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设局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建设局

建设局



  【领导人】
  书  记:袁兆华
  副 书 记:姜永久
       张继春
  局  长:姜永久
  副 局 长:闫茂林
  工会主席:刘海春(3月到任)
  【概况】 宝清县建设局位于人民路 100号,是负责全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的县政府直属职能部门。内设建工股、城乡股、审计股、人防办、党政办公室 6个职能机构;下辖城建处、环卫处、房产处、自来水公司、城建监察大队、拆迁办、园林处、一建公司、建安公司、设计室、质量监督站、安全站、检测站13个企事业单位。全系统在册职工1 507人,其中干部346人,工人935人,临时工(合同工)226人。2006年度荣获省建设厅授予全省建设系统“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单位、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县、双鸭山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城市建设】
  一、市政工程建设。2006年,城建管理处切实把城镇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保证质量,使市政工程取得了成效。全年先后完成文体路(中央大街—利民街)油路翻建工程和西幸福路(中央大街—利民街)油路翻建工程;维修破损油路 5 814平方米,铺装人行道20 000平方米,更换中央大街路缘石 2 608块;完成连丰路、胜利街、苗圃街、建设街和幸福路翻建工程8 448平方米。
  二、维修沙石路。2006年共维修治理沙石路 18条(南向阳、居义街、团结街、南安居、苗圃街、客运街、南泽巷、南文体、北文体、平顺街、兴旺路、北安居、北向阳、南乐业、东胜利、东升路、永胜街、站前路),总长度为6 438米,面积为46 526平方米。经过维修治理的沙石路告别了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遮日的年代,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年新修的西外环砂石路,路宽度10.8米,全长4.1公里。于6月1日动工兴建,8月24日竣工通车,缓解了城市交通流量,减轻了过境路的压力,提高了城市交通安全系数。
  三、城区排水。为搞好城市排水工程,城建管理处在疏通雨水口,清理泵站垃圾的同时,先后铺设了幸福路、胜利街、苗圃街、建设街、朝阳路、真理街、 连丰路地下排水管道5 206米,砌检查井113座,砌雨水口102座,基本消灭了路面积水现象。
  四、城区路灯。为了提高镇内装饰灯和路灯的完好率,增强了对路灯装饰灯的定期维修,全年共出动吊车86次,砌路灯电缆检查井57个,维修更换电缆900延长米,亮灯率达到95%以上。为确保路口安全,在商场门前安装了 4盏高杆射灯;对北转盘县标进行了全面亮化,凸显了宝清县城市的外在面貌。
  五、亮丽工程。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分别在新华路、中央大街、人民路、北转盘,共挂红灯笼3 800个;80根路灯杆上缠绕了蛇皮灯管,130棵树上挂了“满天星”,横道悬挂了38串造型式“满天星”。不仅使城市亮丽多彩,而且增加了节日气氛。
  【城镇及农村建设】 2006年,全县农村新建住宅3万平方米,翻建住宅2万平方米,住宅砖瓦率达37%;自来水普及率达35%。各乡镇突击抢运积雪和垃圾 2 800立方米,出动人工刨冻方300立方米;清挖路边沟18公里,清运淤泥垃圾1 000立方米。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的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当年青原镇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
  【房地产登记、交易与物业管理】 2006年,宝清县房地产管理处以创建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单位为目标,认真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加强物业管理。一、房地产登记管理。全年共发放房屋所有权证3 200本,装订档案 11 000卷,面积69.3万平方米;整理拆迁灭籍230卷,面积13 800平方米;共完成商品房初始登记1 800套,面积 13.14万平方米;存量房屋转移登记1 093套,成交面积8.68万平方米;个人自建房屋初始登记 130套,面积1.1万平方米;房产抵押登记1 130套,抵押登记面积11.22万平方米,抵押登记额15 773万;完成测绘项目6个,13.9万平方米;核准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6个。2006年宝清县房地产管理处被市房产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建设厅命名为“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单位”。
  二、房产图文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房产管理图文网络信息系统达到了“四个实现”。一是面积规范测算,实现了权证配图智能化。二是依图建档,实现了查询多元化。三是网络登记,实现了立等可取。四是程序控制严密,实现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
  三、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年初,房产处对全县的商品房销售秩序进行了整顿,对所有的商品房销售处进行了检查,对所有未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单位下达了通知书,要求商品房销售要达到“五证”齐全,规范填写合同文本,确保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的房地产销售市场,通过了由市房地局、物价局、工商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房地产市场的检查。
  四、物业管理监管。要求小区验收时,物业管理必须与具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签定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全县的物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测算出物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批准后执行。2006年,成功申报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个。
  【市容管理与环卫建设】
  一、市容管理。县第二巡警大队密切配合城建监察大队,依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共处理各类行政案件 79起;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件,解决行风热线群众反映的问题1件;市民投诉56件,办结率100%月份完成了城区 20余条次干道两侧侵占绿化带堆积物的清理,取缔各类占道 500余处;对影响市容观瞻的高层住宅楼窗外吊挂物品进行了重点整治,共取缔高空吊挂物120余处。5月初,对中央大街、新华路、通达街两侧商家的牌匾开展了清查。对擅自制作、设置的一楼多匾、墙体广告及画面毁损、有碍观瞻的违规牌匾依据省、市、县户外牌匾、广告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了整治,共拆除牌匾、墙体广告650块;5月下旬,启用了“战神”清洗机,对新华路、中央大街、人民路、利民街四条主要街路建筑物、市政公用设施上的“城市牛皮癣”进行了集中整治,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清除了千余条小广告。针对春季开学,流动商贩易在校园周围摆摊设点,严重影响校园正常秩序这一实际情况,依据宝社综[2006]1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政法委的要求,对全县各学校周边秩序进行整顿,取缔了违规经营的服务摊点,划定了停车线;学生放学时,设专人看守;并与各中、小学取得联系,为各校提供联系电话,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县人民广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4~10月份进入广场执勤,加强了广场附近经营摊点和周边秩序的管理。 2006年,在新华路北段设置大型广告牌 1处,在一百货设置楼体广告牌7块,公益广告牌2块。原县总工会办公楼扒拆后,对遗留的瓦砾、残土进行平整,建立一处城西农贸市场;在财政局住宅楼东侧公共用地平整后建立了城东农贸市场。在人民路北段,建立了农用出租车停车场。为迎接国检、省检对市容进行综合整治。 按照县政府要求,先后拆除人民路北段第三中学墙外活动房5个,通往招商企业宝利碳化物路边临时用房3个,中央大街东段原水泥厂墙外活动房1个,通达街东段宝依公路三角地温室1个。对通达街、中央大街、幸福西路地段的 21户废品回收网点用彩条布进行围挡。扒拆简易厕所7个,违章建筑墙4堵,临街占道座椅5处,私建台阶踏步3个。铺修粮食局综合住宅楼一楼门市踏步125平方米。
  二、环卫建设。2006年,县环境卫生管理处有清运人员56人,拥有环卫专用车辆33台,其中大型自卸车2台,大型垃圾压缩车1台,摆臂式垃圾车2台,金杯牌中型自卸车20台,叉车2台,东风牌道路洒水车、五十铃型道路清扫车、厦装50型装载机、除雪机、吸粪车、推土机各 1台,垃圾收集手推车125辆,玻璃钢垃圾转运间30座,圆形和方形玻璃钢果皮箱(桶)各100个,叉式垃圾箱400个。当年在宝清镇畜牧场村西山沟新建了可使用年限30年的垃圾处理场1处。
  垃圾清运工作继续实行以车定片,以量计酬,以净计奖,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坚持油路垃圾日产日清,巷道垃圾夏季两日一清,冬季四日一清。全年共清运垃圾 92 036米3。
  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扫保洁员100人,负责镇内 72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实行早晨清扫,全天保洁,百分考核,按段计酬,保证了城市的清洁、亮丽。在公厕管理上,设专职公厕清扫保洁员,每天对镇内公厕进行清扫保洁,配备一台排污车,定期清掏公厕。全年对公厕进行两次彻底清掏,对公厕顶棚、蹲位进行了维修。
  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加大卫生费收缴力度。对镇内 4.5万居民、2 273户个体工商业户、12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50个日流动商贩实行按季收费,全年共收缴环境卫生有偿服务费140万元。
  【城镇供水】 2006年,宝清镇内有水厂3座,输配管道174㎞,自来水年供水量 342万吨。
  供水厂建设。宝清镇供水厂是宝清县有史以来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投资最多的一座现代化的供水厂。该水厂2003年经黑龙江省计委批复立项,2004年 4月动工兴建,2005年末竣工试生产。2006年,先后完成了与一、二水源地联网供水工程,投入正常生产。
  供水管网建设。一是加强了供水管网改造。当年完成了文体路480米,新华路南段108米给水管道改造和给水管道预埋工程,共预埋给水管道12处,总长度 404米。二是扩大了自来水入户。2006年新增进户管网965米,新增用水户 1 134户(其中楼房1 121户,平房13户)。同时完成了亨利、南元、南贞、东关、建设 5个居民区扩网入户图纸设计和项目预算两项工作,为下步施工奠定了基础。
  设备更新改造。宝清镇内现有的 3座水厂中,一、二水厂建厂设计不尽合理,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效率偏低。针对这种实际,克服资金紧缺的困难,对一水厂的配电室进行更新,对二水厂输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对 3台水泵进行了更型,对滤池的滤网全部更换,一水厂实现了高压计量,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通过设备更新改造,一、二两个水厂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3个水厂自来水年产量达到342万吨,同比增长26.7%。
  经营管理。加强收费队伍建设,规范收费管理。2006年收费实行了目标管理。即,年初确定全年收费指标,将指标分解到工企、个体、楼房、平房 4个收费小组,小组将指标落实到人,按月考核,年终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兑现奖惩,做到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调动收费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收费率。全年实现水费收入327万元,比年初确定的收费指标超额 27万元。
  加强管网维修养护,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维修职工队伍管理,实行24小时服务。在管网更新工作方面,做到出工迅速,保质保量。全年修漏排堵92处,维修检查井45座次,室内维修284次,动迁断水85次,翻线改线340延长米,为上不去水的楼房义务检修 40余次。同时,安装完成了文体路480米管道改造和新华路南108米的联网工程。
  加强供水稽查,促进节约用水。供水稽查队充实了力量,配备了专用车。用水高峰期,早5点上岗,晚8点收班,巡视大街小巷和生产工地,严格执法,全年稽查补交水费和收取基建水费2.1万元。
  加强用水计量管理。对新建商业楼、公企楼全部安装了水表,实行以表计费,促进了节约用水,收到了增效和节水的双重效果。
  打造企业形象。县自来水公司以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结合供水行业特点,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坚持服务承诺,开通服务热线,与用户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全年接用户需求电话40多次,其中受理用户咨询116次,免费为民服务154次,有偿服务130次。
  【公益性建设与城市绿化】
  一、公益性建设。2006年,完成了宝石河儿童乐园建设和马鞍山公园一期的建设。
  二、城市绿化。全年重点完成了幸福干渠、人民路北段、中央大街西段、建设街西段和北转盘植树及人民路、 中央大街东段的补栽任务,共栽植银中杨970棵,柳树 1 420棵,花灌木6 000余株;在马鞍山三角地和东大桥堤坝上栽植银中杨1 200余棵;街路景点栽植各类花卉30余万株,花圃培育串红、牵牛、万寿菊、孔雀草等花卉20余万株。设计、承建了政府门前等单位的绿化;全年新建绿地5 200平方米,使绿化覆盖率达到12.5%,人均绿地占有率达到了10平方米。对部分城防林标段进行了补栽,共补栽杨树、柳树12 000余株,使城防林成为县城的一道绿色屏障。
  【建筑行业管理及小区开发情况】 2006年,全县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6家(其中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5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1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1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1家。全年在建工程27项,报建面积397 104 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 097.2万元,其中小区12项,建筑面积34 1275 平方米,设计总投资24 975万元。
  一、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县建设局对报建工程项目,坚持取得立项批准文件,办理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制度;按照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逐项办理图审、质量监督、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监理合同备案、承发包合同备案、招投标、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手续后方可施工的程序;严格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使建筑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二、深入开展建筑市场、安全质量大检查。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县建设局组织质监站、安全站、检测站组成联合检查组,从7月8日至 8月末,对全县在建工程进行了一次安全质量联合大检查。在检查中,认真宣传贯彻《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2003年国检标准对建筑市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进行了检查;针对不同情况,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改正;同时号召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全面开展树形象、上台阶活动,使建筑工地的安全和文明施工有了很大进步。
  三、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对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图纸审查、招标代理业务的有关单位,均严格执行“持证营业、按资从业”制度,对不符合资质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清出建筑市场,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预防不规范因素的发生。
  四、强制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在办理开工手续时,加大监管力度,将建筑节能审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节能重要部位专项检查,保证节能标准的强制性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五、规范主体行为,清理防范拖欠。为防止新的拖欠发生,对新开工项目实行了项目资本金制度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在立项、规划、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建立和完善了预防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监控机制。凡有拖欠工程款尚未还清且未签订还款协议的,一律不予办理有关手续;严格新建项目的资金审查制度,新开工项目未提供资金来源证明,不予办理立项、规划、土地招标手续。
  【党的建设】 建设局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一类党支部11个,二类党支部2个。现有党员293人,其中预备党员9人;入党积极分子60 人。
  2006年党建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开创了建设系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制定规划,强化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为了搞好系统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年初制定下发了《建设局2006年党群工作要点》及《2006年党群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坚持对组织、宣传、纪检、群团工作与行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采取月督促、季检查、半年小结、年终总评和局党委成员定期深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推进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一)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起表率作用。全年,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选送了5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参加了县委第四、第五期干部培训班,选送 1名副科级干部参加了全县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班。坚持自学制度,由各支部确定自学篇目并具体实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二)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集体决定”的原则,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年,召开党委会12次,支部书记联席会12次。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做到了保证次数、保证程序、保证质量、保证效果。(三)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年初,党委研究制定了党政班子和党员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并且,明确了党政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两个党支部,不定期地深入到各支部指导、检查总结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全年上报调研文章和党建工作信息 4篇。(四)抓好老干部工作。对离退休老干部做到了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逢年过节都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年内组织老干部到龙头山庄旅游1次。认真执行干部退休政策,2006年有2名科级干部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强化基础建设。一是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严密组织生活,做到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建立健全各种簿册;三是加强电化教育,配齐设备,设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活动。(二)继续推进“三学四树一创”(即:学政治、学业务、学相关知识,勤学善思、 勤政廉政、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创最佳工作业绩)活动。机关支部将创建学习型机关与 “三学四树一创”活动相结合,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形成了良好风气。(三)开展建党85周年庆祝活动。“七一”前夕,党委组织了职工排球赛及党员义务奉献活动;组织参加了县委“七一”表彰活动。
  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一)继续巩固和扩大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整改,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25项。(二)抓好组织发展工作。2006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人。新发展党员9人。(三)加强党员管理。一是实行党员目标管理。由各支部制定具体的党员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人。二是及时、足额上缴党费,全年上缴党费20 673元。三是抓好离岗、下岗、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各支部建立党员联系卡,确定联系人,要求下岗、离岗党员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使支部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四是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做好典型选树和推广工作。树立了建设系统市级优秀共产党员马龙河及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刘军、王丰全、衣长海等典型。马龙河同志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事迹深深教育了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
  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一是工会组织忠实履行职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二是共青团积极开展了健康有益的各项活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三是充分发挥女工组织作用。在“三八节”、“母亲节”开展宣传教育;开展了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树立“好母亲”1人,“五好文明家庭”1个。
                                   供稿 王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