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东山区

东山区



  【概况】 东山区是鹤岗市唯一的城郊型行政区。管辖 4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管理3乡1镇39个行政村,新华镇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辖区总面积4 400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1平方公里,郊区1 067 平方公里,林区面积2 312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137 128人,境内居住汉族和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4 056人,占总人口的2.86%。
                 中共东山区委员会
  书 记 李荣坤(2月免) 庄乾义(10月任)
  副书记 庄乾义(2月任) 肖正华(5月免) 鹿英武 吕静茹(10月任)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顾和章
  副主任 李凤春(女) 孙金宽(10月任)
                  东山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荣坤(2月免) 庄乾义(2月任、10月免) 鹿英武(10月任)
  副区长 陈立群(10月免) 陈忠献 王爱萍 刘彦超(10月免) 孙 国
                 政协东山区委员会
  主 席 张国钧
  副主席 刘彦超(10月任) 李好婕(女、10月任)
                中共东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孙金宽(10月免)
                  东山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罗仁维
                   东山区人民法院
  院 长 张文志
                  东山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周少华
  政 委 纪连文
  【经济概况】 东山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强力推进“围城”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了城郊特色优势经济的发展步伐。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50 350万元(不变价),比2000年增长9.2%。其中农业完成18 645万元;区街工业、建筑业、商服业完成1 321万元;乡镇企业完成10 460万元;私营经济完成16 153万元;机关事业完成 3 771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 394万元,同比增长3.6%;东山区连续五年获全市目标管理标兵单位称号。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一减两增”,即减粮增菜增经济作物。全年粮豆种植面积为136 080亩,比上年减少 0.8%,蔬菜种植面积57150亩,增长0.4%,粮菜经比例由67:28:5调整到63:29:8;调高调强了畜牧业,全年存栏黄牛7 235头,奶牛1 205头,生猪 24 178头,山羊9 788只,家禽75.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8.8%、22.7%、21.3%、2%;调快调大了第三产业,全区一、二、三产业比重由57:40:3调整到54:42:4。推广、示范、试验了23项农业技术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55%。申办成功了“金博华”牌,“实实”牌 2个绿色( 有机)食品大米品牌和“万圃园”无公害蔬菜品牌 1个。全区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0 486万元,同比增长7.4%;农业增加值完成18 720万元,同比增长5.7%;粮豆总产量达到10 850万斤,同比增长5.7%;蔬菜总产量达到29 646万元,同比增长4.2%;肉蛋乳总产量达12 382吨,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 563元,同比增长4.9%。
  工业经济稳步提高。对区乡改制不彻底的42产企业通过转制改革,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使32户企业改制到位,重新启动;2001年区乡企业引进了哈尔滨千元房地房产开发公司、北珠米业、勃龙水利建筑公司、诚大煤矿等10余户纳税在30万元以上的企业。乡企工业增加值完成5 075万元,同比增长19%;区街工业增加值完成1 273万元,同比增长10%,全区工业发展步入了稳步提高、振兴之路。
  私营经济迅速崛起。本着“引导、扶持、服务、提高”的原则,以培育米业一条街,木业一条街等社区经济实体为方向,共创办各类服务经营网点 182个,安置下岗、特困等就业人员1 400余人。全区私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 153万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税金 338万元,同比增长22.5%;私营业户达2 458户,同比增长13.4%;私营从业人员达8 856人,同比增长16%。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组织区乡两级干部参加了“广交会”、“西洽会”、“哈洽会”、“牡洽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使日资樱花饮品公司、北京翠城食品加工公司、完达山乳业集团、一汽大众到我区投资兴业,全年招商引资完成3 080万元,利用外资102.4万美元。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了活力。
  【社会事业】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和参加大型文化活动15次,创作文学和艺术作品 1 613件,一些优秀作品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组织开展了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共下乡进行文艺演出13场,送医药5 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40期,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教育。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小学“四率”均超原部颁标准,中小学教学楼质量居全市上游水平。完成了蔬园乡小学建设任务。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1%,比去年提高 6%。“两站两院”工作扎实有效,城乡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各项指标全面达标,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城乡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城区投资20万元铺设了东山路两侧人行道板;新建公厕7 座,维修11座;维修五采路等街巷路12条,计12.1公里。乡镇与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市投资50万元,修建了蔬园乡支农路(白色路面)1.3 公里;新华镇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多方筹措资金 1 000万元,完成了给排水设施工程和商贸城规划,设计和动迁工程。全区共修建乡村道路 401条,总长度666公里,安装路灯138 盏,建康居工程5.2万平方米,创建文明样板村10个。
  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公、检、法、司密切配合,有效地打击了各种犯罪活动。 加大了对“法轮功”的帮教转化和打击力度。坚持依法制访,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了信访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
                                     (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