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工作
【综 述】 2008年,行署(林管局)办公室发挥中枢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类综合材料101篇,60余万字,完成调研文章6篇,完成《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战略研究》专项课题调研任务。量化分解地区“两会”、地委委员会议、行署林管局常务会议及人大政协提议案等464项。独立或与有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到基层现场督办检查 15次。编发《督查与落实》36期,《督查专报》15期。编发《信息专报》57期、《大兴安岭信息》36期;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信息1360条,采用1123条;向省政府报送296条,采用183条。编发《大兴安岭政讯》12期,《林区经济》6期。在林业报刊发稿107篇(幅)。累计收文2627件,审核制发文稿1054件(含无号函)。完成2007年行署、林业集团公司文件归档工作。接收文书档案 135卷,双套制文件409份,财会档案110卷(册),提供借阅档案资料服务1655人(次),编发《行署林管局工作大事记》12期。编制《政务公开目录暨公用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诚信兴安网页,与质监局联合发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计量诚信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制定《殡葬事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品油供应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大兴安岭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8次,网络节点故障 80余次。政府网站累计更新新闻2100多条,发布新闻图片 216张。财务经费正常有序运转。安全保卫全年日查14次、夜查43次、联合检查7次。会展中心提供会场服务102次、展览服务 5次,接待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观12次。组织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向四川灾区捐款25 400多元,缴纳特殊党费23 660元。
【获得荣誉】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被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分别被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授予“黑龙江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被黑龙江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黑龙江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联合授予“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机关党委被大兴安岭地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地直机关表彰大会上,机关党委被授予“先进机关党委”;研究室支部被授予“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党组书记、主任王加勇被授予“十佳公仆”,11名党员分别被授予先进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机关工会被地直机关工委授予“2008年度先进基层工会组织。被地直机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领导小组授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秀单位”。通过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
【综合调研】 起草各类综合材料 101篇,形成文字材料 60余万字。 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确定调研课题和调研方向, 先后组织人员跟随行署、林管局主要领导赴内蒙古、 沪、苏、浙等地开展学习考察活动, 完成《对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的考察报告》和 《走进内蒙看发展——赴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等考察材料;会同林产工业处、木材调运处到各林业局调研,完成《大兴安岭“原木不出区”调研报告》等调研文章 6篇。启动《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历时9个月,完成专题调研任务,得到行署、林管局主要领导认可。
【督办检查】 量化分解地区“两会”、地委委员会议、行署林管局常务会议及人大政协提议案等 464项;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提出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督查室独立或与有关单位形成督查组15次到基层分别对森林防火、林政案件、大项目建设、“以煤代木”等重点工作进行现场督办检查。其中,漠河机场等大项目建设均按年初确定目标得到有序推进和完成;“以煤代木”在全区全面实行,12个县区局、35个乡镇、56个林场和80个行政村通过考核验收。多次组成督查组到县区局、地林直部门和中省直单位以及直属企业暗访,查处违纪行为。将记者摄录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情况向当地反馈;会同地纪委查处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勒卡企业干部; 对新林开展的环境年活动进行跟踪推进, 将其作法向领导和环境年办公室汇报,在《督查与落实》上专题宣传。编写《督查与落实》36期,向主要领导呈送《督查专报》15期。
【信息工作】 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页,研究室、督查室、信息科及时将有关信息和材料向共享网页传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关于OA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通知》、《近期政务信息报送要点》等。下发《大兴安岭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和《政务信息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信息进行网络点评,点评 50余个单位、900余条信息;编发调研、问题、综合、经验类《信息专报》57期。编发《大兴安岭信息》36期;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信息1360条,采用1123条;向省政府报送296条,采用183条。专报信息《大兴安岭地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府领导参考》14期增刊编发。
【林业宣传】 围绕招商引资、矿业开发、林下资源改革、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六个重点内容,全年发稿 134篇,其中,优质稿件57篇,重点调查报告24篇。完成《林区经济》6期发刊任务。在林业报刊发稿107篇(幅),有 2篇是头版头条。记者站被《中国绿色时报社》评为全国先进记者站,郎咸仁同志被评为优秀记者。
【文秘档案】 累计收文2627件,审核制发文稿1054件(含无号函),完成打字量 130余万字,校印量1万余件,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完成2007年行署文件797卷、林业集团公司文件135卷归档工作。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未发生失泄密事件。接收文书档案 135卷(党群类1卷、行政管理类33卷、经营管理类18卷、生产技术类29卷、科技管理类54卷);双套制文件409份;财会档案110卷(册),按要求及时整理、归档、鉴定、分类、编目、排架、入库,做到管理规范、查阅方便。提供借阅档案资料服务1655人(次)。完成《行署林管局工作大事记》12期。加强档案现代化建设,档案目录微机录入 316卷1895条。将1979年建局以来财会档案帐簿中的总帐、明细帐、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发放奖金明细表、专用基金明细帐等录入微机管理,录入40卷933条。
【电子政务】 组织政务值班人员学习网上报送系统,坚持执行全天候工作制度,及时准确传递和处理政务信息,承办政务事项 800余件,办结率100%。推进无纸化办公,对软件进行更新,对客户端使用书生卡的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为客户端上门维护97次。行署、林管局及办公室向县区局发送公文(涉密除外)取消纸制;在已接通电子政务内网地林直、中省直单位取消纸制(涉密除外),OA文件流转量明显增加,应用效果和文件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定时检修和维护网络、视频等设备,处理网络故障8次,网络节点故障80余次,保证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常有序运行。完成呼玛水利局、十八站统计局等 6家单位的内网接入工作。对政府门户网站栏目进行调整,提升网站服务功能,全年累计更新新闻2100多条,发布新闻图片216张。
【政务公开】 宣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大兴安岭日报》全文刊发《条例》并加编者按,在地区电视台、电台安排宣传专栏和电视专访,三县四区分别采取设宣传板、悬挂横幅、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条例》。编制完成《政务公开目录暨公用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在大兴安岭政府网站公开,印制《公开目录》纸质版本 1万册,在公共场所免费向人民群众提供查阅。印发《加强政务公开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的通知》。对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招拍挂、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信息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行署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处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市学习考察后形成调研报告,对大兴安岭地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完成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及其审批服务事项的初步梳理,形成符合大兴安岭地区实际的进驻方案。
【诚信建设】 开展“诚信兴安”宣传教育活动,在地区门户网站建立诚信兴安网页。网页设立文件法规、诚信论坛、工作动态等栏目,及时动态的公开宣传有关政策、文件、法规等。在东北网开展“诚信开放的大兴安岭”主题宣传活动。与质监局联合发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计量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先进单位和违法业户“红黑榜”,被评为计量诚信单位的,免予一年的计量监督检查。初步完成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的归集,把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按照企业基础信息、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分类,分别落实到经委、财政局等17家单位,把所掌握的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统一归集整理到地区诚信办。11月,大兴安岭地区诚信建设工作办公室改设在科技与信息产业局,与科信局完成工作交接,由科技局对征集上来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对同类信息进行采信合并。
【应急管理】 及时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组织制定《殡葬事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品油供应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2006年的应急分案进行补充。开展森林灭火和城镇消防应急演练,各中小学普遍开展破坏性地震紧急避险演练,通过电视向公众介绍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常识。制定《大兴安岭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对25项常见、易发的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明确。 5月,采取以会代训形式,与卫生局共同组织全区卫生系统应急管理培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讲解,对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手足口病防治进行培训。6月10日,内蒙古鄂、阿两旗交汇处发生里氏5.2级地震,及时向地震台了解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将领导指示及时传达到有关单位,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相关单位。奥运会期间,会同地委维稳办做好隐患排查,逐级落实领导责任,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驻外单位管理】 依据《驻外单位管理办法》和《驻外单位目标责任制考评方案》,对各驻外单位进行责任目标考核,评定出 2个优秀单位,1个优良单位,2个达标单位。修改完善《驻外单位目标考评办法》,责任目标增加旅游服务考核内容,推销产品、招商引资作为奖励分值。 9月,在深圳召开全区驻外机构及企业工作会议,对发挥驻外机构职能作用、推介大兴安岭地区特色旅游、推销林区特色产品等项工作安排部署。
【财务管理】 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经费正常有序运转。控制应收款资金额度,缩短占用时间,及时清理结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定期进行核对,确保帐物相符。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年财政核销报废固定资产335.6万余元。
【后勤管理】 推进现代化后勤建设,进一步开发后勤管理软件使用功能,对采购、出入库等环节实施有效监管。制定《电话费用管理办法》等,电话费支出同比明显下降;节约用水用电。在保证办公用电的前提下,拉闸限电、节假日关闭电水壶、电梯等用电设备。加强房产设施维修和维护,对党政办公大楼大厅、常委楼门卫房等漏雨处进行及时处理,维修供水和供热管道700余次。组织机关义务植树1次,义务劳动2次。
【车辆管理】 制定《机关车队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加油查看公里数、油箱剩油。充分发挥技术鉴定小组作用,做好每台车故障记录。驾驶员及时检修车辆,保证出车率和完好率。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和管理,累计安全行驶50余万公里,未发生交通责任事故,保证公务用车安全。
【安全保卫】 全年进行日查14次、夜查43次、联合检查7次;编发《安全检查通报》6期,查出安全隐患21处,下发整改通知单10份(全部整改);查处值班漏岗干部 8人,通报协调处理违纪违规更夫值班人员15人。采取以会代训、业务学习、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强更值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会代训3次,集中业务学习5次,岗位练兵 4次。针对办公楼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会议接待】 重要活动以及地区重要会议接待服务得到地区领导充分认可。定期组织人员对会场设备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会议质量和效果。会展中心提供会场服务 102次、展览服务5次,接待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观12次。
【幼儿教育】 实施幼教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幼儿园硬件建设投入,维修室外操场,铺设仿真草坪,购置大型幼儿玩具。成立保健医生为主的膳食委员会,坚持“两餐两点”,每周把菜谱发到幼儿园网站。通过网站向家长、幼儿宣传保健常识、传染病防治方法。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演出,为四川灾区献爱心,去加北菜农家社会实践,庆“六一”亲子运动会等幼教活动20多次。深化幼教改革,在课程研究方面进行初步尝试。组织开展教学评优、观摩、研讨,请骨干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在地区教育局举办的“金烛杯”四评一赛活动中,地区机关幼儿园获“和谐校园”奖。
【政治文明建设】 6月5日,召开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为主题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行林办网站设立征求意见电子信箱,搭建班子和职工交流平台。班子成员按时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组织开展“学理论和学业务”。与红旗社区联合举办庆“七一”暨在职党员进社区文艺演出。全年编发《党建信息》27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片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深入查找整改工作、作风、廉政、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年编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简报》42期。
【精神文明建设】 把创建“五好党支部”、创建“四型机关”活动与办公室业务工作相结合,以“提高职工素质,优化办公环境”活动为载体,制定《行林办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在行林办网站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与地区武警支队继续开展共建活动,两节期间,办公室为部队战士送去慰问品,机关幼儿园与武警支队组织开展联谊活动。青年工作中心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在新世纪广场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向过往行人发放防火宣传单。组织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向四川灾区捐款25 400多元,缴纳特殊党费23 660元,捐赠新棉被、棉褥子、手工棉裤共计76件。
(王 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