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质量效益年喜获丰收
农业质量效益年喜获丰收
【农业质量效益年喜获丰收】 2000年,是本市农业的质量效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粮食生产战胜了春季低温、夏季干旱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在大灾之年获得了好收成,实现农业增加值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7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7.6%。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科学决策。在加入 WT0日益临近、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提出了农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转移,根据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优势,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使高效高值作物水稻、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 140.4万亩,占粮豆薯播种面积的 80.3%,有效地提高了种植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优取胜、以特增效,突出绿色是我市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最大特点,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特色种植面积扩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二是全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2000年全面落实了“2511”计划,有力推动了科学种田的发展,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共有50多个新品种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良种推广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8%以上,优质农产品率达到70%。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共推广农业新技术 12项,面积309万亩次,棚室蔬菜生产模式化栽培、水稻三超、地膜覆盖、平衡配套施肥等技术被农民普遍接受,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加速了产、学、研相结合进程,与省农科院共建的11个高科技示范园区在栽培模式上、品种应用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千方百计保投入。没有投入就产生不了效益,与往年不同的是,各级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农民也积极采取行动,进行余粮变现,确保生产投入。社会各方面以支农储蓄等多种形式全力支持农业生产,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00年,共投入生产资金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
四是转变领导方式,强化服务职能。为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战略升级,全市上下和级党委、政府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实行了重大战略转移,一改过去行政指挥为积极主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科技推广服务、典型示范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本领,目前广大农民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的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象曾国寿、宫殿庆、刘丛学这样的科技致富典型。通过有效的服务,极大地促进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2000年夺取农业大丰收提供了保障。
2000年,本市农业喜获丰收,更难能可贵的是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这标志着全市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快车道。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鹤岗农业会以更崭新的面貌迎新21世纪的曙光,鹤岗农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