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工作
民主党派工作
民主党派工作
【改革开放30年九三学社】 1988年10月22日王继舜加入九三学社,所属组织九三学社齐齐哈尔市委, 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第一名九三学社成员。1994年10月 13日,大兴安岭地区成立“九三学社黑龙江省直属大兴安岭地区小组筹备组”,当时仅有 3名社员。1997年3月7日,成立“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区支社委员会”。2000年3月 22日,成立“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区工作委员会”。2002年6月更名为“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2006年11月 28日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地委委员会。多年来,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及多党合作制度,围绕中共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中心工作,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共撰写《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关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大兴安岭地区传统产业的若干思考》等 250多篇提案、文章、调研报告,多次被社省委、社中央、省政协及地区、加区采纳,在各级刊物上发表175篇,获各级奖励 30多次。先后有18名社员被地区行署和有关部门聘请担任特约审计员、监察员,提出 200多条建议和意见。参与“春蕾计划”爱心慈善工程,捐资 7000元,救助10名贫困女童。在“5·12”地震发生后,社地委倡议全区社员向灾区人民捐款72 254元;为四川重灾区捐建一所能够抗御地震灾害的“九三小学”,捐献“爱心社费”21 700元。社地委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在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被九三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经济法律支社被九三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主委鲍海军和社员白沐阳分别被社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开展“三下乡”活动,捐赠《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等科技知识资料,义诊 340多人次,赠送价值8万余元各种药品及健康体检卡。创建面积 93亩的“九三生态林”,栽植樟子松大苗16 000株。开展“家庭致富工程”活动,经过全方位考察和论证,确定人工蕨菜种植项目。采栽孢子、繁育种苗4万株,整地300亩。按照社中央、社省委的部署,2007年 9月,社地委正式启动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完成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顿提高 3个阶段工作。社地委网站开辟《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栏。11月20日,在九三学社省委举办的“开展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委代表获一等奖。2008年1月6日,在社省委举办的“开展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中, 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委代表队获3等奖。12月,在社省委召开的六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上,被九三学社省委授予政治交接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九三学社综述】 2008年,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委带领全区社员,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论文、提案10余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四川重灾区捐建一所能够抗御地震灾害的“九三小学”,为地震灾区捐款72 254元。捐献“爱心社费”21 700元。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书籍”三下乡活动,举办实用技术知识讲座8次,700多人听讲,进行技术、法律咨询5场,咨询人数 90人,捐赠科技知识资料1830份,义诊270多人次,赠送各种常用药品 1350盒,赠送妇女免费体检卡(249元一张)共计80 000元。
【思想建设】 针对社员工作实际及时事形势,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制度。以九三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带动各支社、专委会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九三学社大兴安岭地委网站优势,及时报道九三工作动态、思想建设、参政议政和社员风采等。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信息28篇。
【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两级组织活动,坚持例会通则和各项工作制度。按照组织发展工作程序,严把入社关,入社前开展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理论等基本知识教育。坚持组织发展重点分工的前提下,注重素质,有计划地发展科技界有代表性人物及法律、经济、新阶层人士等其它界别的优秀人才。加大九三学社后备干部培训、推荐工作力度,及时向中共地委、统战部等有关部门推荐,不断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针对在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及时调整个别基层组织班子。在大兴安岭地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九十八周年大会上,八名女社员分别被授予标兵、先进个人称号。
【机关建设】 完善社地委例会制度通则,组织发展工作程序,主委、副主委、委员工作职责,联络员工作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机关用品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学习贯彻《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公务员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超前性和主动性。被评为2007年度全区统战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秘书长林月被评为2007年度全区统战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 在全区第十次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 主委鲍海军撰写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获2等奖, 社地委委员周佳撰写的《统一战线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获3等奖。
【参政议政】 “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面临的难点问题,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治国方略、中心任务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围绕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当前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撰写《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保持和改善我区旅游环境》、《突出我区特色 发展区域经济 实现区域化和产业化发展》、《关于供热制度改革必须建立健全细化机制的建议》等10多篇调研报告、论文、提案。
【社会服务】 在“5·6”火灾反思日,在新世纪广场设立防火宣传台,开展防火宣传活动,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2000份。组织社员参与春蕾计划”爱心慈善工程,救助贫困女童,捐资4000元。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地震后,全区社员捐款72 254元。组织动员全区社员为四川重灾区捐建一所能够抗御地震灾害的 “九三小学”,捐献“爱心社费” 21 700元。社地委被九三学社中央、社省委分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社地委经济法律支社被九三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主委鲍海军和社员白沐阳分别被社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政治发展道路主题教育活动】 2007年9月, 社地委正式启动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社地委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参政党职能的更好履行。到2008年11月中旬,完成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顿提高三个阶段工作。被九三学社省委授予政治交接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活动】 开展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广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召开社地委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座谈会,参加全区统战系统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座谈会。组织社员开展“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献一策”活动,先后 2次向中共地委提出有关发展生态农业等六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4条。
【“三下乡”活动】 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为契机,组织骨干、专家社员到白桦乡、加北乡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书籍”三下乡活动。举办《马铃薯种植》、《冬季CO中毒预防及急救》等实用技术、知识讲座8次,700多人听讲。进行技术、法律咨询 5场,咨询人数90多人。捐赠《新农村卫生健康手册》等科技知识资料1830份,义诊270多人次,赠送各种常用药品 1350盒、赠送妇女妇科免费体检卡(249元一张)共计价值80 000元。 (林 月供稿)
【民盟综述】 2008年,民盟大兴安岭总支部委员会带领全体盟员,履行参政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兴安发挥积极作用。民盟总支根据盟员中以科技、高教等领域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特点,发挥智力密集、联系面广优势,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情民意等方面作为参政议政重点,切实履行职能。全区有民盟成员47人。盟员在各种会议上提案24件。开展社会服务,对中小学生进行记忆培训;参与“春蕾女童”救助;印制科普宣传资料在科技大集上发放;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5 000元。
【思想建设】 多次组织盟员学习中共十七大及省地重要会议精神, 5月,邀请盟省委主要领导及省社会主义学院张焕金教授在加格达奇举办盟员理论学习班;创建“大兴安岭盟讯”。及时发表关于民盟大兴安岭地区总支委员会学习、参政议政动态,截至年底共编撰出版5期。
【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组织发展工作程序,严把入盟关,吸收优秀中高级知识分子加入民盟。截至2008年底,全区民盟盟员47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 6人,占12.8%。具有高级职称25人,占53.2%;具有中级职称 17人,占36.2%。成员大多数分布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界,其中,文化艺术界11人,占盟员总数23.4%;教育界13人,占盟员总数27.6%;科技界5人,占盟员总数10.6%;其他界别 18人,占盟员总数38.3%。经盟务会研究决定推荐海轶颖和徐丰年两位盟员参加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举办的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参政议政】 发挥智力密集、联系面广优势,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情民意等方面作为参政议政重点,盟员先后 6次参加中共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多次参加地区和加区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在各种会议上提案24件,其中,涉及文化建设方面9件,涉及教育改革方面7件,其他方面8件。
【社会服务】 7月,盟总支聘请专业老师先后在加区一小、 育才小学、育才中学免费举办全脑记忆培训班,培训学生 200余名。为民盟总支捐助的春蕾女童李佳新同学落实本地户口并送去衣物; 协调有关部门为加区五小、六小解决绿化树苗和步道砖, 美化校园环境。印制科普宣传资料在科技大集发放。地区技术监督局盟员在新世纪广场为加区三中学生免费验光。“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体盟员捐款捐物15 000元,其中,直接向盟省委汇捐款4400元,盟员赵晓澄、张士勤向盟中央捐版画两幅,拍善款10 000元。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 开展政治交接活动。下发《政治交接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印制学习笔记,向支部及盟员发放盟中央编印的《民盟领导人谈多党合作》、《民盟英烈》、《我与民盟》等学习资料。 7月,盟总支参加盟省委在鹤岗召开的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 (海轶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