘飘》、《先锋颂》等党员教育专栏。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并表彰了2个科技示范乡、5个科技示范村和6个科技示范户。
2006年宝清县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政治类—2 单位:人
供稿 耿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