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



  【教师进修学院综述】 2006年,制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进修求提高,研究促发展”、“教研的生命在课堂”、“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中活出生命的质量”的办学理念。举办全区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研讨会,全区 130多名中学教师和部分学校业务校长参加研讨;召开全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育研讨会,60余人参加会议;举办全区小学新课程语文、数学专家报告会,著名课程专家吴正宪、于永正做示范课;举办全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网络教学培训班,60余名小学信息教师参加培训。启动“教材研究年”活动,各学科教研员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从起始年级开始,按单元、章节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备课,每周备课量 8课时,每周二为集中备课日,主管院长和教研员一起备课。对“大兴安岭教育科研网”进行全面改版,更名为“大兴安岭教育研修网”,开设视频案例、在线研修、校本教研专区等12个栏目,为实现全区网络教研、培训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信息化平台奠定基础。                 (冯喜立)
  【校本教研实验区工作】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校本教研实验区工作方案(试行)》。确定呼玛、塔河县,加格达奇、新林区为全区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实验区,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与形式、实验步骤及方法提出具体要求。派教研员到实验区进行调研,与当地教研人员、教师共同探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格达奇区教育局建立行政和教研部门校本教研工作周例会制度,每周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每半月印发一期校本教研工作简报。针对大兴安岭地域广,校型小的特点,加强联片教研工作,校与校联合、师与师结对,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冯喜立)
  【开发新课程课堂教学资源】 举办全区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研讨会。全区各中学130多名语文、数学教师和部分学校的业务校长参加会议。会议展示8节教学研讨课,17名教师按“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分工进行说课展示,使与会教师对新课程常规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规范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常规。在初步完成初一年级教学资源文本材料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初一年级、认真做好初二年级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新林区、呼玛县完成初二年级课程资源方案和部分文本材料。 (冯喜立)
  【教研活动】 召开全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讨会。全区14所中心幼儿园的园长、教研员、骨干教师60余人参加会议。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个领域,按说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活动——活动后反思——互动交流研讨的程序,展示11节公开课。与会代表就开展园本教研,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进行讨论,统一对构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的认识。举办全区小学新课程语文、数学专家报告会。全区小学校长、一线语文、数学教师及教研员 600多人参加会议,聘请著名课程专家吴正宪、于永正做五节示范课,现场点评展示两节课例,并就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全区首届中小学美术教师版画技能培训班。全区中小学50余位美术教师,通过10天《版画简史》、版画草图制作、水印版画示范、刀法运用与刻制、油印版画拓印等方面专业技能学习,提高版画教学和创作能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家于承佑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举办全区写字教师“三笔字”培训班。聘请省书法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朱跃华授课,50多名中小学写字教师参加培训。 (冯喜立)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 举办全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网络教学培训班。全区60余名小学信息教师参加培训。聘请哈尔滨育龙网的教师讲解育龙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包括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等方面知识。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展示 5节观摩课,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可行范例。举办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展示会。展示12节课例,教研员分别从学科角度、信息技术应用角度进行点评。各地交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经验。通过对整合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冯喜立)
  【编写新课程教材】 承担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编写任务,教研员研究相关教材及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一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已出版并在全省使用。                     (冯喜立)
  【参加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全省首次利用新浪网组织的网络视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展示会。全国5000余名教师参与在线研讨,全省59名教师进行在线展示,全区 3名参展教师两名获特等奖,1名获一等奖。 组织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在集体项目比赛中获藤球展示一等奖,并在闭幕式上再次为大会表演,在个人项目比赛中,全区选派14名教师,4名教师获小学组一等奖,2名获二等奖,6名教师获初中组一等奖,2名教师获高中组一等奖。在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七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大兴安岭地区上报的“冰上保龄球”、“雪地足球”、“雪地橄榄球”、“雪地高尔夫球”四件教具均获嘉奖,其中,冰上保龄球获一等奖。全省各学科共评选出17项一等奖,冰上保龄球是唯一体育教具。大兴安岭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参评的教具“雪地足球”、“冰上保龄球”分获国家一等奖和三等奖。全年共组织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4学科 5100余名学生参加竞赛。                               (冯喜立)
  【冰雪管乐活动】 举办全区首届管乐教师高级培训班。全区70名音乐教师参加培训。聘请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管弦系专家,采取“一对一”单独授课方式,开设长笛、单簧管、小号、萨克斯专业演奏技能课。同时开设基本乐理、简明和声学、简明乐器、指挥及小乐队编配等基础理论课。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与哈师大艺术学院共同建立管乐教师培训基地,挂“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牌子,双方就权利和义务达成协议。举办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轮滑中级培训班暨轮滑基本功比赛。聘请黑龙江省体育局科研所所长、哈尔滨市轮滑协会副会长赵荫桐教授、全国轮滑冠军张磊授课,全区体育教师和教研员70余人参加培训和比赛。为建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管乐水平进行等级鉴定,学院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参照国家音乐学院管乐考级曲目和地区管乐初级教材,编写《管乐三、四级考级曲目》。                                 (冯喜立)
  【教师培训】 学院先后举办县级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 培训教师179人;举办地级初中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67人。组织高中教研员10人、骨干教师26人参加省教育学院高中课程改革二级培训。组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13人、中学理科骨干教师 30人、农村骨干教师 10人参加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呼玛等单位500余名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组织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者参加省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农心杯”心理健康展示活动。   (冯喜立)
  【“十五”课题研究】 完成全区“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在 4月全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题获省“十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新林区教师进修学校获先进集体。国家级课题《高寒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在全国“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结题表彰大会上获二等奖,这是全省“十五”期间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在全国唯一获奖课题。                             (冯喜立)
  【“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 经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审批,全区省级立项重点课题20项,一般课题38项,审定大兴安岭地级“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27项。     (冯喜立)
  【教科研战线建设】 对《教科研评估细则》进行再次修改,增加“政府行为、校本教研”等评估内容,更贴近实际。11月地区教育督导室组织第二次全区教科研、培训督导评估,整合教研、科研、培训和电教等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拓宽服务职能。全区专职教研员由2004年的117人增加到 153人,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研员占60%以上,本科学历比例由44%提高到56%,加格达奇区教科所教研员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各级教研部门制定“十一五”教研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制度12类,涵盖教研工作各个方面。加区教科所按照省教育学院规定的教研员标准由教研员自己制定学习及达标进程。各地均制定教研员年度考核制度或办法,从不同角度对教研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提出硬性要求。教研部门大多数教研员人年培训费1000元以上,新林、塔河、呼玛等地2000元以上。             (冯喜立)
  【地委党校综述】 2006年,大兴安岭地委党校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全国、全省党校校长会议精神,把握党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进一步探索干部成长和党校教育规律。全年共举办主体班次10期,培训学员979人次。全区8个函授办学点有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11个班,611人,其中,大专生326人,中函本科生26人,省函本科生132人,省函研究生127人。取得科研成果39项,获省党校系统优秀科技成果奖 4项,省党校系统第十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一等奖4项,省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地区社科联优秀论文奖8项。1人入选全区优秀科研人才专家。获全区“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李贺彩)
  【教学改革】 提出“强素质、树形象、严管理、促质量”的工作思路。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结合岗位职责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突出教育培训内容的政治性、服务性、适用性;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全面实行 “2+X”小时授课制和“菜单式”点课制,并首次以“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题,将案例式教学法推向课堂,继续探索“体验式教学”新形式;完成主体班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录入,坚持集体备课、新课试讲、教学评估、成绩考核、学员管理等教学和管理制度,体现规范化管理。         (李贺彩)
  【科学研究】 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制定《地委党校“十一五”科研规划(讨论稿)》、《科研工作量化标准》,建立奖惩机制,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39项。其中,专著2部、教材1本、调研报告3篇、论文33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25篇、地级刊物发表5篇。获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党校系统第十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一等奖4项,省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地区社科联优秀论文奖8项。1人入选全区优秀科研人才专家。       (李贺彩)
  【学历教育】 地委党校负责全区 8个函授办学点的教务工作,现有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法律三个专业,11个班次,在校生 611人。全年完成面授任务2623学时。组织结业考试6个班和2004级研究生论文答辩。组织招生考试2次,招收大专生73人,省函本科生22人,研究生45人。                     (李贺彩)
  【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3名教师随学员到南方学习考察;有 10人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进修学习;组织教师赴各县区局调研。6月举办全区党校系统第三届 “熔炉杯”教学大奖赛,采取“引人借智”政策,选聘20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作为党校客座教授。全省市(地)党校系统教学大奖赛中,2名参赛教师中1人获讲师组第一名, 1人获副教授组第三名,获团体三等奖,实现省级教学大奖赛无名次零的突破。                 (李贺彩)
  【业务指导】 3月,召开全区党校校长会议, 对全区党校系统整体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明确工作思路和改革方向。地委党校组成检查组对呼玛、塔河、图强等 9所基层党校进行检查评比,推动基层党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改革,为全区县级党校达标升级奠定基础。11月举办全区党校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   (李贺彩)
  【文明单位创建】 举办全校教职工参加篮、排球比赛和扑克大赛,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第八届乒乓球赛、地区总工会举办的“力量杯”乒乓球赛、地区纪检系统乒乓球赛和团地委举办的青年卡拉OK大赛。与共建单位加区二小共同开展“拉手助残”活动,在“博爱一日捐”活动中捐款4140元,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捐款2580元。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在主体班中增加普法内容,制定《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方案》。12月通过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检查组对地委党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的复检。                           (李贺彩)
  【新农村建设】 地委党校科学制定包村工作方案,为包扶对象呼玛县三卡乡宽河村的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先后投入资金14 000元,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科学制定发展特色经济的实施方案,春节前送去慰问品。                     (李贺彩)
                                 责任编辑:郝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