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半壁江山”建设畜牧业发展迅速
养殖业
抓好“半壁江山”建设畜牧业发展迅速
【抓好“半壁江山”建设畜牧业发展迅速】 2000年,本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升级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按照“市场拉动,良种发行,突出特色,大户战备”的总体工程思路,全面展开了畜牧业“半壁江山”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年末全市奶牛、黄牛、肉牛、生猪、山绵羊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0.4万头、4.2万头、22.5 万头、9.5万只、36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8%、4.5%、4.2%、4%、43%;全市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15 200吨、12 200吨、10 500吨、17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43%、4%、5.2%、4%;实现牧业产值2.4亿元,牧业增加值0.8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4%;绿色畜禽产品率达10%,取得了五大成效。
一、良种化程度有新提高。在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上,2000年,共完善配种站 4个,新增繁育配套设施40件,全年共引入优质奶牛500头、优良种猪150头,改良肉牛1 000头、蛋肉鸡2万只,引进牛羊冻精2万粒,冻配奶牛 1 800头,冻配肉牛1 047头,目前家禽良种覆盖率达100%,生猪达80%,牛达50%。
二、科技推广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全市规划建设了三大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推广了五项综合技术,推广生猪直线育肥 8万头,奶牛群体高产2 500头,肉牛栓育肥4 000头,蛋肉禽综合高产 240万只。同时,培训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12 148人次,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内,奶牛平均产奶量由上年的4.12吨提高到4.5吨,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20%,全市牧业科技贡献率已由上年的30%提高到40%。
三、优质饲草饮料种植有新突破。2000年,重点强化了饲草饲料种植,青贮饲料种植、秸秆揉搓及“两贮”、“三化”的推广工作,全市已推广饲草饲料种植面积 5万亩,其中牧草种植0.4万亩,秸秆揉搓“三化”利用1.2万吨。实现退耕还草1万亩。
四、特色养殖有了较快发展。2000年,全市已发展梅花鹿、乌鸡、鸽子、珍珠鸡、鸵鸟、肉犬、熊、蝎子等特畜特禽品种 20多个,发展特色养殖户340户,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肥牛4 000多头,肥羊5 000只,绒山羊1 600只。
五、市场开拓和建设有新的进展,2000年,本市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原有七个畜牧交易市场的同时,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一处占地13万平方米的畜禽水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
在开发外埠市场上,市畜牧局与木兰、大庆等地签订了肉牛、大鹅等禽畜产品销售协议价值 5 000万元。同时,一些自发形成的贩运队伍,已将本市的生猪、鲜蛋销往省外,年外销生猪达1.1万头、鲜蛋 20万斤。目前,以市养殖生产者协会为龙头的各类中介组织及贩运大户已发展到18个。
(张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