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邮政改革

邮政改革



  【邮政改革】 牡丹江地市局长会议之后,市邮政局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的新举措和新办法,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并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强化干部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用人上,本局积极尝试多种的用人方式,把伯乐识马,变成赛场选马,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对全局19个管理岗位进行了竞聘,共有35人参加竞聘,其中劳务工 4人,通过此次竞聘使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初步形成了选人用人的新机制,真正的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新的用人机制,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用人上打破了正式工同劳务工的界限,加大了对职工的考核和培训的力度,对考核不合格的正式职工实行内部待岗培训,对经待岗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劳务工进行了清理。先后有20名职工因考核不合格进行了待岗培训, 5名劳务工因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而解除了劳务合同。同时在社会上进行了公开招聘,把一些素质较高的人才吸引到企业内部来,通过公开招聘共有26名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后被充实到储蓄、邮购等工作岗位,他们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微机操作能力,使这些岗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做法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和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增强了职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在分配上,加大了工资分配的改革力度,打破了以往旧的分配机制,年初21个支局所实行承包经营,确定了8个考核单位,8个专业经营单位,在取得成功经验后 9月份29个支局(所)全部实行了承包经营。对于承包单位取消了职工的全部工资,根据业务量进行核算,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大锅饭,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承包单位负责人有权对该单位所得的报酬,根据职工的业务量完成情况和工作表现进行二次分配,对考核单位和专业经营单位采取浮动工资的办法。这些做法缩小了劳动报酬上劳务工同正式工的差距,打破了“大锅饭”,初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用经济杠杆调动了职业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在体制改革上,根据省局的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着大专业、小机关的原则,加大了专业化经营的改革力度,通过专业核算,核定专业成本及效益,增强了各专业开发市场,增加收入,提高效益的意识。同时对部分部门进行调整,理顺了关系,便于省、市、县局的归口管理。使机构的设置同实际工作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新成立了调研部、党委工作部、职工教育部、离退休人员服务部、基础工程部,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