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 【综述】 2005年,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贯彻地区“两会”精神,以“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为总体思路,以加快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推动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以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五种精神”,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力争上游,深挖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区经济和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年,全区批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处,保护面积1 126 881公顷,占全区经营总面积13.49%。清理整顿全区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市场,检查宾馆饭店及经营场所63家,查封100多件鹿产品。年末1人被地委评为2004年度优秀干部和招商引资做出较大贡献者,给予记功奖励;1人获大兴安岭地区直属机关“十佳公仆”提名奖;4人被分别授予模范党务工作者、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保护处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政厅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兴安岭资源馆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 “AAA级旅游景点”;被省档案局评为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级优秀单位。 (孙晓春)
【向上争取工作】 2005年,争取了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和发展区域建设工作。组织编制全区自然保护区2006~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总投资概算为2.58亿元。国家林业局确定呼中、南瓮河、双河、绰纳河等保护区为第一批优先发展区域;得到国家部分财政支持。2005年,国家林业局投入野生动植物保护费用35万元,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资金120万元,疫源疫病监测体系运营费用24 万元,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中心项目155 万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复,嫩江源湿地恢复示范项目及基本建设投资2980万元列入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 (孙晓春)
【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 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林下资源有偿使用,组织人员深入林业局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关于全区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组织制定《全区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8月,在呼中林业局召开“全区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现场会”。2005年,全区利用林下资源(主要指野生中药材、野生浆果、坚果及野生食用菌、山野菜)产量1.9万吨,产值9795.02万元。全区共有冷库41 处,主要用于野生浆果(坚果)类的存贮,存贮能力1万吨。林下资源加工厂15个,年加工能力1.3万吨。 (孙晓春)
【保护宣传】 以“提高未成年人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主题,利用“爱鸟周”和“世界湿地日”有利时机,开展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湿地资源保护宣传工作。与地区教育局联合举办小学生参观资源馆活动,通过看实物、听讲解,提高其生态保护和热爱家园意识,未成年人受到保护生态的教育。利用《大兴安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有关知识问答,宣传野生动物的概念、野生动物养殖条件、法定证照及办事程序、可以商用的动物名录等项内容,养殖单位和个人了解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孙晓春)
【行政执法】 4月8日至6月15日,开展了以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及湿地资源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地县两级成立组织机构,保证了全区专项打击行动的统一协调。全区出动宣传车30辆,设立咨询台11处,张贴标语15幅,印发宣传单10 700份,利用电视对查处的违法案件公开曝光。专项行动期间,接到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举报电话206 个,堵截非法入山及猎捕人员144人,收缴猎捕工具354件(套)。地县两级保护与资源林政、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场所进行贩卖猎捕野生动物器具及食用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全区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检查宾馆饭店及经营场所63 家,查封100多件鹿产品。 (孙晓春)
【疫源疫病监测】 建立加格达奇、塔河、阿木尔3个国家级监测站和8个省级监测站,制定并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坚持每日零报告制度,圆满完成了监测防控工作任务。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要求,制定《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应急预案》。11月初,召开各县、局主管领导会议,对监测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再督促、再落实。按照地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组成检查组深入基层监测站(点)检查指导监测防控工作,全区候鸟无疫病疫情发生。 (孙晓春)
【自然保护区管理】 健全已批建的省级保护区管理机构,多布库尔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挂牌,建立6 处保护区监测、管护工作站。盘中、岭峰保护区相继成立筹建处,开展基础建设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以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业、档案建设为楷模,组织其它保护区参观学习,各保护区规章制度、内业、档案建设已基本完成。完成双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岭峰、盘中、北极村6 个保护区晋升省级保护区的工作。 截止年末, 全区已批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处,保护面积1 126 881公顷,占全区经营总面积13.49%。组织完成《呼中自然保护区多资源调查报告》初稿。开展新林林业局大青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和调查规划工作,初步确定大青山为高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协调督促呼中红毛柳自然保护区和图强松鸡鸟类保护区科学考察进程。 (侯武才)
【自然保护区管理骨干培训】 经国家林业局同意,保护处会同内蒙古森工集团,7 月份在北戴河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骨干培训班,全区26名保护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可研编制、发展趋势、土地权属、科研宣教、资源利用、生态旅游、社区建设等方面知识,提高了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保护区管理水平。 (侯武才)
【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7至8月,委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有关专家,在图强、塔河、新林、 松岭、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展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湿地动物多样性补充调查,年末完成了数据处理和整理工作。编制完成《大兴安岭湿地资源一书》,为大兴安岭提供了准确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手资料。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湿地资源空间数据库的编制工作。 (侯武才)
【“十一五”规划】 组织完成《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写工作,从生态保护和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重新规划了全区“十一五”期间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包括建立大兴安岭寒温带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大兴安岭林区封山育麝项目、建设大兴安岭寒温带鸟类环志站和濒危物种监测项目等;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包括嫩江源湿地生态保护及功能恢复项目、湿地资源监测及退耕(采)还湿工程等;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包括新林大青山、呼源红毛柳、松岭北庆、韩家园湖通河、呼中大西沟、阿木尔长青6 个新建自然保护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保护区多资源调查等。“十一五”规划注重培育和发展全区野生动物及林下资源的驯养繁(培)育、经营利用等产业,在严格保护基础上,不断壮大接续产业,为大兴安岭地区今后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保证。 (侯武才)
【资源馆管理】 2005年,完成了资源馆装饰布展工程竣工验收和参观接待工作。组织和督促施工单位,完成资源馆的各项整改工作,通过了行署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与施工单位按照有关建设工程规定签订保修合同。配合审计部门完成资源馆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工程预算资金1498万元,实际支出1398万元,节支100 万元。克服人员少、接待任务重等困难,完成了地委、行署交办的对外接待任务。全年累计接待参观395次,34 737 人。与地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科学普及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组织进馆参观100 多次,受教育人数10 000多人。资源馆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级旅游景点”。完成参加2006年世界博物馆大会参会资料的申报工作, (孙晓春)
【引智工作】 引进国内智力,解决特色养殖企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对全区特色养殖进行重点项目对接,解决鹿茸的茸形、茸质、保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问题,对鹿的体况、鹿的饲养增膘、饲料配比和不同时期需要增减的营养物质进行指导;引进国外智力与技术,邀请加拿大鹿科动物养殖专家米切尔先生和法国湿地专家让·皮尔先生来区研究解决鹿养殖的种群改良问题和湿地恢复技术问题。两名外国专家先后深入新林、韩家园、松岭林业局鹿场、加工厂及嫩江源头已经破坏的湿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饲养企业座谈,开展培训,收到很好的引智效果。(孙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