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组织机构】 鹤矿集团公司设立安监局, 安监局内设监察处和综合处;安监局向9个煤炭生产单位(矿、煤炭公司)派驻安监处。驻矿(煤炭公司)安监处配安监副处长 1人,副主任工程师1人,安监员1—3人。各矿(煤炭公司)配备安全副矿长(经理) 1人,安全副总工程师1人,下设安检科;各采掘区配备专职安全副区长 1人,下设安检站,安检人员由矿(煤炭公司)负责配备。集团公司安全系统现有436人。其中:集团公司领导2人,安监局53人(包括驻矿(煤炭公司)安监处35人),各矿(煤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共有381人。
【安全管理机制】 (一)管理体制。鹤矿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体制为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双轨制”。安监局负责对各矿 (煤炭公司)的安全工作业务进行指导和督查。驻矿(煤炭公司)安监处人员代表集团公司对所驻单位实施相对独立的安全监督检查。 各矿(煤炭公司)安检系统负责所在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二)规章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行业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办公会议制度。“3·6·9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措施编制审批制度,隐患排查制度,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入井检身制度等。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各级安监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配套制定了2002年安全生产奖罚办法,煤矿副总以上干部违章处罚登记制度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 2002年来,在 9个矿井中,除富力矿、峻德矿受事故影响不定级外,其他7 个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行业级标准,其中:南山矿、岭北矿、大陆矿和益新公司被评为省级“明星矿”。(1) 明确达标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采煤工作面“五上、四制、三不准”;回掘工作面“五线、五够、五齐全、五做到”;开拓工作面“六条线”;机电系统“8531”工作法和“632”强制检修管理制度。(2)推广达标典型,坚持逐月逐矿推进,每月选择一矿召开质量达标现场会,促动该矿上质量,带动各矿搞达标,全公司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大上的浓厚氛围。(3) 拓展达标领域。坚持从工作面达标为核心,以系统治理为重点,以井下硐室为突破口,成龙配套,持续推进,全面达标的思路,不断拓展达标领域。坚持以工作面抓起,工作面做到“三直两场通”,“四缺”和两巷爬行现象基本消除。强化系统治理,共清理大巷2.5万米,水沟1万米,调整轨道6500米,大巷全部安设标志灯,各种管路重新吊挂,硐室做到整洁明亮。在抓好井下达标的同时,大搞地面环境卫生建设,开展绿化、美化、净化活动,煤矿企业整体形象得到改善。(4) 严格达标奖罚。制定完善安全质量结构工资,风险抵押和奖罚政策,实行千分竞赛考核办法,把质量标准化与干部职工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基层各单位抓质量标准化的积极性。仅奖罚政策一项,2002年就兑现奖励 150万元,罚款162万元。
【安全培训】 在一级培训上,选派2 人参加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举办的《煤矿安全规程》培训班。在二级培训上,9 个煤矿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共计98人次,先后参加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举办的 “矿长安全资格培训班、 《煤矿安全规程》轮训班”“一通三防”研讨班。在三级培训上,全年共办“瓦检员、放炮员、安检员、采煤机司机、主提升司机、小绞车司机”等7个特殊工种培训班12期50个班次,培训1981 人。比年计划1500人多培训 481人。在四级培训上,各矿采取“集中上安全大课、脱产培训”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阳泉十二法”、“安全思想教育月”《煤矿安全规程》百日学习和百题竞赛活动,对新工人和转岗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技能培训,组织20000余名入井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测验。
【安全技措工程】 2002年,充分利用上级补助资金4000万元(其中:国补 2800万元,省补1200万元)和企业自筹资金2613万元(其中:企业维简费700万元,矿成本安全技措1391.12万元、安全技术改造资金800万元),加强以“一通三防”为主的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主要工程有以下几项: (1) 通风系统改造。主要包括峻德矿南北风井、兴安矿九层井、南山矿南北风井5处10台主扇改造; (2)瓦斯抽放系统改造。主要包括南山矿增设一套瓦斯抽放系统,新建峻德矿、兴安矿瓦斯抽放系统; (3)瓦斯监测系统改造,主要监测系统改造,包括峻德矿、兴安矿、南山矿、兴山公司、益新公司5个高突矿井瓦斯监测系统改造;(4)防灭火系统改造。主要是购置防灭火钻机、水泵、巷道防火气动钻机等设备。到2002年末,已先后完成了南山矿、峻德矿南风井主扇改造,兴安矿九层主扇改造主体工程;南山矿、峻德矿、兴安矿三个矿瓦斯抽放系统主体工程。
【重大事故及教训】 2002年,先后发生2起重大事故,共死亡6人。一起是3月5日,富力矿六采区二队重大顶板事故,死亡3 人。另一起是12月11日,峻德矿七采区一队重大顶板事故,死亡3人。
这两起事故,均属于顶板事故,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两起事故主要教训是:(1)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提高自主保安能力;(2) 强化现场指挥,严格按设计施工,按规程作业,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做到认可停工停产,决不违章冒险。(3) 严格按照顶板管理规定,针对工作面顶板类型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强化支护管理,及时做好顶板维护。(4) 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