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原煤生产

原煤生产



                 鹤岗矿区矿井分布
  【鹤岗矿区矿井分布】 鹤岗煤田南北走向长42公里,东西宽6公里,煤田面积252平方公里;现矿区开发范围,南北走向长26公里,东西宽 3.5公里,矿区面积91平方公里。矿井分布由南至北依次为峻德立井、兴安立井、富力皮带井、大陆箕斗斜井、南山立井、新一立井、岭北露天、兴山皮带井,计 7对矿井,一处露天。其中新一立井由于矿井开采条件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亏损严重,故于1999年 6月关闭,该矿的生产区域已转移至原北扩区范围内生产,其余各矿井(露天)均属于正常生产。矿区现有各矿井(露天)总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 338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为1 200万吨/年。
  (一)峻德立井
  1975年开始建井,1981年11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15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150万吨/年,立井多水平开拓,现生产水平为-50水平,1989年结合二水平延深进行矿井改扩建, 预计2000年该工程竣工投产,届时矿井的设计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年。
  (二)兴安立井
  该矿井1952年动工兴建,1956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是原苏联援建的重点156项工程之一。该矿井投产后,先后进行了三次改扩建,使矿井现在的设计能力已达45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300万吨/年;该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两个水平即二 (-100)水平和三(-300)水平同时生产,延深水平为四(-500)水平,1998年开工,2006年竣工投产。
  (三)富力皮带井
  该矿井是在原斜井群的基础上进行合并集中改造而形成的,先后进行两次改造,第二次集中改造于1981年竣工,建成现在的皮带斜井,该矿井设计能力108万吨/年 (原有的分散斜井设计能力之和),1997年核定能力 140万吨/年。现矿井正在进行补套改造工程,新打一对立井至五(-310)水平,新建地面排矸系统,预计2000年建成投产。该井现生产水平已延至-240标高,开拓方式为斜井集中石门分阶段开拓,延深水平为-310 水平。
  (四)大陆箕斗斜井
  该井1957年建成投产,原设计能力3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80万吨/年。斜井分阶段集中石门开拓。现生产水平为-275水平,延深水平为-330水平。该矿井1990年进行了主要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使得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年产量均保持在80万吨以上。
  (五)南山立井
  该矿井是在原南山斜井群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新打一对立井而形成的,1970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150万吨/年,1981—1986年进行了改扩建,设计能力达到了24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为220万吨/年。现在生产水平为二(-170)水平,延深水平为三(-320)水平,也是矿井的最终水平。该矿井的瓦斯量较大,为全国之罕见,井下的瓦斯现已被利用,供市向阳地区及南山地区居民使用。
  (六)新一立井
  该矿井1951年动工兴建,1955年建成投产,是原苏联援建的 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原设计能力90万吨/年,1980至1985年进行了矿井改扩建工程,使设计能力达到 18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为140万吨/年,该井已采至-250标高,由于该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块段小,高级储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生产成本历年居高不下,亏损严重,故于1999年6月停产关井。
  (七)岭北露天
  该露天1966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60万吨/年,1997年核定能力为50万吨/年,该露天现在生产呈萎缩状态,露天生产能力年产40万吨左右,其余生产量为露天坑内小井的生产量,现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
  (八)兴山皮带斜井
  该矿井设计及核定能力均为120万吨/年,1983年至1988年,在原兴山一井和二井的基础上经过集中合并改造,形成现在的皮带集中斜井。该井现在二(±0)水平生产,延深水平为三 (-100)水平。
               鹤岗矿区现有矿井基本情况表



                   原煤人员
  【原煤人员】 1999年全局共有原煤生产人员29 002人,占全局职工的32.69%;原煤工人26 254人,占全局职工的29.59%;回采工人7 063人,占全局职工的7.96%。
                   原煤产量
  【原煤产量】 1999年全局生产原煤1 151.36万吨,其中本企业产量(大井产量)1 048.12万吨,占总产量的91.07%;企业外产量(全民三产和集体公司)102.86万吨,占总产量的 8.93%;矿井产量935.86万吨,占总产量的81.28%;露天产量55.49万吨,占总产量的4.82%;自营产量57.14万吨,占总产量的 4.96%;回采产量852.64万吨,占总产量的74.05%,掘进产量81.37万吨,占总产量的7.07%。机采产量564.7万吨,占回采产量的66.23%;综采产量188.08万吨占机采产量的33.3%;高档产量310.00万吨,占机采产量的54.89%;水采产量43.63吨,炮煤采产量287.92吨。
  1999年,全局回采工作面单产21 009吨,综采月单产52 244吨,高档工作面月单产22 144吨,水采面单产36 361吨,炮采工作面单产13 975吨。
  1999年全局平均回采工效率为5.89吨/工,比上年增加 0.79吨/工。其中机采效率6.69吨/工,综采效率10.82吨/工,高档效率5.36吨/工,炮采效率4.52吨/工,水采效率27.76吨/工。
                 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
  【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 1999年全局采煤工作面33个,其中综采3个、高档10个、水采1个、炮采18个。在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的同时,积极推广悬移支架放顶煤和Ⅱ型钢放顶煤新技术;在原有悬放开采的基础上,富力矿于3月份在278工作面进行了Ⅱ型钢放顶煤开采。到年末全局共有悬放3个工作面、Ⅱ放5个工作面,悬放、Ⅱ放开采具有单产高、成本低、工人劳动强度低、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线工人少,接续紧张的情况。
                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优势
  【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优势】 1999年全局有 3个综采工作面,综采单产52 244吨,其中南山矿综一队年产达741 335吨,兴安矿综一队年产达638 952吨,创近几年来最好水平,结束了综采产量徘徊在40~50万吨的局面,对全局原煤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质量达标:1999年全局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全年生产系统质量达到行业级的有富力矿、峻德矿、大陆矿、岭北矿、兴山矿,占全局71.4%;局级有兴安矿占全局14.3%。
            1999年鹤岗矿务局回采工作面利用情况



                岭北矿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岭北矿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1999年是岭北矿在困境中顽强拼搏的一年。在煤炭市(矿务局志办提供资料)场疲软,销售环节不畅,煤炭接续紧张,设备资金欠投,成本指标严重不足的困难和压力下,全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局矿“两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结合露天实际,知难而进,奋力开拓,稳定了全矿的政治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十个标志:
  1、煤炭生产超额完成计划。全矿生产煤炭605 030吨,超计划5 030吨。 其中:露采区生产煤炭46.7万吨,超计划4.7吨。地采区生产煤炭17.2万吨,超计划2 000吨。选煤厂完成洗煤55万吨,完成作业计划。其中入洗外来煤11万吨。
  2、露天剥离按计划完成。露采区完成剥离271万立方米,完成调查计划;排土区完成排弃量271万立方米,完成作业计划;运输区完成总运量348万立方米,超作业计划 3万立方米。露采区完成穿孔进尺20.6万米,其中新井掘进进尺1 144米。
  3、安全质量稳中有升。全矿各类事故比承包计划综合降低 60%,1999年末,安全生产559天,质量标准化建设巩固行业级标准,实现安全生产年。
  4、煤炭销售再上新水平。全矿外销煤炭53.5万吨,其中自结煤 9.1万吨,回收货款1 150万元。
  5、减亏增盈成效显著。全矿在内外增支因素较大情况下,亏损1 030万元,扣除特殊因素比局下达的承包指标减亏40万元。
  6、全民三产稳步发展。经贸公司生产煤炭7.5万吨,捣运煤炭7.7万吨。创产值1 080万元。
  7、机电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机修厂完成电铲大修2台,定检20台,钻机年修 6台,修复单体600根,加工配件2.15万件;车辆厂完成电车年修15台,定检216台。自翻车中修55台,零故修1 440台。电机检修6万千瓦,加工配件1.2万件;选煤厂完成设备检修677台次。水暖队全面完成217项夏检任务。
  8、职工生活得到保障。在全局职工开资不及时情况下,克服困难共筹措资金450万元用于全矿职工发放工资、效益工资、小指标、保勤奖、攻关奖和开展优秀包机组竞赛,成为全局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较好的单位之一。
  9、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矿举办了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和迎国庆五十周年篝火晚会,从严治矿和“内提外塑”工程成效显著。五好班组和文明职工分别达到90%。
  10、整体工作协调发展,工电区完成了30.3公里线路检修任务,保证线路畅通。车队完成12.6万吨煤炭捣运任务。老干部科强化管理,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
  1999年,全矿突出煤炭生产这个主体,本着露采、地采并重发展的原则,科学组织煤炭生产。在露天生产上,突出经济效益与煤炭生产的最佳结合点,把有限的剥岩放在重点露煤工程上,先后完成了六中拓延深工程,5 层顶板露煤工程,西230—214改线改造工程,使工程兑现率达到95%以上,在露天煤接续紧张情况下,超产幅度达到10%,为保持露天稳产做出了大贡献。在地采生产上,把新井开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专题研究,周密部署,缓解煤炭接续紧张矛盾,较好地完成了调整计划。坚持在于部职工中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月和算“三笔帐”等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强化现场检查监督,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千方百计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全年投入枕木13 500根,消灭大块15 600块,使各类事故损失比计划降低了65.5%,减少损失62.2 万元。大搞环境卫生治理,促进了全矿安全工作整体上台阶,质量标准化巩固行业级标准。强化机电管理,在设备资金严重欠投入的情况下,深化优秀包机组活动,认真制定在实施机电管理细则,明确职责,奖罚严明,增强质量意识,加大自检自修和维护保养的力度,使设备实动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1999年,全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吨煤成本比计划降低10元,稳定了全矿经营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把煤炭销售与生产放在并重的位置,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并下发了《岭北煤矿煤炭销售奖励办法》,调动全员销售的积极性,在销煤淡季的 5月至8月份销售自结煤2万吨,回款 400万元。继续执行成本一票否决。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开展经济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全矿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适时削减基层单位成本指标,吨煤成本扣除特殊因素,比局下达指标减亏40元。严格控制水电煤材料的消耗,加大修旧利废回收力度,共创综合效益240多万元;共精减富余人员 450人,分流157人;加快三产建设步伐,加大煤炭捣运力度,发挥修复厂翻砂和配件加工优势,积极发展小井和边角煤生产,创出了较好的效益,弥补全矿总成本指标的不足。深入开展“心连心、送温暖、扶贫帮困”活动,出资10万元为子女考学的职工支付陈欠工资。发放豆油、白面、大米、方便面等物品累计 160余吨,救济困难职工和兑现政策。积极向受灾职工献爱心,行政拨款 6.2万元,职工捐款近万元。拿出10万元用于离退职工医疗费报销,并为荣工科配置了彩电和活动设施,稳定了双退职工队伍。
                                     (于明立)
               峻德矿原煤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峻德矿原煤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峻德煤矿是鹤岗局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竖井,该矿始建于1975年,井田面积为20.16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为4.6亿吨,可采储量为2.6亿吨,可采煤层为23个,总厚度为51米,设计服务年限为125年。煤质为气煤和肥气煤。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分区开采。全矿共有 6个采煤区、1个回掘区、3个开拓区及生产服务、生活后勤、学校、医院等24个基层单位。
  全矿职工7 141人,其中原煤人员4 390人,井下工人747人。
  1999年,该矿原煤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一、原煤生产保持稳定。
  克服一水平主力煤层开采结束,水大、块段小、生产系统复杂、作业条件差等各种不利因素,全年煤炭生产 1 362 805吨,比上年增产20万吨。水采区在设备老化,接续非常紧张的条件下,生产原煤40.4万吨,超产 8.3万吨;二区抓住上高档的有利时机,边生产、边探索、边练兵,生产原煤21.4万吨;超计划 1.3万吨;一采区干群团结、求实务实,生产始终保持强劲势头,生产原煤24.6万吨,超产 7.1万吨;三采区克服客观条件各种不利因素,真抓实干,上质量、保安全、促生产,一举扭转了长期被动的生产局面。1999年搬家 5次,次次实现搬家不减产,连续7个月超产,生产原煤17.7万吨,超计划2.1万吨。
  二、开拓掘进超额完成计划。
  在全矿煤炭生产面临水平交替,生产接续万分紧张的情况下,高度重视生产准备工作,努力为煤炭生产创造条件。加大生产投入,克服资金极度紧张的困难,新投入了矿车、皮带、单体、绞接顶梁及大量矿车配件,比上年同期多投 400余万元,保证了生产需求。为缓解紧张的接续形势,开拓回掘系统大打生产准备工作会战,开拓系统进尺完成6 552米,超计划152米,开拓巷道2 085米,超计划235米,移交5个新区,移交煤量160.7万吨,突出了水采二区接续重点,重新组建了队伍,并为施工单位制定了可行的激励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施工的进展速度,开拓三片实现进尺2 370米,超进260米,为新区准备工作争取了时间。回掘系统延米完成16 931米,超计划 1 781米,充分发挥了优质快速掘进队作用,水采掘进延米完成4 639米,超计划369米,掘进一区和掘进二区分别完成5 502米和3 888米,超进 902米和208米,有力地保证了各采区的生产接续,为全矿生产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深化企业改革。
  全矿生产主体单位由27个减少为24个,经贸公司、煤粉厂、小车队三个单位从主体中分流,矿机关科室由11个精减为10个,将调度室与原生产科合并,成立了生产调度科,划归生产系统管理。机关科室人员转岗67人,管理人员人数控制在63人。全矿转分1 049人(含经贸824人),除名 562人,下岗757人,共计减员2 368人,全矿原煤生产人员由年初的7 788人降到5 389人。千方百计降成提效,尤其在五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以后,全矿开展了向控制材料、配件、折旧、电力、保健等15个方面要效益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6—9 月,材料费由原来月均300多万元降到了200万元以内,电力费由17元/吨以上控制在15元/吨以内,保健费用平均每月下降6万多元。吨煤成本降到115.11元/吨,较上年降低18.3元/吨。全年累计亏损 4 916万元,去掉售价降低少收入2 800万元因素,实际减亏 1 116万元。全年入洗原煤107.4万吨,比上年增产32.4万吨,基本实现原煤全部人洗。依拓煤粉资源优势,新建了二煤厂,结束了地销煤粉的历史。销售 2.4万吨,起到了平易价格,拓宽市场的作用,为矿创造了效益。1999年,商品煤销量达103.5万吨,比上年同期多销28.1万吨。
  四、加强安全工作。
  一年来上保安大课11期,参加 7 104人次,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突出“一通三防”重点,强化瓦斯、通风管理,保证水采安全生产;对五区合理调整风压,死看死守,消除瓦斯的威胁:大打消防火会战,确保四区在火区正常开采。突出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领导包点制度,使安全质量同领导政绩挂钩。强化安全监督、坚持开展“三六九”大检查活动,狠抓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一年来,共查出各类隐患6 874条,当场处理5 631项,查出“三违”395人次,罚款9 845元。充分发挥安全纠察队、安检员、群检员、青岗员、职工家属作用,使安全工作有所好转。
  五、关心职工生活。
  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在为职工办实事上。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近40万元,为子女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职工提前支付欠发工资;投资92万元,大修住宅楼屋面和墙根;成立职工消费合作社,解决职工没钱买粮问题;深入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发放救济款2万元、捐款5万元,救助特困户340户。春节期间,投入12万元,为600名采掘一线职工发放了每份价值 200元的礼品袋。建立了夕阳红活动中心,成立象棋、乒乓球等15个兴趣爱好小组,丰富双退职工的文化生活。
                            (峻德矿党政办公室提供资料)
             南山矿整体工作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南山矿整体工作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南山煤矿始建于1937年,迄今已有63年开采历史,1970年由斜井群改建成立井矿,1991年核定能力为240万吨/年。井田范围南北长 4.4公里、东西长2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含煤地层总厚度914米,煤层总厚度73 米,含煤24层,其中可采层19个,主采层为七层、八层煤层。地质储量到1999年末还有16 362万吨,地质储量中薄煤层占4.5%,中厚煤层占11.25%,厚及特厚煤层占84.25%;其中可采储量9 126万吨,按230万吨/年计算可采期为29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75.6立方米/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7.37立方米/吨,矿井瓦斯抽出量为24立方米/分。煤层发火期3—6个月,七、八层最短为37天,矿井在1983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全矿下设30个区科级单位,职工总数9 266人,下岗职工1 311人;有6个采煤行政区,6个采煤工作面,生产格局为两综放两悬放两高档;13个开拓工作面,7 个回采掘进工作面,生产接续正常,实际月生产原煤20万吨左右。1999年,南山矿固定资产原值48 288万元,煤炭产值28 495万元,是鹤岗矿务局的主力效益矿。
  南山煤矿在鹤岗矿务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山矿的煤质好,发热量高, 煤种以1/3焦煤为主,发热量在6117—8324大卡;原煤入洗选煤厂,年入洗量 160万吨左右,占全局总入洗量的 70%,经过洗选加工后的七、八级精煤远销国内外,而且南山矿目前抽放的瓦斯为全市25 000户居民提供着燃气。
  1999年,南山矿按照局党委、矿务局的总体部署,围绕矿党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委 (扩大) 会议和十三届一、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克服了资金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困难,全矿整体工作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一)坚持发挥重点队作用,煤炭生产实现新突破。全矿1999年生产原煤 226万吨,比年计划超产16万吨,比上年超产18万吨。特别是两个综采队的产量是全矿总产量的一半。综采一队全年完成74万吨,提前37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综采二队完成50万吨。两个综采队均创历史最好的水平,为全矿煤炭生产起了带头作用。
  (二)坚持狠抓生产准备工作,为煤炭生产蓄足了后劲。全年总进尺完成22 819米,其中开拓系统进尺完成2 630米,开拓巷道2 660米。开拓新区5个,分别获得开拓和回采煤量257万吨、235万吨,为采煤队提供广阔战场。开拓系统涌出现了311“快掘猛进、优质高效”队,成为全局开拓战线月进破百米的一面红旗。回掘系统的干部职工,在人员少、接续紧张的情况下,适时开展准备工作会战,基本保证了采煤队的正常生产。1999年在保证两个综采有稳定可靠场所上,进行了“三安三撤”会战,在安装西二区八下三分段综采一队工作面时,86架只用22天时间,并且一次试车成功,创出全矿安装工作的新水平。
  (三)坚持消防并举,“一通三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矿牢固树立“通风保全矿、全矿保通风”思想,举全矿之力,集全矿之智,开展了“一通三防”会战。1999年灌浆15 170立方米,冲砂2 260立方米,打钻13 819米,打闭216道,消灭了西一区七层火区、解放煤量 108万吨,并严格管理、选派责任心强的瓦检员坚守在重点瓦斯工作面,同时,每月进行两次通风、设备等检查评比;坚持开展密闭会战,采掘区按区域划分责任区,由通风区检查验收,对每道闭都建立档案,发现不合格返工,两次会战共打密闭74道,为煤炭生产提供了保障。
  (四)坚持加强安全达标基础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一是强化安全思想教育。矿副总以上领导每月到采区上安全大课,安检员到班前讲安全常识,区队干部坚持进行安全带帽,提高了职工自主保安意识。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矿、区两级组织同井下作业人员签订安全合同,全矿井签安全合同 4 981份。建立旬定级和一月一次安全质量兑标会制度,实施动态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前后三名用牌板公布于众。一年来,检查不安全隐患35 640条,抓三违2 316人次,罚款86 635元。三是开展远学富力、近学四采达标活动。用典型引路,推动了全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台阶。采煤、开拓、机电系统在全局站排头,整体工作继续保持上游水平。四是突出“一通三防”重点。针对部分工作面瓦斯量大的实际,对重点区域实施现场监控,选派责任心强的瓦检员,严看严守,瓦斯超限按事故追查。1999年,实现194次安全排放瓦斯。
  (五)坚持改革转制,经营管理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1999年下半年全矿积极探索科学管理,转换经营机制的新途径。首先在四采区进行块段承包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对综采二队、综掘二区、开拓三片进行了块段和单项工程大包干,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四采区吨煤材料消耗比矿承包基数降低2.2元以上,5个月矿受益42万元;综采二队吨煤材料费完成2.55元,比承包前降2.89元,月人均多收入 417元;综掘二区和开拓三片材料费每米分别比承包基数下降10元和13元。以上四个单位承包经营,不仅体现了矿、区、职工三方受益、多劳多得的原则,而且也为全矿下步改革积累了经验。其次对安检科、瓦检科、生产科、调度室等职能部门实行了岗位工资;对机电科、动力科、皮带区、通风区、运输区等生产辅助单位班子成员,实行了岗位责任工资,特别对皮带区实行了工资包干办法,赋予采区内部分配自主权,调动皮带区关键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从 7月份开始,对供应科实行集资入股经营办法,供应科133人集资入股,矿不投工资,工资收入靠现款购物挣差价,运作4个月与以前购物相比节约率23%,节约金额为16.38万元。1999年全矿吨煤成本完成110元,盈利430万元,是全局经营效果最好的井工矿。
  (六)坚持为一线服务,辅助单位较好配合煤炭生产。一是为保主运系统畅通,强化强制检修制度,每天的检修时间可串不可占,全年杜绝2小时影响生产事故;同时,钢带机延深420米,强力皮带延深 120米,为综采一队下半年生产创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大上标准化,井下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穿衣上炕,主运巷道照明一条线,在全局机电系统“十个一”评比中,三个季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三是积极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一水平实验水力清仓成功,仅此一项每年为矿节约15万元;在3.25米绞车安上自动平衡悬吊装置,保证提人安全。同时,其它生产后勤服务单位,想一线所想,认真做好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较好地配合煤炭生产。
  (七)坚持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得到加强。按照局八届二次职代会要求,全矿从七月份开始推行矿务公开制度,把主要经营指标、工资、职工转岗、下岗的有关政策、条件和名单、职称评聘、干部任免的条件及聘任者名单等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全部向职工群众公开。在人、财、物管理上集体决策,把原来的一支笔批应付款,改为矿长、经营矿长、总会计师和花钱系统领导四人联合审批;矿成立行政监察、案件处理和材料设备卖租借负责小组;公开提前支取工资、困难补助政策,让职工在热点问题上心平气顺,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动全矿民主管理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八)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双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按照《南山矿开展创建文明煤矿活动1999年实施方案》要求,全矿深入开展创建“六好”区队、“五好”班组、争做文明职工活动,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文明职工达标率达到 96.7%;发挥纪委效能监察、执纪监督职能作用,共受理群众来信反映各类不正之风问题48件,纠正处理38件,查处损害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16起,处分各类违纪人员28人,为矿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141 880.47元,其中,返还工人6 750元;矿成立审计组,9、10两个月为矿审计节约资金259 307.46元,仅审核修11台综采输送机一项,就为矿节省资金9.63万元;关心职工生活,走访特困户 1 179户,并建立扶贫档案,以煤抹粮油转换拖欠工资97万元,发给采掘工出勤奖励面粉24.7万元,矿副总以上领导、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帮扶对子400 对,为特困职工捐款19 895元,捐衣物1 264 件,缓解了职工的实际困难。同时,为改善采掘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把立井更衣室到新井矿灯走廊联合体进行彻底修整,设立开水点,增设音响设施,给井下职工升入井创造了比较舒适的环境;五月一日矿工人文化宫开馆,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强化干部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1999年南山矿被市政府授予建设先进集体标兵、被矿务局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和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王汝贵)
               兴安煤矿经济工作稳定发展
  【兴安煤矿经济工作稳定发展】 素有“东北第一大矿”之称的兴安煤矿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鹤岗矿务局下属的二级法人单位,矿井位于鹤岗市南部,煤田面积25平方公里,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6亿元,净值3.1亿元,员工11 041人,1990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企业。
  1952年兴安煤矿开始开发建设,1956年7月建成投产,煤田地质储量4.2亿吨,有16个可采煤层,年设计能力450万吨,核定能力340万吨,现有 9个采煤工作面、16个回采掘进工作面,11个开拓工作面,实际年生产能力 240万吨以上。矿区开采煤种主要为气煤,属低硫、低磷、低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或炼焦配煤,原煤发热量平均达到 5 000大卡以上,产品结构分为冶炼精煤、优质选中块、优质动力煤 3大系列11个品种。多年来,其产品以低污染、低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占据东北地区大部分市场,并远销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建矿44来,特别是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兴安职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及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扭亏增盈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以煤为本、科技兴矿、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发展采掘机械化,推动煤炭主体产业升级;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质量建设,安全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加强;加强矿风建设,培育了“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兴安精神,矿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矿井自投产以来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 9 404万吨,先后荣获国家煤炭工业“二级企业”、煤炭工业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黑龙江省“重点保护企业”、东煤公司“环境建设一级单位”、鹤岗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矿务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鹤岗矿务局兴安煤矿地质储量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全矿职工将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继续发扬“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兴安精神,在新的世纪艰苦创业,再造辉煌,把矿井建设得更加美好!
  1999年,兴安矿在煤炭市场持续疲软、资金极度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局、矿“两会”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经济效益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力维护队伍稳定。经过全矿职工的不懈努力,矿井实现了困而不散,难而不乱。
  (一)坚持以煤为本,突出准备重点,全矿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全年原煤完成 2 347 380吨,同比增产 8万吨。在生产组织上,注重发挥重点队作用,综一队周密按排,科学组织,在成功完成“四安四撤”情况下,全年产量达 638 952吨,同比增产30万吨,创出1990年以来生产最好水平;260采煤队积极克服困难,加大组织力度,全年完成产量357 351吨同比增产 6万吨,小井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全年上缴煤量45万吨,对全矿生产能力形成有效补充。坚持科技兴矿方针,积极探索悬移支架、高档放顶煤和锚网支护新技术实施采煤机改造,提高了矿井科技含量。坚持优化开拓设计,大打生产准备会战,开拓系统全年总进尺可完成11 120米,比计划超进120米,有9个开拓队先后38次质量达到优良品。回采掘进克服队伍组数不足的困难,突出保重点,抢接续,全年可完成延米14 120米,同比超进 1 133米。优化调整井下运输方式,由矿车运输取代皮带运输,降低了运输费用。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竞赛,激发一线职工劳动热情,促进了全矿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优化组织结构。树立自立自强、不等不靠意识,大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寻求解困发展新途径。以劳动组织整顿为突破口,清理长旷人员 340名。推行辅助单位两级管理,将机电、动力、水暖三个科级单位合并重组为机电科,压缩管理人员25人,精减富余人员 194人。选煤厂由原来的10个车间合并重组为4个车间,减分富余人员200人。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对矿机关实行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三部一办”,管理人员总数控制到80人。理顺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格局。将经贸自营井划归大井统一管理。经贸公司、生活公司合并重组,精减富余人员48人。同时,发展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将具备创收能力的通讯队、矿灯队、职工浴池、招待所等单位从煤炭主体分离,实行抵押经营。分流职工597人。经过改革运作,全矿总人数控制在10 896人,其中大井人数压缩到7 807人,进一步形成精干高效的管理格局。
  (三)落实经济责任制。深入学习邯钢成本管理经验,把矿井管理的核心定位在成本管理上。建立健全以系统为考核主体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实行成本倒算和成本否决,提高了经营指标兑现率。强化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定实施了管理者“单千分”、“双百分”考核办法。坚持内涵挖潜、节支降成。对全矿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减少折旧费支出 300万元。成立材料集中供应站,对各单位推行材料备件“零储备”,盘活资金 600余万元。加强水电管理,实行装表计量,按量收费,水电量消耗同比分别下降39.2万吨和800万度,节支342万元。引进科学管理手段,在完善入井考勤的基础上,实现工资电算化,减少无效工资投入 571万元。工时利用率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员效率达到1.532吨/工。坚持以市场为取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筛选库存煤力度,减少亏损 816万元。在强化管理,压缩支出的同时,注重加大职工工资投入,1999年以来全矿人均月收入达到684元,同比增幅25.9%。其中,采煤工月均收入1 288元,同比增幅41.2%;掘进工月均收入 909元,同比增幅4.1%;井下辅助工月均收入591元,同比增幅 28.1%。通过严抓细管,紧缩银根,全矿原煤单位成本预计完成108.46元/吨,比计划下降 10.70元,同比降低8.12元/吨。全年在消化近5 000万元增支减利因素的前提下,亏损2 112万元。
  (四)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密码交接为手段,深入开展质量达标升级活动。狠抓质量评比和奖罚,形成了质量激励机制,全矿采掘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实施安全质量量化考核办法,细化安全检查区域分工,推行安全一票否决。持续开展“三、六、九”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突出“一通三防”重点,强化局部通风和瓦斯管理,狠抓自救器及“两泥”的使用,完善通风基础设施,改造主扇系统,提高了矿井人风能力。对安检员、瓦检员实行着装上岗,规范了安全管理秩序。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引导全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 1 263人次,增强了广大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和业务保安能力。1999年,全矿消灭了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局规定指标以内。
  (五)关心职工生活。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扶贫救助”等活动,帮助特困职工共渡难关。1999年,共走访慰问特困户 4 180次,发放救济款物30余万元。落实采掘工优惠政策,为出满勤、于满点的采掘工送煤 3 316吨。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 7.1万修建河西浴池。加强锅炉房管理,提高了职工住宅采暖供热质量。进一步发挥职工消费合作社作用。1999年,共发放了大米 166万斤,面粉54 700袋,豆油57.5万斤,保证职工基本生活需求。
                            (兴安矿党政办公室提供资料)
                 大陆煤矿矿井概况
  【大陆煤矿矿井概况】 大陆矿位于鹤岗煤田中部,行政区域划归鹤岗市南山区管辖,北邻南山矿、南邻富力矿,倾斜长平均3.5公里,走向宽平均2.0公里,矿井面积平均7.0 平方公里,储量计算垂深平均1 150米,深部计算水平高为负900米。大陆矿是由沈阳设计院设计的中型箕斗式斜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1957年 5月1日正式投产。1978年以来,对矿井进行了“挖潜、革新、改造”,使矿井核定能力提高到70万吨/年。 1980年以来,两次对矿井生产系统改造和完善,1980年—1987年,平均年产达84万吨,1988年后,实际年产达到 100万吨以上,在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还建成了洗煤厂。目前主要产品有:末煤、洗中块、动力优2#、动力优3#、高、低灰块五个品种,平均发热量为 5 300大卡。现在共有23个基层单位,生产辅助区(科)7个,生活后勤服务单位 4个,矿机关有16个职能科室,现在全矿在册人数4 401人。自1994年至1998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扭亏为盈,共为矿务局上缴利润1 000多万元。现有固定资产9 193万元,净值4 253万元。先后8次被省、市授预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大陆矿原煤产量完成781 936吨,比上年减少173 064吨;掘进总进尺完成12 602米;商品煤综合售价完成139.19元/吨;原煤单位成本完成107元/吨;实际亏损1 657万元;全员效率达1.513吨/工,比上年降低0.01吨/工;安全生产上伤亡2人。
  1999年大陆矿为实现解困发展,采取以下措施:
  (一)深化企业改革。将整备区、开拓科、经贸公司水暖科与机电科合并。精干主体,下岗、分流、除名1 090人,在井人员控制在3 420人以内。制定了《大陆煤矿1999 年7—12月份强化经营管理实行成本倒算经营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各系统也都相应制定了考核办法,矿对各系统一月一考核,各系统对所属基层单位一月一考核,矿、区、队三级考核体系初步完善。 从4月份开始,对采煤工实行出勤奖政策,从11月份开始对运行溜子司机和维修人员实行与采区挂钩给予倾斜的奖励政策。以销售为“龙头”,在全矿开展全员销售。
  (二)认真贯彻《煤炭法》、《矿山安全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红”活动,坚持“三、六、九”自检自查制度、安全大课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坚持安全一票否决权,不断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大打以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办公为内容的整体达标会战,使生产作业环境和文明办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提高效益煤科技含量。在 271采煤队上悬移支架放预煤的基础上,又在采煤二队上π型钢放顶煤,既降低材料消耗,又降低了掘进率。同时,在重点队开展日产 800吨劳动竞赛。采煤二队和采煤四队年产达18.9万吨和23.8万吨。全矿在生产条件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全年生产原煤78万吨,掘进总进尺完成12 602米。
  (四)节支降成。矿属各单位根据《大陆煤矿1999年节支降成目标》,均制定了具体措施。学习邯钢经验,建立成本目标责任制,根据市场变化,以售价定成本,实行成本倒算;以原煤产量定原煤生产人员,实行人员倒算,包牢基数。加大经营考评力度,每10天核算一次,将全矿考评内容逐步由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完成向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延深,做到严加考核,奖罚分明。
  (五)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矿、区两级分别成立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包点,重点做好退休职工和采掘一线职工的稳定工作。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在为职工办实事上。在春节期间投入30多万元,为采掘一线职工筹备了礼品袋,同时,还开展了“访贫问苦”活动,慰问特困户 896户,共发救济款1.18万元,建立扶贫粮店为职工赊粮赊面,以保证广大职工基本生活。同时,继续认真落实《关于稳定采掘工队伍的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为831名采掘工送煤1 662吨。加大“双退”职工稳定工作力度,建立保稳定网络,开展“扶贫救助”、“阳光工程”和“送温暖、保稳定”、企务公开等活动,全力推进矿区稳定。
                                 (张晓慧、刘伟民)
               富力煤矿整体工作稳步发展
  【富力煤矿整体工作稳步发展】 富力煤矿位于鹤岗矿区的中南部,1958年建矿,1961年投产,原是分散的斜井群矿,后经两次技术改造,成为目前具有现代化规模的集中生产皮带井。井田走向2.3公里,倾斜宽度4公里,井田面积9.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 799万吨,可采储量6 375万吨(截止1999年末),共含23个煤层,其中只有14个煤层可采或局部可采。全矿设计能力为108万吨/年,经两次技术改造后,核定能力为140万吨/年。建矿初期,产量基本在70万吨/年左右徘徊,1977年首次达到108万吨的设计能力,1989年曾达到224万吨的最高水平。进入90年代,年产量基本保持在150万吨左右,从1958年至1999年末,共生产原煤6 000万吨。全矿辖 6个采煤队,9个回掘队,9个开拓队,现有职工6 010人,其中采掘工2 215人。
  全矿主导产品分 1/3焦煤动力一号和气煤动力一号两种,产品各项主要指标均列全局首位,其中粒度0—50mm,灰份18.01—28%,全水份<8%,挥发份28.01—40%,低位发热量5 000—5 500大卡/千克。商品煤具备低硫<0.02%特点,质量信誉蜚声国内外, 是具有可持续发展、不污染环境的绿色能源。销售网络遍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东部,用户主要是各大电厂和化工厂。
  建矿4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富力矿在局党委、矿务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煤炭生产为重点,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扭亏增盈为主攻方向,深化改革转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单进,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质量标准化建设达到行业级标准。
  1999年,富力矿按照局党委、矿务局要求和矿党委七届三次全会(扩大)会议的部署,围绕改革、解困、稳定这个大局,解放思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困难,全矿整体工作发生了新变化,取得了新成绩。
  1999年,全矿生产原煤1 396 863吨,比上年增产 8万吨。其中,效益煤产量完成114万吨;掘进总进尺完成18 984米,开拓进尺完成 1 303米。在掘进总进尺中,煤巷14 030米,半煤岩199米,岩巷 4 755米;外销煤1 404 738吨,单价124.37元,销售总金额17 471万元;原煤吨成本118元,比上年降低7元;该矿276采煤队,年产529 584吨。在全局37个重点采煤队中,年总产量名列全局第三;1999年该矿亏损指标为 540万元,实际亏损1 273万元,增亏733万元;比上年增亏39万元;全矿消灭了重伤和死亡事故,质量标准化建设创全局较好水平。
  (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该矿彻底破除“等、靠、要”思想,强化自我解困意识。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经营,把各项费用基数一次性包死,并赋予其充分的内部经营自主权。把有独立创收能力的采区值班食堂、工会煤场、闭路电视站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保开支。区级机关总人数由原来的260人减少到234人。清退回聘工人 298人、大集体工438人,全矿元计划外用工和季节性临时用工。1999年以来,在定岗、定员、定编、 定标准的前提下,精减分流下岗1 950人,全矿在岗总人数由年初的7 772人减少到5 816人。
  (二)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厚煤层的优势。相继在 278、284、288三个队推广使用π型钢放顶煤新工艺,提高了单产水平。276、278采煤队年产53万吨和21万吨。279、284、288 采煤队生产水平比上年有所提高。全民三产公司生产原煤10万吨。全矿生产原煤 139万多吨,比上年增产8万多吨,其中效益煤产量116万吨。全年开拓系统进尺4 800米,开拓巷道完成1 300米,移交新区 5个,移交煤量122万吨。回掘系统进尺完成14 300米。其中614开拓队强化质量管理,优质快速掘进,月进达到百米。
  (三)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稳定安全形势。强化“三、六、九”安全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全矿实现两年无火灾,消灭了 3人以上重大伤亡事故,一般事故比上年明显下降,质量标准化建设跻身全局前列,创出建矿以来较好水平。
  (四)以降低成本为核心,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了20多个管理细则,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并按细则逐月进行认真考评。实行成本否决,强化目标成本管理,大打节支降成、修旧利废、回收复用会战。全年吨煤成本完成118元/吨,比上年降低7元/吨。其中材料费比上年降低9.38元/吨,坑木消耗比上年降低50%。1999年,扫浮煤6 500 吨,修旧利废 700万元,回收复用100万元,节支降成389万元;煤炭销量140多万吨,比上年多销30万吨。
  (五)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矿成立了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政工小分队,深入基层和职工家中,进行形势任务、局情、矿情和政策、法制教育,稳定职工思想。以双退职工、公私亡遗嘱、采掘工、下岗职工为重点,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坚持“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了一线”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全矿工资总额比去年增加 400万元;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为公私亡遗嘱、劳保无房户和特困职工解决住房 101户;建成总面积为6 776平方米的安居楼;为楼房修缮漏雨屋面8 129平方米;春节前夕,给出勤好的1 064名采煤一线职工,每人发价值 300元的礼品袋;给354名采煤一线职工每人送优质煤 2吨;为确保冬季生产和居民取暖,大修锅炉10台;改善了下井职工的洗浴条件;成立了职工消费合作社,为职工转换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全矿干部借款近30万元,解决 135名职工子女上大学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走千家、访百户,送温暖”和扶贫救助活动。1999年,走访慰问困难户2 330户,发放救济金54 000元,发放救济面77 500公斤。1999年,全矿消灭了刑事案件。  
                                     (霍学礼)
               兴山煤矿1999年生产经营简况
  【兴山煤矿1999年生产经营简况】 兴山煤矿位于鹤岗矿区最北端,1917年开采,至今已有82年的开采历史,是鹤岗矿务局开发时间最早的老矿井。矿区煤田面积13.6平方公里,共含煤层24层,其中可采煤层14层,局部可采煤层 4个,煤种以1/3焦煤为主,发热量一般在5 000大卡以上。井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落差在30—250 米的大、中型断层有14个,煤层不稳定,断层多,块段小,开采难度大,所有煤层均含有瓦斯,有煤尘爆炸和自燃发火倾向,属高沼气矿井。到1999年末全矿剩余地质储量8 787万吨,可规划块段地质储量5 900万吨,预计可采出煤量2 910万吨,按大井年产 100万吨计算,可开采30年。兴山煤矿1999年末在册职工7 638人,其中井下采掘及辅助3 441人。
  1999年,兴山煤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内外部两个经济环境继续恶化,计划经济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改革中新释放出来的问题相互交织。面对现实困难,矿党委从统一思想,取得共识人手,按照省工作组的指导意见和局党委、矿务局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在“三个压缩、三个强化”上下了功夫。三个压缩是,压缩管理机构,进一步实行了两级管理,矿机关管理人员由72人减为53人。压缩干部编制,对采掘区机关严格限定管理干部人员职数,对辅助单位机关进行精减。压缩人员,全矿共精减分流 2 229人。三个强化是,强化主体,发展生产。二、三线精减下来的人员充实一线,制定倾斜一线的政策。强化管理,理顺体制。推进专业化管理进程,将机电、运输、修造工厂三厂合一,人员由270人减到110人。强化经营,完善机制。建立了内部经营管理综合机制,细化了经营管理。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关闭 9个小井。盘活闲置资产,对采掘区用房进行调剂,采掘区基本实现了集中管理。全矿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兴山煤矿1999年生产原煤123.4万吨,开拓系统进尺完成6 300米,回掘进尺完成12 754米。面对大井生产能力萎缩的实际,兴山煤矿确立加强经营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遏制亏损的工作思路。严格控制材料费投入,实行科目责任制,与工资、奖金挂钩,奖罚到位。坚持开展以提质增效、修旧利废、回收复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增收节支降成活动,全年增收节支700余万元。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安全质量意识。吸取事故教训,突出“一通三防”工作,加强三个末端和局部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稳步上升。
  全民三产坚持“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创效多收”的工作原则,在强化煤类生产同时,不断扩大经营领域。形成木器加工、汽车维修、社会服务等多个项目、多种经营机制的非煤经济体系,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围绕企业解困发展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全矿形势的稳定。一是注重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倡班子成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自觉增加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全矿164 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测评和考核,调整充实干部57名,全矿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追究制度,党风廉政约束机制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专项清理,严肃查处截留克扣、公款吃喝不正之风,积极推行企务公开制度,党风政风矿风进一步好转,1999年,矿党委被局党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党委”光荣称号。三是全而开展扶贫解困活动。以“心连心、结对子”活动为主线,全矿19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一年来,矿共为困难职工发放扶贫资金 6万元,扶贫贷款 4万元,为特困职工子女上学发放助学金14万元,职工消费合作社为职工供应米、面、油91.3万公斤,方便面 3 750箱。四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建设“六好”区科、“五好”班组、“文明职工”和“星级文明单位”活动,全矿涌现出11个“六好”区科,35个“五好”班组,大搞井上下文明生产和环境建设,井下质量标准化建设由大巷向工作面推进,井上由室内到室外,由生产厂区到生活小区。环境建设成效显著,1999年被局党委、矿务局授予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兴山矿党政办公室提供资料)
                
              1999年矿务局原煤总产完成情况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