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马铃薯技术体系建设
大兴安岭马铃薯技术体系建设
【大兴安岭马铃薯技术体系建设】
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兴安岭综合试验站和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开展马铃薯育种、病害防控防治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及示范推广工作。引进审定品种19份,从中筛选出单产超过30 000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10%以上的抗旱抗病品种3个;对2012年选出3个品种进行展示试验,产量均高于30 000千克/公顷;收集农家品种3个并进行评价。制定适合大兴安岭地区应用的施肥技术,完成马铃薯田间杂草化学防治技术试验,制定马铃薯杂草化学防治技术一套。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建设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13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现有黑龙江省34份栽培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构建,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利用优异种质提供理论依据。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圃进行规划和整理,初步完成对现有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并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对65份种质资源进行茎尖脱毒,并进行扩繁和保存。向国家中原二作区、马铃薯早熟组区域试验提交的育成品系大200306-46在区域试验中表现比对照增产显著。为呼玛、嫩江、富锦、讷河、克山5个示范县提供技术服务,建立11个示范基地,完成抗旱增产增效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工作,平均单产31 290千克/公顷,增产15%。示范县马铃薯辐射面积47 300公顷。在讷河示范县针对高产栽培技术和加工贮藏技术召开大兴安岭综合试验站技术培训会,培训1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