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气 象
综述
2012年,全区气象系统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完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加快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保证国家级自动站传输及时率,县站全部安装3G第三备份网络。1月1日,漠河和地区气象局观测站称重式降水正式投入使用。4月1日,全区7个气象台站完成测报业务改革的转轨切换工作。6月1日,全区CMACast卫星广播系统投入正式运行。年初,地区气象局向县站下发《气象测报业务骨干全年培训计划》,进行第一期业务培训,10人参加,通过培训选拔出3名选手参加1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全省测报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三名”,两人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并分别获“计算机综合处理”单项第一名和第四名。4月组织测报上岗证考试,3名新同志达到测报上岗标准,全年29人通过中国气象局人事司举办的测报上岗资格认证(第一批)。出台《大兴安岭局业务优质竞赛奖励办法》,推进SWAN短时临近系统在地局和县局的应用,地局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业务运行,县站正在调试过程中。2012年制作和发布《气象信息》120期;发布寒潮、霜冻、道路结冰、大风、大雾等各类预警信号13次;森林火险预警信号46次。开通“大兴安岭气象”微博,通过官方认证。2012年7月,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与大兴安岭行署国土资源局联合出台《大兴安岭地区预防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下发至全区所辖三县四区的气象、国土部门共同遵照执行。年初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和水务局合作、减灾处负责的《山洪非工程措施气象保障》项目,全区共新增建设自动站8个;9月地区气象局配合黑龙江省气象局观测网络处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每个县站投入1台服务器,4台高端计算机。在大兴安岭地区第六次科学技术大会上,大兴安岭气象学会获先进集体,被省气象学会授予“优秀学会”称号。大兴安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被授予“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