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



  2002全市疾病控制工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类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002年全市共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7种,报告发病1658例,发病率为151.37/10万。比2001年下降7.95%。其中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572 例,发病率为52.22/10万;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119例,发病率为10.86/10万,痢疾报告发病352例,发病率为32.14/10万;猩红热报告发病46例,发病率为4.20/10万;结核病报告发病342例,发病率为31.22/10万;淋病报告发病 192例,发病率为 17.53/10万;梅毒报告发病35 例,发病率为3.20/10万。四苗接种率99.52%。治疗和管理结核病人228 例,治愈率达95.8%。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食盐加碘率100%,碘缺乏病控制在9%以下。地产品、生活饮用水、化妆品样品监测967份,合格率91.23%,餐具消毒效果监测3080份,合格率为91%。
  【传染病防治】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突出抓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
  深入出血热重点疫区开展鼠情监测及防治工作,备案流行病学调查率达100%。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全年诊治性病患者195人,一次性治愈率达87%,特种人群监测87人,疫情报告率、及时率达100%。增添艾滋病检测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定期对肠道门诊进行监督检查,并按要求完成了霍乱周报、0157:H7月报工作,使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了对易感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流行性脑炎、流行性感冒及卡介苗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共接种7631人次,有效地控制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积极发现并治疗肺结核病人192人,其中初治涂阳113人,复治涂阳32人,涂阴空洞肺结核病人47例,治疗和管理病人228例,治愈率达95.8%。完成两县一市的痰检质控工作,完成涂片2514张,涂片合格率、报告及时率均达100%,圆满完成了省结核病防治所下达的工作指标。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完成了全市2200人的寄生虫病调查任务,进行了问卷调查、血标本采集及微机录入工作。
  对医疗卫生单位监测46家,共采样监测212份,其中:空气消毒监测合格率62.1%,物体表面合格率77.3%,紫外线灯管合格率100%,高压灭菌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85.5%,污水消毒合格率81.2%,透析液合格率100%。
  完成从业人员健康体检4426人,体检率达98.6%,与。2001年相比体检人数增加50.8%,检出“五病”人数133人,阳性率3. O8%,调离率100%。
  【计划免疫】 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2002年对0~4岁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基础报表、冷链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六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出生人口数、建卡数、接种报告数与居民委主任掌握的出生人口数核对检查工作,200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达100%,麻疹疫苗接种率99.52%。
  2002年以偏远地区及城乡交界人口密集地区为重点,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采取了综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因素,加大了AFP监测力度,全年上报AFP4例,并按要求进行采血、采便,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标以内。同时把麻疹纳入AFP监测系统管理,提高了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全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5例,经化验室诊断均为阴性。组织了2002年第一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接种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部署,于2002年12月5日至6日实施了第一轮强化接种,接种率达99.54%,超过了省要求的目标。
  2002年全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疫苗接种工作。在实施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对各类易人群接种了甲、乙肝疫苗、出血热疫苗、流感疫苗、森林脑炎疫苗、腮腺炎疫苗,通过疫苗的接种,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了易感人群的身体健康。
  【地方病防治】 2002年以消毒碘缺乏病工作为重点,加大了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对六区两县进行碘盐监测321 份,有碘率100%,合格率100%,全年食盐加碘率100%,碘缺乏病控制在9%以下。对新华镇8个克山病病区的50人进行易感人群监测,心电图有改变40 人,疑似克山病病人为8%。对大骨节病病区8—13岁儿童进行了体检,拍片50张,x线检测骨端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