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概况】 2002年, 农业发展银行鹤岗市分行各项工作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 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行行长会议精神,按照市行党委年初确定的“团结务实、规范管理、廉洁敬业、开拓进取”的工作思路,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认真执行粮食改革和购销政策,切实加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大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加强监管,改善服务,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行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支持了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截止12月末,本市粮食贷款总额483154万元,粮食购销企业库存粮食达到275014万公斤,库存值为340361万元,较年初分别减少36977万元、38064万公斤、38271万元。12月末直接库贷比为70.45%。
  企业其它不合理资金占用贷款9114万元,比年初下降1040万元,下降率为10.25%,企业消化本息挂帐贷款下降347 万元,下降率为5.1%。贷款综合回收率达到87.60%,实现了粮油新收购价值与新放收购贷款比例100%。扣除政策性拍卖挂帐因素后,全面完成了省行下达的各项信贷计划指标。2002年,农业发展银行各项收入39241万元,各项支出38337万元,收支相抵盈利9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盈2842万元;全年实收利息为24071万元,应计利息为27851 万元,贷款利息收回率为86.4%,较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比省行下达市行计划提高6.4个百分点。
  【信贷资金管理】 2002年针对本市粮食收购进度迟缓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小额勤调的管理办法调度资金,随时与基层行测算资金大帐,对系统内实行“统筹统还、统一调度、直接划拨、限额管理、多级负责”管理方式,及时、准确、快捷地分配资金。 全年共收购粮食23264万公斤,投放收购资金24590 万元,同时适时调整头寸限额,尽力减少资金闲置,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率,使资金运用率达到98.25%。既保证了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又防止粮款被挤占挪用和资金滞留,做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满意。
  【库存监管】 一是收购环节上继续坚持“收一斤粮贷一斤粮钱”的收购政策,确保新发放贷款与新增收购值一致。抓住检斤环节开始至核打码单付款两个环节,确保即收即付,户交户结,不代扣代缴农业税外的其它任何费用等政策的落实。二是销售环节上坚持顺价销售,钱货两清和出库报告制度,真正将出库报告落到实处,做到先打招呼后卖粮,货款归行后,按政策做到应收尽收。截止12月末,本市粮食购销企业共销售粮食50345万公斤,销售收入50970万元,货款归行51634万元,收贷51015万元,收息480万元,支付企业费用139万元。三是库存环节上在库存监管方面做到了库存检查制度化。驻库信贷员、主管行长及市行计划信贷科都能按照要求对库存进行检查,从月报到台帐再到企业商品库存,再到保管帐至形态卡、到实物,一一核对,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整改。
  【非保护价贷款管理】 2002年由于大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扬,为归避风险,企业实际收购数量很小,全年实际收购大豆232万公斤,价款418万元。在加强对新收购大豆管理的同时,对大豆轮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加以规范,全市共轮出大豆1531万公斤,收回贷款2948万元。为适应储备贷款集中管理趋势,市行全面核实了专项储备贷款及特种储备贷款。截止12月末,本市储备粮食数量20216万公斤、贷款26540万元。实现了专项储备和特种储备帐实、帐帐相符。
  【贷款资格认定及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为适应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贷款风险防范工作,按照总行有关要求,市行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对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逐个认定,经认定这23家企业均达到了贷款资格认定标准,具备贷款资格。在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信贷管理政策。对所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两次信用等级评定,全市23家企业10家为8级。13家为C级。
  【资产保全工作】 第一阶段企业有效资产核实摸底工作4 月末完成,信贷员对所驻粮库的有效资产进行了全面登记造册,对没有确权的有效资产督促企业尽快确权,对已确权的有效资产尽快进行评估。第二阶段资产评估工作针对各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评估工作已于7 月份结束。到12月末,全市30家贷款企业中25户企业办理了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共抵押登记有效资产14899万元,其中:国拨土地使用权2991 万元。房屋建筑所有权3680万元,设备及交通工具6571万元,其它有效资产1657万元。市行与企业签订抵押担保合同224份,抵押合同金额14451万元,抵押担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资金计划工作】 按照省行要求,市行成立了资金计划业务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对萝北县行资金计划业务规范化管理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中,在全行建立了一个整体的、有效的、持久的规范化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了资金计划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明确资金计划业务规范化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取得了一份手续简单,可操作性强,并对资金计划业务操作具有指导性的经验,达到了既减少劳动强度,又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同时推荐萝北县行为省行计划处重点联系行。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 2002年,共收到各项财政补贴资金40084 万元,其中超储补贴资金32987 万元,市农发行对到位超储补贴及时通知财政部门,并监督拨付,同时对超储补贴及时进行分解,下达收息计划,做到足额收息。1—12月超储补贴共收息 18358万元,拨费12370万元,收贷1085万元,待分割132万元,待收息1042万元,收贷收息占比例为62.1%。在分割方面监督财政合理分割,市农发行认为不合理的分割,立即协调财政重新进行分割,在使用方面监督企业合理使用,并做到应扣收的贷款从中扣回,使农发行收息和其它指标的完成居全省前列。
  【现金和利率管理】 年初市农发行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现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现金支付审批制度,严格掌握现金支取范围,建立现金台帐,实行专人负责,保证现金支付有章可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制度,加强对粮食企业销货回笼的管理,坚持每月检查粮食企业现金使用情况,按季上报检查报告,根据收购淡旺季现金需求,核定粮食企业合理库存限额。定期组织计划信贷、会计人员学习利率政策,在上半年和12月中旬,市农发行对全辖两个县行及市行营业部所属23个粮食企业现金使用情况和本行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四次自查和三次抽查。针对抽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采取了措施,提出了处理意见。
  【财务管理】 2002年财会工作紧紧围绕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这个中心,以实现规范化管理为目标,以落实制度为重点,以检查督导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基础建设,积极推进电子联行开通。较好完成了全年财会工作任务。(一)全面反映经营成果,努力完成省行下达的财务指标。2002年省行下达市农发行的利润计划为-100 万元,贷款利息收回率为80%。截止12月末,市农发行各项收入39241万元,各项支出 38337万元,收支相抵盈利9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盈284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938万元)。全年实收利息为24071万元,应计利息为27851万元,贷款利息收回率为86.43%,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省行下达计划提高6.4个百分点。(二)及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切实发挥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作用。为使上级行和市行领导及时了解业务活动及经营成果,会计部门每月及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和财务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收息工作中,既注意政策,又做到早动手,使每笔收息来源都达到足额收取。《会计法》要求,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作用,确保会计核算准确、反映真实,监督有力。(三)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检查工作。从4 月25日开始,市审计局对市农发行进行全面审计检查,这是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次检验。此项工作从市行领导到财会人员都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和协调工作,审计检查期间,省审计厅对市行进行了抽查。经过四个月的审计检查,省市审计部门对市农发行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2002年,总、省行在全辖系统开展了财经纪律教育活动,三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行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市行领导带头遵守财务制度,认真执行勤俭办行的原则,节省各项费用开支,财务部门严把票据审核关,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违法的现象发生。财务开支继续实行经费小额分权审批,大额集体研究的核算报告制度。全年共召开财务领导小组会议21次,增强了财务开支的透明度。(五)认真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情况普查工作。按照省行文件精神,市行在全辖范围内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普查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级负责,逐级审核,先摸清底数,做好核对后认真填报,利用三周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年终决策前,财会部门与行政部门对全行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清理盘点,对自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做到数据清楚、分类正确、详实,“帐、簿、卡、实”四相符;对规定通过“805 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按固定资产方式管理的大额抵值易耗品进行全面核对,做到“帐、簿、卡、实”相互一致。
  【推进规范化管理】 在规范化管理工作上,坚持“科学实用、规范有序、实事求是、手段先进、效率一流”的原则,严格按照省行《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在行内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加强对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市行成立了全行业务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详细制定各自的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按照省行下发的《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从各项业务工作的制度化、岗位规范化、业务操作规范化和档案规范化的总体要求出发,逐岗位、逐环节地进行检查、完善和落实,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信贷部门制定了“信贷员量化考核办法”,把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位驻库信贷员,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按照“五统一、四整齐”的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的归档整理。对信贷档案进行科学分类,统一信贷基础工作中的10种登记薄、25种档案和信贷员应保存的49种档案资料。规范计划信贷基础工作,为市行计划信贷基础工作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会计部门为切实做好本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学好规范化管理办法的内容及考核标准;三是分步骤实施全面落实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四是按期进行量化考核,坚持标准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办公室分别对安全保卫和文档管理两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定方案,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安全保卫方面做到了检查经常化、管理规范化。文档管理方面完善了档案室,并购置了相关的设备。按照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市行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全行重点工作之中,出台了“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档案鉴定领导小组”,设置了档案室、档案阅览室,修订了“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健全了“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保密制度”、“安全防护制度”、“销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定了档案员和档案主管领导的岗位职责。在2002年文书档案立卷归档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室藏档案进行了检查和完善,保证了室藏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为推进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市行多次抽调信贷计划、会计、保卫、办公室、监察室干部,由主管行长带队对两县行、营业部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打分。检查中看出,基层行对此项工作较为重视,措施得力,人员、财力投入很大,效果明显。
  【电子化建设】 2002年,农业发展银行鹤岗市分行信息电脑工作认真落实上级行制定的《2001—2003年电子化建设发展规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电脑信息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队伍建设目标”的战略进程,加强电脑操作培训;二是圆满完成上级行推广应用的电子联行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升级任务以及动态路由的认证方式及路由通信字的修改任务;三是进一步规范系统网络建设,巩固网络改造成果;四是配合人民银行做好计算机网络通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