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农区

工农区



  【概况】 工农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1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北低,区辖湖滨、团结、育才、解放、新南、红旗6个办事处,97个居民委,全区总人口133 441人,区党政机关驻华厦路48号。
                 中共工农区委员会
  书 记 贺孝辉(4月免) 史东臣(4月任)
  副书记 史东臣(4月免) 刘相柱 张立荣(女)
                 工农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王延忠
  副主任 柳爱荣 王廷吾 孙继芹(女) 于冶铭
                   工农区政府
  区 长 史东臣(4月免) 许忠春
  副区长 刘文兴 周 炜 王加宁 董润阁
                 政协工农区委员会
  主 席 乔桂珍(女)
  副主席 陈 萍(女) 陈宏展 崔秀华(女) 张桂新(女)
               中共工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空
                   工农区法院
  院 长 李普勇
                  工农区检察院
  检察长 高崇义
                 工农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叶克寅
  政 委 王迎春
  【经济概况】 2001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区属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4 015万元、8 300万元、5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1%、21%、15%。非煤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全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深化群英山煤矿产权改革、盘活四煤矿闲置资产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一步到位,实现了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区属煤矿企业治理整顿富有成效,有4户企业通过省、市验收恢复生产。全年重点启动工农选煤厂工作基本就绪。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 13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0%,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1万元。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一年来,紧紧抓住税收这一核心。充分挖掘工农区税源的潜力与优势,加大协税工作力度,财政形势有了较大的好转。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2 000万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又有新进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中、欣虹小学的花园化建设已粗具规模,七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小学毕业升学率1 00%,初中毕业升学率95%,育民、新南、东方红和四中、十七中分别名列全市中小学升学的前列。爱卫活动全面开展,完成了垃圾、积雪清理任务;防疫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传染病告发率控制在 183.43/十万以内,全年没有发生疫情的暴发与流行,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了工农地区驻区单位庆“七一”文艺汇演,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省药具管理先进单位。
                                     (董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