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人事
【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2002年市人事局突破地域和经济环境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束缚,积极发挥人才市场功能,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拓宽人才交流渠道,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不断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提升服务,人才市场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1、公开服务。建立公开办公大厅,将人才中心三个科室全部搬到人才大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把人才中心和所属的业务科室的服务范围、工作程序、工作职责制作成图板公示,简化了人才供需双方办事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
2 、主动服务。向企事业单位下发了《大中专毕业生需求情况表》和《项目开发、人才需求调查表》,并重点深入到正大青春宝、宏源酒业公司等30家企业单位,详细了解需求情况。举办了2002年迎春人才招聘会、春季人才招聘会、夏季人才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迎十六大建设边疆名城”人才招聘会等5次大型人才交流招聘会和11次(其中萝北县5次)小型人才洽谈会。共组织 144个单位参加了招聘活动(萝北县17个),提供涉及化工、营销、广告设计等30多个专业的岗位 300多个,接待求职人员1500多人,现场达成意向就业协议311份,140多人通过招聘会走上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继续扩大人事代理服务范围。主动走访了25个非国有部门和4 个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宣传和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全年新增单位委托代理服务4户,个人委托代理165(两县100)人。建立了流动人员职称管理系统三级库,162名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输入微机,对75名流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复审登记。共为流动人员接收和管理档案927册,转递档案82 册,调整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代办社会保险,出具各类证明214人次。编辑印发了9期《鹤岗人才信息》。从2000多名候选的外埠人才中,精选375人,建立了鹤岗籍外埠人才库。
3 、重点服务。大中专毕业生作为我市重要的人才来源和资源,一直是人才工作的服务重点。2002年,到我市报到的毕业生共395名。经多方努力,有117人实现了就业。对未就业毕业生,积极鼓励其考研和继续深造,今年,有30多名毕业生报考了研究生,50多名中专生继续深造,70多名毕业生去外地就业,既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为我市的各项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完善政策,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研究拟定了鹤岗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初步意见,制定了《非在职大专毕业生就业实行聘任制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鹤岗市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兴业工作方案》、《鹤岗市人事局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兴业若干优惠政策》、《鹤岗市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兴业具体实施意见》等政策。
根据《鹤岗市人才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和《鹤岗市人才开发奖励基金实施细则》,为突出贡献的专家颁发了证书、奖金和政府特殊津贴,有13名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贴,14人享受省政府特贴,3人授予科技兴市伯乐奖,3 人授予科技兴市人才奖。及时向省人事厅推荐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候选人,推荐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名。
(三)适时调整,专业学科带头人梯队不断扩大。一是制定了《2002年鹤岗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评估工作方案》,对我市的梯队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重点抽查。二是调整了数学教育、体育训练2个梯队,组建了中医整脊推拿、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4个梯队,加强了专业人员骨干队伍建设。
(四)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为载体,不断开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是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积极与海外专家组织联系,使矿务局南山煤矿“煤层瓦斯气及综合利用”,市蔬菜研究所“马铃薯脱毒繁育技术及病毒检测技术”二个项目顺利执行。全年共组织咨询项目23项。积极开展对俄引智项目对接,全年共组织了3批俄罗斯科技项目,选择确定了9个需求项目。
二是积极组团参加国际性的人才技术交流洽谈会。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第二届中国——南非经济技术洽谈会。市良实新技术开发公司和富农生物肥有限公司与南非的董钢博士和许春玲博士签订了价值200 万元的项目协议。组织教育局、农委、经贸委、科信局、富农生物肥公司等10个单位参加中国海外学人黑龙江(哈尔滨)创业洽谈会。组团参加2002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确定了15个项目为2003年我市的引智项目。我们还邀请到旅美鹤岗籍博士为我市金融系统的领导作了经济管理方面的报告。
三是积极开发新项目。确定山野菜加工,石墨开发与工艺改进5 个项目为明年引智工作新立项,并完成了这些项目的英文翻译及微机录入工作。广泛开展赴英、赴美、赴日及蒋氏基金等出国培训人员的选拔工作。确定13名海外学者进入我市高级人才信息库。
【人事管理工作】 (一)公务员管理工作。1、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制定了《2002 年鹤岗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施方案》,1532人参加了这次考试,69人被党群部门、政府工作部门和省直部门录取。接到群众信访立即查处。通过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及时取消了孪生兄弟替考的录取资格。精心选派了38名作风正派、原则性强的干部参加了全省面试考官培训,制定了考官抽签办法和考生抽签办法,保障了二个重要环节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
2、培训教育工作。制订了 《鹤岗市2002—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划》、《鹤岗市2002—2005年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办骨干培训班、联合办班、辐射培训等多种形式,全年共完成国家公务员初任、任职、计算机、WT0知识、继续教育培训1650 余人,完成录用国家公务员考前培训357人。
3、考核奖励。2002 年,制定了《鹤岗市二00一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控制优秀等次比例,对2001年度国家公务员进行了考核备案;全市应参加考核7353人,实际参加考核7328人,其中优秀908人,称职6412人,基本称职8人,未参加考核25人。全市参评11783人,受奖1374人,其中三等功52人,嘉奖441人,模范工作者80人,记功801人,受奖比例11.66%。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精神,从推荐上报的20名个人和7 个集体中研究筛选并经市政府同意向省上报了1名个人和1个集体。按有关规定,6名省级劳动模范享受了荣誉津贴。
4、认真核定了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职数。根据 《黑龙江省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对机构改革后市直和六区国家行政机关科级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职数进行了重新核定,共核定主任科员214名,副主任科员386名。
根据地方组织法,向人大提请2名十二届政府组成人员任免职。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1、职称推行微机化管理。2002 年,对持证资格进行重行认定、统一编号和补办证书的基础上,建立了鹤岗市职称数据库。共建立三级数据库50个,四级数据库67个,录入专业技术人员18560人(高级1312人,中级8028人,初级8651人,未定职569人)。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在建库过程中,办培训班二期,59个单位 160多人接受了培训,统一资格证编号6011人,认定550人,补办各类资格证书3150份。
2、职称评审工作。一是完成全市16852 人的职称复审工作,使职称数据库中90%以上的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得到重新复查认定。二是调整中级职称8个系列的评审委员会。并对588人进行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540人通过评审,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三是申报高级职称工作。对328名拟晋高级职务人员进行初评,将合格的293人上报省评审委员会,并推荐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工程师2人。为15个部门360人办理了初级备案手续。及时为机关分流人员申报高级15人,审批中级11人。
3 、继续推行评聘分开。重新核定了两县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数,对成建制划入的新一矿中小学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数进行了测算, 请示省厅追加岗位结构比例数235 人,及时对两县职称评聘分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专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管理。2002年,共组织考试26 项,其中专业技术资格考试6项,执业资格考试20项,累计报名6358人。
5 、严格考试纪律。一是制定了《考试中心工作程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场规则》、《监考人员须知》等考试制度。二是考试全程实行公示制。三是加强试卷管理。四是每次考试都要在全局会议上一把手亲自部署,签订考试责任状。
6 、加强服务。组织考试的作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一方面对延误报名的考生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进行补报,对有疑问的考生及时答疑。
(三)为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实事。1 、及时审批,兑现工资福利政策。一年来,完成200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职务(职等)工资和级别工资滚动升级 1650人(机关709人,事业941人),正常晋升工资 694人(机关233人,事业461人),职务变动499人,调动工资审批183名,兑现科技津贴241人,调整警衔津贴1426人,办理离岗休养审批248 人,提前退休审批398人,正常退休审批355人,病退审批92人,退职53人,离退休护理费审批52人,遗属补助费审批12人。全年共完成各类工资审批5903人。落实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政策,为72人办理了提高待遇手续。
2、认真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确定工人技术等级。印发了 《鹤岗市人事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岗位职数限额核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鹤岗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聘用上岗暂行办法》,建立了《鹤岗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职务)岗位管理手册》,全市2100人参加了考试。
3、人事计划管理。摸清机构改革后人员实有数,工资基础及计划增加数,准确下达了2002年人员工资计划。全年共审批人员、工资总额变动404人。
4、加强工资基金审批,开展工资基金检查。印发了《关于更换2002 年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通知》,对100 多家非统发工资单位更换了工资基金手册。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全市工资基金检查小组。对各单位进行普遍检查,重点抽查了8个较大主管部门和30家基层单位。
5、军转干部安置工作。2002年接收军转干部15名,自主择业14名,1名按计划进行了安置,安置随军家属4人。
6 、信访工作。建立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研究制定了《十六大召开期间人事信访工作的具体措施》,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0件次,100%进行了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机构编制管理和各项改革】 (一)机构改革取得新成果。一是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市人事局协助经贸委、广播局、民政局、乡企局、非国有局、规划局对人员分流难题、机构不理顺问题予以妥善解决。会同组织部一起指导了“三定”方案下发后的人员竞争上岗工作。改革了市供销社管理体制。
制定下发了《鹤岗市党政机构改革检查验收工作方案》,重点抽查了两县、六区及市直政府综合部门、合并单位,职能变化较大的12个部门。
二是完成了法检系统机构改革。
三是完成了人大、政协机关机构改革。
(二)以深入调研为基础,制定了《深化市政府机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做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
(三)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一是摸清摸细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
二是大胆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鹤岗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择了广播电视局、日报社、人民医院、西山小学为试点单位。
(四)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强化“一支笔”审批。2002年共召开4 次编委会,研究18个机构编制议题;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坚持人员调转例会制度。
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证》的户口作用。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更换了《机构编制管理证》。
三是继续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2002年,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到100%。
四是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账、卡、簿、册管理,加强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及时归档立卷。及时完成2001年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准确上报《地方行政编制数据库》、《事业编制数据库》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