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松岭区(林业局)

松岭区(林业局)

松岭区(林业局)



                 松岭区(林业局)【综述】 1997年,松岭区(林业局)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结构,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基本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要求。
  全区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6 789万元,完成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24 48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6%。 完成商品材400 000立方米,为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5.3%;小材小料加工完成57 209 立方米,为年计划的118.4%,比上年增长19.1%;黄金生产完成17 707两,实现利润837.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7%;成林抚育完成8 000公顷,为计划的100%;乡企和地方工业产值完成33.1万元,为年计划的97.4%。全年销售木材385 660立方米,为年计划的96.4%,比上年多销售62 055立方米。木材调运完成381 406立方米,为年计划的77.7%,比上年增长7.5%,木材综合售价为345.06元/立方米,比年度计划降低24.94 元,比上年降低28.19元。上缴款完成1 495.1万元,完成调整计划1500万元的93%。实现利润701.6万元,完成调整年计划700 万元的100.2%。税金全额上缴,在岗职工工资全年保证11个月,离退休人员工资保证了12个月。
  深化改革
  模拟法人、模拟利润运营。林业局对五大林场只下达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任务,管住森林资源和木材销售两头,管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好林场党政一把手,其它经营活动全部放开。林场的任务是保利润上缴,保生产成本不突破,保木材销售最低限价,利润超缴2:8分成(局2场8),成本结余留场。林场属模拟法人,有40%的销售权和10%的物资采购权。林场场长实行年薪制,副场长逐步实行聘任制。同时,局还对林产工业、黄金、煤炭三大公司实行了模拟法人、模拟利润改革。通过一年的运行,五个林场的生产成本均有结余,装车载量和经济效益比上年均有提高。
  对濒临倒闭或停产半停产的四户亏困企业转换机制,实行委托经营。1997年,该局通过对北方木器厂、机修厂、雪条棒厂、板厂四户企业实行委托经营,盘活资产3930.1万元,使这四户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开阔了产品市场,职工的工资得到了正常发放。
  加大“剥离、断奶、消肿”力度。林业局对林场后勤服务性单位的理发所、托儿所、浴池、商粮、广播电视、医疗部门实行“母体”剥离;对局属物资、能源、多种经营公司等单位实行费用定额、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广播电视科、通讯科、医院、招待所、水暖公司等单位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经费,定死基数,实行差额补贴,服务创收;对商粮系统采取“差额补贴、超亏不补、减亏留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对木材加工企业实行有偿使用原料,进行“断奶”经营;对过于庞大的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实行定员消肿,规定管理和后勤人员一律不准超过职工总数的12%。是年,全区各单位完全“剥离断奶”149人,节约费用40多万元。
  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遵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四户委托经营企业公开招聘了厂长(经理)。对新天、大扬气、古源三大国有林场的领导班子采取了副职免除原职务,打破干部工人界线,在全场范围内,公开平等竞聘谋岗,允许近期成熟的后备干部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干部、工人报名竞岗。通过改革,三场领导干部由42职缩减到29职,精简31%,有4名科级干部在竞争中下岗,6名科级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开展股份制试点工作。本着股权平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决策体现职工意愿的原则,1997年,局在壮志牙签厂首次推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
  强化管理
  1997年是松岭区(局)的企业管理效益年。为提高经济效益,年初,下发了从企业的财务到产供销等各环节的15项管理办法和增收节支方案,加大了执法、执纪力度。在实施中,突出抓了资源管理、资金管理,严厉打击木材流通领域中的不法行为。年末,木材生产综合成本为216.85元/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0.98元/立方米;木材平均载量63.55立方米/车,比上年同期提高7.25立方米/车;经济材比重达84%,比上年同期提高 4个百分点;在材质差、材种单一的情况下,实现综合售价345.06元/立方米。通过封车节油,增收节支等活动,全年节约费用100多万元,压缩各项费用240多万元。通过加大清欠力度,严格执行责任人清欠规定,共清回欠款1065.7万元。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火源管理,落实扑火经费、机具、队伍、带队和包片领导,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春防和秋防无火灾的好成绩。
  优化经济结构
  改进技术,扩大规模,开发市场,使全区林产工业实现产值4102万元,为年计划的100.6%,比上年同期多实现利润230. 9万元;煤炭生产92 463吨,完成年计划的154%,实现利润324.6万元,为年计划的108.2%,比上年同期提高174.6万元;黄金生产17 707两,实现利润837.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7%。
  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实现粮食总产量6500吨,比上年增加4 910吨。新开荒地2.2万亩。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全区个体私营和职工自营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个体工商户由上年的1006户增加到1056户;职工自营经济3839户,从业人员4200多人。
  通过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区的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提高到49.9%。
  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重点抓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纪委、监察局共受理来信来访20件次,立案16起,结案16起,处分违反党纪、政纪党员干部24人。通过开展木材流通领域的秩序整顿、清理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财经纪律大检查、清理公款配备无线移动电话等项工作,有效地遏制和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加强了廉政建设,促进了党风的进一步好转。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松岭经济形势、松岭精神教育,坚定了全区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增强了职工群众投身改革、建设松岭、繁荣松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松岭的经济建设工作起到了团结、稳定、鼓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以环境保护、防火宣传、森林资源保护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庆香港回归和建设党76周年千人合唱汇演、书画展、以及环城长跑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坚持抓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重点抓了文教卫生和文明林场、文明城镇、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单位建设。壮志林场被地区授予“双文明样板”林场,大扬气、古源林场被授予“双文明林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50 万元疏通了小扬气镇内的排水沟,解决了内涝问题,改造了镇内的卫生设施;新上了微波通讯和加密电视,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在区一中新建2100 平方米的教学楼,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继1996年顺利通过省地“两基”验收后,1997年,高考48名考生中,有14名进入本科、专科分数线,中考有12名学生被地区实验中学录取;狠抓森林防火和城镇消防工作,实现了连续10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沈全厚)【小型企业产权改革】 松岭区(局)现有各类小型企业65户。其中林业企业44户、地方企业21户。职工7130人,占全区职工总数的74.1%。由于基础薄弱、管理不善、机制不活,大部分企业经营不景气,负债达16 454.8万元,亏损面达33%。
  机修厂、雪条棒厂、人造板厂、北方木器厂是65户小型企业中的骨干企业,累计负债1638.1万元,亏损487.5万元。
  1997年,针对四户企业的经营现状,区(局)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对四厂采取了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委托经营,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厂长。委托经营总资产3930.1万元,委托期限为三年,三年目标利润核定为234 万元。委托方式是受托人与林业局签定委托合同书,以货币形式上缴林业局2~10万元(总计30 万元)的风险保证金,然后正式受聘上岗。委托经营后,区(局)通过跟踪实施“充分放权,激励到位;严格监控,约束到位;创造条件,扶持到位”的措施,盘活了四户企业3930.1万元的存量资产,促进了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企业的市场观念增强了,四家企业还自主地开发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四厂的非辅人员由原来的140人裁减至40人,精简比例达75%。同时,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机修厂厂长鞠胜利受托当年便向厂注入资金18万元。人造板厂委托经营当年盈利6 万元,在委托期内不托欠职工工资的基础上,还补发厂原欠职工工资14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
  商业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区(局)的亏损大户。截止1996年末,累计亏损110万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为力争“包袱有人背”,1997年,区(局)切实加大了商业企业的改革力度。对濒临倒闭、扭亏无望的绿水、长虹商店实行产权一次性转让,以12.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职工个人,所得价款抵还银行贷款。对商业现有闲置的资产、设备实行租赁经营,如汽车、冷库、库房等。仅一项,一年便回收资金25万元。对商业职工加大裁减分流力度,并对这些下岗职工再就业,在柜台租用、税费收缴等方面,创造优惠条件。
  对百货公司等部分有望搞活的企业,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资自理、超额自留;额定亏损指标,超亏不补的经营指导方针。对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废品收购站等单位,依据资产状况,采取“打租子”委托经营的方法,年减亏15万元。对亏损达42万元的百货大楼则实行国有民营、职工自营、柜台全部出租的经营方式,有效地遏制了亏损势头,当年减亏6万元。
                                   (沈全厚)【人事制度改革】 为切实提高干部的选用质量,做到准确识人和正确用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区积极把改革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中,进行了全方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竞岗制。针对国有林场党政领导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结构不合理和人浮于事的现状,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对新天、古源、大扬气三个林场分别进行了领导班子改革。根据每个林场的规模、工作性质和岗位工作量,压缩领导干部职数,三场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42职,缩减至29职。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除林场党政一把手由区委委任外,其余副职一律免除原职务,实行对社会公开、平等竞争,竞聘谋岗,并打破干部和工人界线,允许近期成熟的后备干部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干部或工人报名竞岗。在公开平等竞聘谋岗中,有4名科级干部在竞争中下岗,有6名科级后备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古源林场有3名新人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平均年龄仅30岁。
  招聘制。在危困企业改制时的选人用人方面,区积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干部与工人、职工与非职工的界线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对实行委托经营的机修厂、雪条棒厂、人造板厂、北方木器厂四家亏困企业的厂长,实行丽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供职答辩和公开竞标,最后从报名的12人中,确定4名具有承担一定风险和较强管理能力的人为四户企业的受托人。其中,科级干部3人,私营企业主1人。
  交流轮岗制。1997年,为配合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开展勤政、廉政建设工作,区对国有林场和黄金、煤炭、林产工业、木材销售,以及财务、物资等实权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必要的轮岗。年末,交流领导干部49人,占干部交流总数的80%。
  劝退制。对接近退休年龄、思想保守、事业心不强、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干部,区(局)党委责成有关领导,选择适当时机.找其谈心,劝其退长当员,让出“帅位”。年末,有31名干部办理了退长当员手续。
  诫勉制。在于部考察或民主测评中,对两名群众不信任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帮助找毛病、查不足,开展批评,确定改正错误的期限。
                                  (沈全厚)【矿法宣传与矿业整顿】 矿产法规宣传。1997年是国家《矿产资源法》修订后颁布实施的头一年,也是第三个五年普法宣传年的第一年。松岭区抓住“三五”普法契机,紧紧围绕“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一主题,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到1997年末,印发各种矿产法律、法规小册子100 多份;在各矿山企业交通要道处建设固定式永久性标语牌10余个。为随时提醒采矿权人依法采矿、按时缴费,在各矿山企业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贴挂大幅《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补偿征收管理规定》。为推进矿法宣传社会化,还积极利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矿法宣传,把在煤矿、金矿的执法检查情况及时向社会群众报道。特别是地区行署六大班子领导深入该区的古利库金矿视察工作情况播出后,对全区的矿法宣传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矿法宣传,全区各阶层群众均受到了矿法教育,使矿山企业增强了依法办矿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矿法普及面达90% 以上。
  矿业秩序整顿。1997年,根据黑龙江省矿业秩序治理整顿规划和国发[1995]33号文件精神,区在矿业管理中,强化了矿政管理工作,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探矿、采矿行为。古利库金矿矿政管理权限重新理顺后,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状”的原则,对古利库金矿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规划治理。在702 号线以上,区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实地测量,确认开采范围,调查采金队伍及其生产能力情况。同时,用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对各采矿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并根据生产能力明确各采矿单位的缴费基数和核算办法 对212 号线以下矿段,派专人驻守看护,阻止乱采滥挖。清除了一伙利用危害环境的红汞碾进行选矿的盗采岩金队伍,没收了他们的非法所得,以及柴油机、发电机等生产设备,折合人民币2 万多元。在库尔库矿区及二根河、马家河、嫩江、南阳河等处,清除非法采金队伍10 余支,没收采金工具50多件。有效地遏制了非法采金势头,保障了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同年,为解决松岭与加林局煤矿矿界纠纷,松岭区根据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关于白音河煤矿资源分配会议纪要精神,对该矿区进行了重新定点划界工作。并责成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几十米深的井下采场,冒着危险,进行井上井下对照测量划界,明确了矿区界线,解决了双方矿界纠纷。
                                   (沈全厚)【煤炭生产】 煤炭公司固定资产有厂房2000平方米,汽车8部,装载机2台,发电机2台,8个斜井,6个立井。
  全面完成了年初区(局)的承包指标。生产原煤10万吨,销售85 890吨,销售收入896.4万元,坑口生产费用342.3万元,销售费用12.6万元,管理费用118万元。上缴税金105.5万元,实现利润344.6万元(其中营业外收入6.6万元,为林业局摊销勘探费20万元)。采掘进尺完成1233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54%,含矸率控制在5%以下。
  针对社会运输力饱和,公司效益低下的实际情况,采取车辆承包给司机的办法,按月收费,甩掉了包袱。切断了部分人员工资,节省了开支,每月又收回几千元租赁费,一举两得。白音河煤矿坑口生产费用每吨37元,顶住相邻矿区高额生产费用的压力,保证了全年上缴利润的完成。
                                   (区志办)【小扬气镇】 1997年,镇办企业生产总值14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3%。农业产值完成 36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完成2100 万元。产粮2370吨,收获春、夏、秋菜9420吨,实现了全镇秋菜自给自足。养蛋鸡、肉食鸡1万只,产鸡蛋34.6吨。养猪200头。食用菌培植袋装木耳2万袋、蘑菇12万袋。服务加工厂加工成衣3091件。柳编厂用桦树皮制作的手工艺品139 700件。有个体工商户619户。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商贸等多业并举的乡镇经济新格局。
  加强城镇建设。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力、物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投资12万元改装1台垃圾车、购置了10个翻斗,运出垃圾23 800 吨。并为清扫队员增加了工资,保证了各主要街道、巷道的清洁,被评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清理整顿了占道经营的临街商贩,规范了商业牌匾和户外广告,使各种经营活动井然有序;投资26万元对小扬气镇内3 条水线进行了疏通清理,解决了内涝问题;自筹资金3.6 万元对镇内路灯进行维修,主要街道恢复了照明;义务植树23 100株,栽花种草18 000株,四旁绿化9500株。经地区验收,松岭大街被评为“文明一条街”。小扬气镇被地区、区评为“最佳绿化单位”。
                                   (刘永立)【大扬气镇(林场)】 1997年,完成木材生产60 000立方米,人工幼林抚育755公顷,天然幼林抚育1500公顷,更新造林140 公顷。实现总产值2642.7万元, 全年上缴利润120万元。无火灾和林政案件发生。
  完成了60 000立方米商品材的缴库任务,平均装车载量67立方米/车,原条出材率为94%,产品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经济材比重达到86%,木材综合售价367.85 元/立方米。林场把自营经济的发展作为经营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种植大户3户、养殖大户7户。至1997年底,全场职工养猪630头、羊240只、牛52头、马32匹、鸡10 200只、产蛋1800公斤,养木耳段28万段,新开荒2610亩,播种3790亩,粮食产量180吨,蔬菜达到自给自足。个体经营户722 户,从业人员764人。新建扑火队营房150 平方米,使各项防火措施落到实处,连续23年无森林火灾。贮木场又被林管局评为“十佳贮木场”。
                                   (秦治华)【新天镇(林场)】 1997年,完成林业局年初确定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经营承包合同指标。完成木材生产65 000立方米,木材销售73 464立方米,比上年增加销售38.5%。经济材比重86.7%,比上年提高7.2%。锯材加工8898立方米,销售8928 立方米,超计划51.3%;综合售价557.76元,超计划5.6%;实现利润130万元,比上年提高18.2%;森林抚育完成1250 公顷,人工更新30公顷,人工造林20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4.2%、50%。牙签单板生产357吨,销售418吨。机械设备合格率98.4%、完好率89%、利用率62%,分别比上年提高1%、下降3%、提高2%。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570万元,超计划8.8%,比上年增长3.8%;林业人均收入3196元,比上年增长23.3%。森林防火保持了连续十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1997年,围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效益不高的牙签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上缴和委托经营。在企业管理上学习“邯钢”经验,突出“严、细、实”的工作方法,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利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指标与效益挂钩,细化管理,量化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资金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年节约资金10万元。资源管理。限额采伐,严格控制“三总量”,坚持山上管严,山下管住的原则,基本控制了偷拉私运和滥砍盗伐。对山场、贮木场和汽车队实行承包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提质增效得到提高。
  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对林场场长、防火副指挥、副镇长、人大主席等职务实行聘任制,重业绩、重素质、重能力,制定了招聘方案,采取供职、答辩、民主评议的方法,实行公开招聘,有11人报名应招,6人被选聘。
  为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除公路养护、生产、防火、消防和学生上学用车外,其余3台车全部封存。对运输车按车型、行走里程定量供油,全年节约费用6.5万元。各单位烧火柴改用树皮、锯末,节约资金18万元。在机械检修中,本着能自己加工的决不购买,能修理用的决不换新的,修旧利废创收3万元,全年共节约资金27.5万元。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职工自营经济,全年多种经营产值比上年增加16万元,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25.94万元,各类经营专业户55户,比上年增加23户。有10家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张运生)【劲松镇(壮志林场)】 1997年,完成木材生产140 000立方米,完成计划100%,比上年提高4%;木材销售146 491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5%,比上年提高25%,平均售价351.38元/立方米,占年计划94%;林产工业综合板方完成1348立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00%,比上年提高了68.5%;门窗料完成280立方米,完成计划100%;小材小料完成15 286立方米,完成计划127%;牙签完成360吨,完成计划90%,比上年降低了14.3%;地板块完成600立方米。更新造林面积102公顷,完成计划的100%。母树林培育67公顷,人工幼林抚育455公顷,成林抚育1650公顷,病虫害防治850公顷,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机制炭完成50吨。新开荒地2502亩。连续19年无森林火灾。全年实现总产值6790万元,比上年增长3%。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制定了1997~2000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每季至少例会一次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政班子成员按战线、按区域分工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管理上,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考核各基层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卫生、治安、文化管理办法和文明单位、文明户的评选标准。在镇区内设立垃圾箱50个,统一规范了房屋建筑、门市牌匾张挂标准,对私接乱建房屋和乱立牌匾给予拆除。创建文明街1 条和文明小区1个。
  1997年,被地委、行署、林管局授予“双文明样板林场”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镇党委被地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肖洪达)【古源镇(林场)】 1997年,实现经济总产值3651.6万元,其中木材生产341万元,林产工业375.2万元,多种经营271.2万元,乡镇企业91.3万元。多种经营已形成种、养、加、工商贸、服务、建材、修理、运输业并举的局面,林场除生产商品材、锯材外还有烧炭、卫生筷子、雪糕棒、牙签、陶瓷等产品。猪存栏345头,羊存栏234只,禽存栏3467只,大牲畜存栏328头。
  多年人工更新342公顷,已郁闭成林,产生了经济效益。
  林场与林业局是报账制经济关系,在深化改革中,林业局对林场实行场长聘任制,生产指标和管理基数定额经营承包,林场对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对生产单位和服务性单位剥离经营。对木材加工厂生产单位实行任务和成本经营承包。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个体经济发展迅速。由过去单一木材生产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多种经营步伐,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7年被地区评为“双文明林场”,被区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倪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