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农林水
综述
综述
农 林 水
责任编审 杨 光
【全市农业工作概况】 2002年由于遭受了自家庭承包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冷害和雪灾,鹤岗市粮食总产6.8亿斤,比上年下降25.3%;实现农业增加值6.1 亿元,比上年下降7.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比上年下降30%;新办绿标1个,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总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1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2.5万户,比上年增长9%。2002年因灾粮食减产减收,但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绿色食品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各项工作依然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
【绿色农业工程】 2002年全市共落实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4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3.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在绿标申办方面,“三野”牌A 级绿色食品黑木耳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使用标识,全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已达到10个。在绿色食品市场开发方面,通过参加韩国、香港、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产品展销、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共签订绿色食品销售合同及协议30余项,金额达1.95亿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本着调优调绿的原则,扩大了绿色、特色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作物品种调整上,重点发展了工业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专品种水稻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围绕把养殖业调大,加大了畜牧业发展力度,突出抓了奶牛、肉牛、山绵羊和特畜特禽生产,全市奶牛达8384%,肉牛6.35万头,羊14.8 万只,猪29.7万头,禽47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2.9%、21.3%、6%和11.4%。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 23.7%。加工业调优步伐加快,乡企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增长。培植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大户6户,超500万元大户10户,超100万元大户40户,新上乡企项目12 项。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9亿元,增加值2.4亿元,利润2650万元,税金2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0.3%、8.3%和9.1%。
【农业产业化】 200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抓了4 大新兴产业的专项推进。乳业正向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完达山集团已落户本市,东北农业大学胚胎移植技术已引入鹤岗。全市已建成奶牛专业村7个、专业场7个、专业户 262户,区域内奶牛存栏总量达4.31万头,新增1.21万头。共青圣源奶牛场正与鹤岗矿务局筹建2000头的奶牛养殖基地。米业充分利用“添添”、“鹤鸣”、“实实”、“乐实”牌绿色食品标识和“金博华”牌有机食品标识,与基地农户签定订单面积14.4万亩,并以鹤鸣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八大粮库为框架组建了鹤鸣米业集团,实现了优势互补,壮大了龙头企业实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全市米业协会已正式成立,市内10家私营米厂组成了稻花香米业集团,为鹤岗大米进一步走俏全国并形成规模优势奠定了基础。薯业在加速脱毒种薯基地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扩大了种薯繁育规模,共落实种薯繁育面积1万亩,生产种署1800 万斤。本市农科所获得省科技厅“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推广中心”挂牌认证。菌业已形成1200万袋生产规模,其中香菇、杏鲍菇生产规模达到了150 万袋,鹤岗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投资173万元,新建了1 万平方米香菇生产基地和1.5万平方米兴安高科技示范园区食用菌扶贫开发基地。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培育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36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9户、县区级26户,带动基地农户 2.5万户。区域内优势主导产业已开始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基地建设方面,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
【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2002年,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利建设方面,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780万元,工程总量178万立方米。新打机中井1070 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完成黑松两江堤防达标13.6公里,改善堤防保护面积50万亩。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重点抓了7个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1419万元,土石方49 万立方米,疏竣沟渠167公里,新建构造物287座,修建道路26公里,新打机电井88眼。在农业机械化建设方面,全市更新大中型农机640 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机械播种、机械收获面积扩大,质量明显提高。 在林业生产方面加大了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和森林防火力度,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7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抓了项目建设。2002年是鹤岗市农口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全年共抓了49个项目的论证、立项和建设工作,完成项目投资2.4亿元,其中引资7927万元,国投6211 万元。重点抓了圣源乳业千头奶牛场项目、果品批发市场扩建项目、新华镇农贸商城建设项目、梧桐河流域防洪治涝项目等7 个投资超千万元大项目和林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经济总量,拉动了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农业外经贸方面,通过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洽谈活动,全市农业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额2400万元,实际履约额 950万元。同时向韩、日、俄等国家输出劳务2922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税费改革】 2002年是启动新税制的第一年,通过税费改革,全市农民负担总水平减少1084.3万元,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减负标准,广大农民对税费改革比较满意,全市无一例上访,农村社会稳定。结合税费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了农民负担大检查和农村财务审计。2002年,全市共审计210个村,审计金额9000 万元,通过审计监督,理顺了农民情绪,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抗灾救灾工作】 2002年农业灾多灾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抗灾救灾,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全市开展了献爱心大捐赠、大下乡活动,组织了57个市直及中省直驻鹤单位包扶57个重灾村。各战线、各部门各尽其能,真帮实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给物,帮助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广大农民精神振奋,对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