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保障
劳动社会保障
劳动社会保障
【失业保险并轨】 2004年 5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始实施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政策。做实基础工作。组建“四套”机构,实行“两年一包到底,工作三比三看”的运行机制,实施日统计制度、周例会制度、周小结反馈制度和周简报制度。抓好调研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了并轨方案,指导企业算清了债务帐、企业承担的经济补偿金帐、并轨人员享受待遇帐等。搞典型引路。发现和培养典型 8个,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广泛宣传。举行并轨政策集中宣传活动,设立宣传台,共发放《并轨政策宣传提纲》 450本,发放策宣传单5 000余份,接待下岗职工咨询 2 000多人次。共完成债务认定企业86户,涉及6 923人;完成困难企业认定201户,涉及17 118人,工龄认定的企业178户,涉及20 910人,完成信息录入的企业有70户,涉及4 747人,企业筹措经济补偿金206万元,存入财政专户,为并轨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再就业】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5 155人,再就业率 41.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 8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把全市再就业安置目标落实到两县、六区等98个部门和单位,明确了安置数量、完成时限和工作责任。成立 6个工作指导组,深入基层,加强指导。二是强化基层劳动保障网络建设。为全市基层工作机构统一购置了 169套微机、卷柜和办公桌椅。三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为全市“4050”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开发了园林绿化、公路养护、保洁等公益岗位 1 637个,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1 084万元。四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工作。发挥劳务输出品牌优势,8月份与广东省清远市举办了劳务洽谈会,提供1 864个就业岗位。全市劳务输出1万余人。五是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成立了市、县区两级再就业培训基地,28家培训基地已开设计算机、种植、养殖、美容美发近30个专业(工种),构建了覆盖面广、专业齐全、适应性强,深受下岗失业人员欢迎的培训格局,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 557人。
【社会保险】 以个体私营企业为重点,加大扩面征缴工作的力度,确保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了社会化管理水平。收缴企业养老保险金 6 612万元,清欠3 569万元,发放基本养老金12 180万元,按时发放率100%;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2 586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2 746万元。收缴失业保险金1 73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 405万元。收缴医疗保险基金2 117万元、工伤保险费24万元、生育保险费8.1万元。一是全力推进“金保工程”。按时完成了数据初始化工作,全市(含两县)已参险企业及职工的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缴费记录、待遇发放都已通过网上运行,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积极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程。对市区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存折进行更换,并全部由社区来承担,全市各社区规章制度上墙,联系卡入户,退休人员基本信息成册,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初步建立。三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征缴与扩面工作。抓大户、攻难户、扩新户,进行拉网式的宣传和推进,实现新增参险人员3 334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1 143人,各项基金收缴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劳动监察仲裁】 通过热情接访处访、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和依法仲裁三条途径,及时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加速,为职工争得了利益。加大信访仲裁工作力度。接待来信来访 923起,涉及职工5 634人,受理劳动保障争议案件230件,结案 219件,做到立案快、送达快、裁决快,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扩大了劳动保障年检覆盖面,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巡视监察用人单位1 340户,为农民工讨回打工钱422.8万元。加大规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切实加强了劳动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对企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终止、解除以及劳动合同鉴证等方面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签订劳动合同163 985人,集体合同签订306户,鉴证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