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二农场
驻县单位
八五二农场
八五二农场
【领导人】
党委书记:崔永和
场 长:陈德恩
【概况】 八五二农场位于宝清县境内。地理坐标为130°18′~130°54′,北纬46°06′30″~46°37′3″。东部以蛤蟆通河为界与八五三农场接壤,南靠完达山林区与迎春林业局、八五四农场相邻,西至小色金别拉河与宝清县万金山、尖山子乡相接,北与挠力河相望。地域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6公里,土地总面积1 363.14平方公里。下设 8个管理区,77个作业站。地处三江平原断陷区,地貌类型多样,分为山区、丘陵漫岗、平原、洼地4种类型。
【河流】 农场境内有5条河流。小挠力河全长47.8公里;蛤蟆通河全长123公里,流域面积1 376平方公理,流经一、二、六管理区,槽宽10~20米,深0.8~2.5米,多年平均流量11.7立方米/秒,河口高程 57米,落差38.3米;大索伦河贯穿四、五、六、七管理区汇人小挠力河,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443平方公里,河槽宽3~10米,深1~2.5米,河口高程 60米,落差150米;小索伦河贯穿三、五、七管理区,汇人小挠力河,全长 43公里,流域面积474平方公里,河槽宽3~10米,深1~1.25米,河口高程63米,落差 130米;小森别河是八五二农场与宝清县朝阳乡的界河,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八五二农场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土地平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土地资源。全场有耕地72 666.67公顷,占总面积的53.32%;荒地7 760公顷,占总面积的5.69%;山林1 956.67公顷,占总面积的14.31%;水面3 393.33公顷,占总面积的2.49%;居民用地1 900公顷,占总面积的1.39%;道路用地920公顷,占总面积的0.67%;水利工程用地820公顷,占总面积的0.6%。
二、水资源。农场水资源的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全场年平均降水量为561 ㎜,6~8月是全年降水量最集中时期,占全年雨量的55%;1~3月降雨少,仅为全年雨量的 8%。农场境内水库星罗棋布,为渔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农场水域面积共5 173.33公顷,其中水库面积3 395.73公顷,池塘面积2121.2公顷,沼泽、荒滩面积153.33公顷,河流水域面积1 933.33公顷。丰富的水域面积为水稻生产带来了有利条件。
三、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铁、石英石等。依托矿产资源,农场建有石灰厂、水泥厂、煤矿、铁厂,并曾发现含金矿石,跃进山铁矿储量300万吨,矿石含铁36%。
四、生物资源。木本植物中有杨、白桦、水曲柳、核桃秋、黄菠萝、椴、落叶松、榆、槐等30多种;草本植物有小叶樟、莎草等;菌类有木耳、猴头、元蘑、榛蘑等10多种。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丹顶鹤、马鹿、紫貂、水獭、天鹅、飞龙、野鸡、野鸭、狍子、獾子、蛤蟆。水产资源有鱼类8科8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十几种,如草鱼、鲍鱼、狗鱼、鲤鱼、鲫鱼等。
【农业经济】
一、种植业。在耕作制度上,充分发挥凯斯500、375和维美德 180、190、JD8420T等大马力机车优势,全面推行以深松为主、松旋耙卡相配套的耕作制度,坚持春潮秋闹、春旱秋防、春活秋干,实现耕地100%黑色越冬(原垄卡面积除外),达到增墒、保墒、用墒的目的。加快提高“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加强主体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00余次,培训种植户达6 8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650户,示范面积近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了广大种植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科技意识,为农场的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带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即八五二农业科研站建设为中心,配套、组装、引进各种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承担各级育种单位小区试验项目58个,肥料实验项目14个,植保实验项目12个,栽培实验项目8个,精准农业实验项目3个。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原则,围绕科技园区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带建设。已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带8条,总长度228公里,辐射面积35万亩,占农场耕地面积的 30%以上。在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虽然前期遭受到低温、多雨、寡照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但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依靠科技促发展,坚持目标不放松,仍实现粮豆总产43万吨、平均亩产472.5公斤、人均纯收入 10 699元的历史最好成绩,分别较上年增长3.6%、8%和21.8%。
二、畜牧业。继续实施“分散养牛,集中育肥”战略。凡架子牛体重在 350公斤以上,引导家庭牧场、养殖户特别是集中育肥小区实施快速育肥技术,基本实现了百天内出栏,且屠宰率均在 52%以上。农场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各项工作稳步提高,特别是在“两转两开强三场”的经济发展思路指导下,农场、分公司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多次研究,谋牛业发展大计。出台政策扶持的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步入产业化良性发展轨道。肉牛存栏4.1万头,上交红兴隆牛业育肥牛4 600头;生猪存栏 6.16万头,出栏12.84万头;羊存栏3.55万只,出栏1.73万只;禽存栏78.78万只,出栏 75.5万只;特产养殖品种有野猪、梅花鹿、貉、鸵鸟等。畜牧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3%。
三、农 机。
(一)提高机务队伍素质。八五二农场的农机化事业经过农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具备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农机化装备水平。全场拥有农机资产3.6亿元,农业机械总量 10 760台件,农机总动力13.4万千瓦,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凯斯 500马力拖拉机配有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地理信息接受系统,具有自动驾驶、变量施肥、产量预测等功能。面对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庞大的农机队伍,农场根据不同层次先后举办了各种学习班,在总场办了机务管理人员学习班,分场举办了驾驶员学习班,对新引进的机车驾驶员分别在总局、分局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分级办班、现场培训、现场指导与技术传授方式,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 3 280人次,其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 645人,生产队以上农机管理人员175人,培训面占应培训人数的100%,占农机总人数的 90%。同时,在春播、田间管理,麦收、秋收期间采取现场观摩会、定标会,提高了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
(二)安全监理。
1、坚持“三个 100%”不动摇。一是坚持农机管理、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教育达到总人数的100%。二是坚持安全教育考试达100%。三是坚持安全教育签字率达到100%。
2、强化宣传,制定预案,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第一的意识。 2006年,全场作业站共投资12万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作各类警示标志、各项操作规程及农机安全条幅与标语,同时每月出一期有关农机安全内容的板报,还制定了农机事故紧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到警钟长鸣。
3、重点推进,狠抓落实。围绕农机安全生产、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个中心,重点抓了以下工作的落实:一是基层单位对上级各类农机安全生产文件、措施进行落实。二是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和警示标志上机。三是安全教育达到100%。四是田查路检次数达到机车保有量的2.5倍。五是监理内业材料齐全、完备。 2006年,种植户充分认识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代化。全年农机更新投入17 304万元,新增机具413台套,实现投人158.8元/亩,加快了农机更新换代步伐,使农机装备水平更进一步优化, 促进了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四、林业。2006年,完成宜林“两荒”植树面积1 000亩,退耕还林补植 28万株,重点防护林补植2.3万株,居民区高标准绿化建设26个,栽植各种乔灌木30万株,全民义务植树1 100亩20余万株。育苗200亩,产苗200万株,完成了分局下达的造林绿化指标。全面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管护经营面积达到27.7万亩,发展家庭林场409个,种植林下参 200亩,种植棚参300亩,刺嫩芽1 000亩,种植刺五加、五味子500亩,生产食用菌 200万袋,生产黑木耳菌段20万段,生产刺五加茶5吨;饲养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1 000多头,山鸡、野鸭、林蛙等 3万多只。全场共计打烧防火线165公里,点烧1.8万亩,分别完成分局下达任务指标的 11.7%和228%。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2.5公里,完成分局下达任务指标的109%。发生林政案件49起,结案47起,结案率96%;完成采伐作业面积169.68公顷,出材2 566立方米。
【工业经济】
一、民营经济。八五二农场现有民营工业企业 146家,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 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8 000万元,利润2 4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场民营经济发展在抓好总量发展、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加工增值和市场开拓 5个环节上下功夫。同时发展 4个产业链,即:一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延伸产业链,二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农机制造加工园,三是重点开发橘柑综合利用项目,四是大力开发山产品。
二、电力。依据《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年活动检查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在对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分解落实各项指标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新“安规”,试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保证“三防十要”工作的落实,并结合具体生产工作制定了自查方案,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的监督。2006年度完成了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供电量2 518万度,线损 9%,电费上缴100%,电费加收结零,应收款下降10%。实现利润20万元,环境建设投入10万元。
【外贸】 坚持与有影响力的内、外贸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到优质农业订单化,高效农业市场化。 一是稳定了 1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水稻6万吨;出口大豆2 000吨,期货11 000吨,出口创汇80余万美元。二是利用和日本、韩国的长期农产品供销合同,建立了 8万亩大豆、小豆生产基地。三是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属于八五二的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截止到年末,通过日本 JAS、南京OCIA、OFDC及BCS认证有机地13万亩,扩大了产品外销的优势。
【交通】
一、运输管理。
(一)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努力构造人性化法规化的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分局要求继续重点对客运站和出租车市场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清理了汽修业户超范围经营、占道修理、无证经营行为,保证合法经营。
(二)认真抓了一年一度的冬、春运工作。及时成立了领导组织,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利用场内新闻、标语、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对所有营运客车进行全面的技术检查。在抓此项工作的同时,本着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了站容站貌的管理,规范了服务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档次,使广大旅客在旅行途中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服务。
(三)继续加强了接送学生客运车辆的管理。派专人经常检查,做好安检记录,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确保了学生往返途中的安全,多次受到学校、学生家长及农场安委会的表扬。
(四)根据分局交通局目标考核细则要求,营运客车乘务员持证率 100%,驾驶员持证率98%,货车车门标志率为99%,货车持证率98%,货车检测率为93%。
二、安全生产。
(一)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年初,结合行业和本单位实际,分别与客运站、公路管理站、二级维护厂的主管领导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安全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结合 6月份全国安全月活动,组织了客运、出租车司机安全培训,培训后进行了考试。在安全月活动中,多次对道路安全运输进行检查,特别对客车超员和客运站的“三品”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同时,在场内新闻中对车辆安检情况进行播放,受到农场安委会和安全办的高度评价。
【科技】 2006年,农场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总局、分局科技项目 14项。大豆发展计划项目示范面积达20万亩,大豆生化长效种衣剂应用面积达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70万亩。实施精准农业,引进世界先进的凯斯500、375和凯斯2388等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配置了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地理信息接收系统、自动驾驶、变量施肥、产量预测等先进设备。五大作物高产攻关,通过大力实施关键技术创新集成,980亩小麦、1 080亩大麦、 830亩大豆、658亩玉米、100亩水稻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488.9公斤、473公斤、282公斤、922.9公斤和830公斤,与全面积平均产量相比较,增产率分别达61.5%、43%、35.6%、27.3%和37.2%,其中:四大作物:大豆、玉米、大麦、小麦高产攻关单产均获总局第一,攻关能力名列垦区前列。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组装、配套、创新,极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显示度和知名度,科技成果综合转化率达43.7%,实现粮豆总产43万吨,平均亩产472.5公斤,平均亩利润 280元,家庭农场利润2.9亿元,人均收入12 200元,较历史最好水平分别增长 3.6%、8.1%、7.7%3.6%和21.8%,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成果转化迅速加快, 为农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教育】 全场有中小学11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9所。中小学在校生4 600人,教职工700人。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在分局教育局的指导和农场党委的领导下,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代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完成了2006年工作目标。在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上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注重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与国内、省内、场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组织初中、高中校长外出考察、培训3人次,参加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培训教师10人,参加生物学科命题培训 1人,3名教师参加恳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92人参加分局举办的教材培训及高级教师培训。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为建立和完善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教育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早在2005年初,农场教育改革工作就已开始进行,教育科深入11所中小学校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摸清各校人数、结构、规模、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为保障农场改革的顺利进行,农场立即成立了改革推进领导小组,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改革文件,广泛宣传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使全体教职工认清了教育改革的形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卫生】 2006年,场卫生院全年门诊人次44 803人,急诊人次 891人,平均医疗费用与药品所占比例为32%,药品收入占全院总收入66%,社会对卫生院服务满意率为 94%。职工医院全年门诊人次13 242人次,急诊人次868人次,抢救病人成功率为 85.7%,全年住院人次2 257人次,床位使用率69.27%,平均医疗费用与药品所占比例为 35.5%,药品总收入占全院总收入39.5%,社会对医院服务满意率为95%。
医德医风。场卫生局多次召集院长会议,组织学习上级精神,并且制定工作计划方案,要求各单位把“医德医风”与“双评”工作结合起来。职工医院做到了“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在“医院管理年”的活动中,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诚信服务,树立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分场卫生院在机构由医疗变为社区服务“六位一体”的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心往一处想,以院为家,把病人当亲人,一心想着怎样为病人服好务。卫生所狠抓行风建设,对药房、生产队卫生院的处方上的角零分不收或多收现象予以纠正。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效益。并且,院内实行了三公开,即:服务经济收入公开,晋升调资公开,卫生人员调整公开。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里的商业贿赂过程中,场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场专项治理会议 3次,并按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机构。各医疗单位负责人都把购药、医疗服务中回扣、提成、开大处方、收红包、乱收费等不良现象作为卫生系统治理中的重中之重。职工医院实行了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明码标价、“双处方、一日清单”制度,由组织、纪检、财务组成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分局“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原则进药,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全场医疗单位平均召集“治理商业贿赂”会议都在3次以上,聘请监督人员110人,公布举报电话11部,投诉箱 9个;卫生局全年对各医疗单位进行了两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检查;并组织医生、护士、工人、患者等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全场共问卷调查47份。
供稿 王宝林 张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