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改革开放30年农业科学研究】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建于1976年,主要从事马铃薯、大田作物、蔬菜作物、特色作物和食用菌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994年建马铃薯脱毒温室和检测室,开展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2000年组建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科研中心。年产脱毒小薯500万粒,原种一代100万公斤,“兴佳”牌脱毒种薯远销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云南、贵州、江苏、山西等17个省市。农科所成为省、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原种基地,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纬度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水平,“中大一号”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品种。至2008年末,农科所省内外推广脱毒马铃薯201.7万亩,累计增收 45 000万元。30年来累计完成省地农业科研项目30个,在全国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省内推广萝卜和大豆、区内推广南方特种蔬菜569.2万亩,增加经济效益81 000万元。获国家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奖1个,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省重大科技效益奖 2个,地厅科技进步奖多项。引种选育适合本地栽培的番茄、青椒、花椰菜等10种21个优良品蔬菜;选育出萝卜“冬青一号”、“冬青二号”、“冬红一号”,填补高纬度地区萝卜强冬性杂交育种空白;选育出苦瓜、丝瓜、毛节瓜、青花菜等15种南方菜、特种菜;育成“东农44”、“东农45”、“东大一号”、“东大二号”4个超早熟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开展蓝莓人工栽培及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引进5个蓝莓品种,扩繁20 000瓶,组培瓶苗生根 100 000株;开展黑木耳研究,引进12个黑木耳菌种,选育出 1个优良菌系;开展蕨菜孢子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掌握孢子采集和播种技术、营养基质配方、蕨菜育苗和定植管理技术,生产蕨菜苗50 000余株,露地栽培成功越冬。
  【综 述】 2008年,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特色研究,推进全区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发挥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作用,全区马铃薯脱毒种薯实现产业化,为地区及省内外脱毒马铃薯发展提供服务。开展马铃薯器内薯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蓝莓集约化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及良种推广,蕨菜有性繁育技术研究,超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芸豆、架油豆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及黑木耳等项目研究。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薯1000多万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扩繁蓝莓瓶苗20 000瓶,繁殖蓝莓生根苗 100 000株。生产蕨菜苗20 000株,栽培试验田1亩。大豆新品种选育试验 30亩,大豆育种项目一个品系进入全省区域试验,岭南农业开发区推广面积200亩。优良黑木耳菌株“520”生产试验40 000袋,平均单袋产干木耳35克。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帮扶工作,为农民和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免费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500多人次。为县区局15个马铃薯种植户提供马铃薯脱毒原种50 000公斤。“中大一号”高淀粉品种选育研究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强冬性萝卜新品系心里美 “16—1”选育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青贮饲料育种及加工技术推广项目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高油大豆“东大一号”选育及推广获省丰收计划一等奖,2人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马铃薯器内薯栽培
  【马铃薯研发】 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完成年度马铃薯试管苗病毒及类病毒检测工作,无毒试管苗切段扩繁40万管,定植网棚30栋,生产脱毒小薯 100万粒,播种原种田 500亩。开展马铃薯器内薯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和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马铃薯品种展示示范项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所内设立试验区和展示区,岭南设展示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核心区设在所内,示范区和辐射区设在岭南农业开发区。地区马铃薯科试中心派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讲解生产技术规程,召集主要繁种户座谈,指导农户晒种、切栽子、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获。区内落实脱毒种薯面积5000亩,生产脱毒种薯1000多万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组成由经营、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种薯销售市场开发组,走访全国马铃薯生产区,为下年度生产和销售打基础,全区向区外销售推广脱毒种薯2000多万公斤。
  【蓝莓组培技术研究】 开展蓝莓新品种引进试验及适应性试验,利用组织培养和人工栽培技术扩繁蓝莓瓶苗20 000瓶,改进组培苗生根技术,繁殖蓝莓生根苗 100 000株,栽培蓝莓品种圃3亩。
  【蕨菜繁殖技术研究】 开展蕨菜繁殖技术研究, 蕨菜孢子播种 10 000穴,生产蕨菜苗20 000株,栽培试验田1亩,露地栽培蕨菜苗成功越冬。 初步掌握孢子采集、孢子播种、营养基质配方、蕨菜育苗、定植管理等技术。
  【大豆育种研究】 进行引进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品系品比试验,试验面积30亩,大豆育种一个品系进入全省区域试验。对筛选出大豆新品种进行品质和适应性鉴定,优良品系在岭南农业开发区进行品种示范及推广试验,推广面积200亩。
  【芸豆架油豆良种繁育】 提纯复壮本地主栽品种芸豆、架油豆,落实试验面积 5亩。对提纯复壮芸豆、架油豆主栽品种进行良种繁育和扩繁,落实面积33亩。
  【黑木耳研究】 选育、驯化栽培适合本地野生黑木耳优良品种,对各地主栽品种进行收集,通过组织分离、提纯、复壮进行保存,贮备育种材料。优良黑木耳菌株 “520”生产试验40 000袋,课题组对生产试验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不同划口试验。试验菌株 “520”各种性状表现较好,抗流耳能力较强,平均单袋产干木耳35克,比对照品种略高。
  【科技帮扶】 农科所专业技术服务小组通过授课方式向农民和种植户传授马铃薯、蔬菜、大豆种植和黑木耳养殖等技术,免费发放技术资料 3000份,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种植户和农民500多人次。派出科技指导员 10人,对呼玛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15个种植户进行科技帮扶,提供马铃薯脱毒原种50 000公斤。
  【引智工作】 聘请瑞典蓝莓专家来所讲授蓝莓人工栽培技术,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聘请 1名博士后来所进行优质黑木耳菌种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蒲远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