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机

农机

农机



  【农机生产状况】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 36.58万千瓦,农机总值达29 171.8万元。全市拖拉机保有量20 026台,其中:大中型4 352台;小型15 67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3 456台(套),小型配套农具28 822台(套),联合收获机358台,农用运输车1 928台。秋整地60.6万亩,深松整地47.2万亩,装备大中型拖拉机1 504台,装备更新农具 534台(套),机械化播种完成197.1万亩,机播程度达到74.6%。
  【农机生产标准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农机作业标准化作为农机化重点工作来抓、突出抓了四个环节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即机械精少量播种、田间机械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秋整地。具体从五方面来实施: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对农机具的要求、积极组织农机具检修,确保将状态优良的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 全市共投入检修资金387万元,共检修农机具9 330台(套),完成计划8 800台的106%。二是以备春耕生产为重点、科学指导机械播种。年初,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对春耕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04年农机春耕标准化生产技术意见”,成立了春播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对春耕生产质量的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年机械播种面积完成 197.1万亩、机播程度达到92.5%,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机械喷药,机械灭草,机械中耕深松, 机械铲趟作业,提高了土壤抗旱保墒排涝的能力,机械中耕完成177.1万亩,中耕机械化程度达到99.2%。四是加强水稻、大豆机械收获力度。为提高本市收获机械化水平,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宣传“两补”一免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激发农民购买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购买大型收获机械。全市2004年共装备大型联合收割机47台,中型稻麦联合收割机10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358台,比去年增加44台,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58.7万亩,机械收获程度达到74.6%。五是严格执行秋整地标准,加大深松整地力度。全市秋季深松整地面积达到47.2万亩,占实际整地面积的 78%,完成连片整地面积24.4万亩,占全部整地面积的41%。
  【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引进】 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开展以节本增效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广普及机械播种、机械化收获、水稻机械插秧、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深松等16项农机化生产常规技术基础上,又试验示范大豆行间覆膜、大豆窄行密植、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10项农机化生产新技术。
  【农机装备结构】 全市农机部门制定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调整规划,由链轨机械逐步向大型轮式机械发展。积极探索农机发展新路子,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经过积极运作,争取到2个村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的项目,两个村总投资完成303.9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2.5万元、村集体投资90.8万元,农民入股投资20.685万元, 共装备大型农机具32台(套),其中大型联合收获机8台,大马力拖拉机6台,配套农具18台(套),为了抓好“农机作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市、县农机部门加强了指导工作,首先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农机技术及法规培训,其次帮助制定了作业收费标准及机务管理制度,并对机械进行安装调试,通过“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农机作业量 7万标准亩,创收达到70万元,提高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促进了本市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共投入农业机械装备资金2 340.8万元。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 50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 534台,收获机械59台,全市农机装备结构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