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东山区

东山区



  【概况】 鹤岗市东山区人民政府位于鹤岗市东部,区域围绕市区一周,是鹤岗市唯一城郊结合的行政区。下辖三乡一镇(39个行政村)和4 个街道办事处(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75442人,辖区面积 4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 21平方公里,郊区2055平方公里,林区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14295 公顷,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农牧等自然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委、区政府以“一年突变,三年辉煌,五年大发展”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超常规、大运作,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围城”经济发展战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中共东山区委员会
  书 记 庄乾义
  副书记 鹿英武 吕静茹(6月免) 王 历(4月任) 应 博(8月任)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顾和章(8月免) 陈忠献(10月任)
  副主任 孙金宽(10月免) 李好婕(10月任) 荣 宇(10月任) 张彦启(不驻会)
      刘 友(不驻会)
                   东山区人民政府
  区 长 鹿英武
  副区长 陈忠献(8月免) 王爱萍(8月免) 杜宗仁(8月任) 孙 国 梁德贵(8月任)
      李学春(8月任)
                  政协东山区委员会
  主 席 张国钧
  副主席 刘彦超 宋振荣(8月任) 李树民(不驻会) 张精华(不驻会)
                中共东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应 博(8月任)
                  东山区人民法院
  院 长 张文志
                 东山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罗仁维(8月免) 陈文琴(8月任)
                   东山公安分局
  局 长 李大明
                 东山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周少华
  【经济概况】 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358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7270万元,完成农业增加值15863万元,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企业利税1678万元,完成个体私营增加值1728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6元(2002年农业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农业工作】 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型农业取得新进展。在农业结构调整上重点实施了“四个转移”,即在主导产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在种植业内部由粮食生产向粮、菜、经、饲转移,在品种结构上由大路品种向绿色、特色、优质、专用品种转移,在产品加工上由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和名优产品转移。全区种养加结构比例由原来的64:14:22调整到了59:17:24。新引进越冬甘兰、香醇雁等名特优品种45种,农业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配备了蔬菜检测仪,加强了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检验。实施了“良种化工程”,先后引进了以色列黄瓜、西门塔尔牛等优质品种,提高了农牧产品的质量。完成了模式化栽培等科技推广、示范、试验项目17项。规划、设计、建设了蔬园乡无公害蔬菜等六大高科技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强了以水源工程、防洪除涝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为主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东泉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新一水库二期扩建工程、元宝山水库引干节水衬彻工程、老龙岗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新建、维修了各类水土建筑物40项,极大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建、扶植金盛米厂等各类龙头企业36家,辟建畜牧养殖基地15个,米业、乳业、薯业、菌业产品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全区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圆满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按照“减负、规范、稳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常产和计税面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圆满完成了税费改革后第一年的农业税征缴,农业税增幅达167万元。
  【工业工作】 深化了区乡企业改革,加快了制度创新。按照“动产权、变身份,转机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实施了企业的民营化改革,90%以上的企业完成了企改。实施了 项目牵动战略,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引进金山纸业公司、顺超白酒厂等重点项目10余个,蔬园乡昌南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工程已正式上马,新华冷冻厂正式建成,红旗乡一汽大众汽车维修中心已破土动工,东方红乡轧钢厂和精米色选线正在开工建设。加大了对重点私营企业的扶植力度。全面加大了对三江浸油厂,金盛米厂等私营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了蔬园乡昌南批发市场并已投入使用,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开工建设,依托“十万富民行动”在四个街道办事处兴建了四个富民大市场,为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大力创办了社区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共创办各类社区经济网点 127个,1600多名城市下岗、特困、残疾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
  【招商引资】 坚持“筑金巢,引金凤”的工作方法和“先交友,后招商”的战略思想,同各路商家广泛联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了一汽大众汽车维修中心、龙跃米业公司、省千元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重点项目,吸纳了鸿祥陶砾有限公司、中兴建筑责任公司等一大批年纳税额在3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全区财政收入起到了保障作用。2002年全区招商引资额完成3000万元。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一个中心区、两条商服线、五条专业街和三乡一镇 8个试点村屯的规划设计,东方红小城镇申办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蔬园乡、红旗乡撤乡变镇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维修了南工地路、幸福路等街巷路3210米;完成了新华镇镇前路水泥铺装工程;根治了小石头河,清理了东山煤泥沟,打通了16委防火道;新建、维修厕所26座;农村绿化、亮化、排水工程已正式启动;新华镇建成一座1000平方米的广场花园;全区康居工程完成 5.6万平方米。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加强了对三乡一镇的农药、地膜、化肥的污染防治;落实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 2万亩;深入开展了“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城乡环境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社会事业】 全面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严打”整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52起,其中重大案件493起,特大案件17起,一般案件 42起,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访稳定实现良性发展。全区共授理信访案件34起,其中当年发案 5起,结案14件,结案率达41.1%,当年发案结案率达80%。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证。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配齐配强了安全副矿长,拔出专项资金购置了甲烷便携仪、一氧便携仪等煤矿安全验收仪器,加大了对区属煤矿的帮扶、管理力度,强化了对节日期间的防火、防盗安全管理,全区安全形势得到了彻底改善。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多方筹集资金2500万元,在新华镇、蔬园乡、红旗乡、原团结乡共新建了6座教学大楼,总面积达2550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全部实现了农村学校集中办学,办学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