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食用菌技术体系建设

大兴安岭食用菌技术体系建设



  【大兴安岭食用菌技术体系建设】
  承担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珍稀野生食用真菌原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试验,确定松杉灵芝、密环菌、灰离褶伞、桦褐菌、羊肚菌生长发育的主控因子和生长条件等。申请“一种松杉灵芝新菌株的应用”专利一项,于9月份通过国家林业局现场查验。承担的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寒地黑木耳新品种‘兴安1号’推广”重点在塔河县进行实施,示范推广500万袋。在林业实验基地建立食用菌中试基地,建设生产车间330平方米、食用菌吊袋大棚840平方米、晾晒床200平方米、原料库210平方米及4000袋三级菌生产线一条。对黑木耳新品种“兴安1号”、“兴安2号”进行1万袋的露地示范,“兴安1号”平均每袋产量45~50克,“兴安2号”平均每袋产量40~45克。利用塑料大棚开展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研究,秋季进行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三级菌培养试验,7000袋菌种进入越冬管理。开展黑木耳替代原料研发,采用30%大豆秸杆代替阔叶木屑进行黑木耳1000余袋的栽培试验,每袋成本降低0.1元,单袋平均产量40克。进行松杉灵芝种植关键技术研究,春、夏两季进行4个品种的三级菌种7000袋的试验,引进新加坡灵芝300袋全部出芝;与图强林业局对接,探索松杉灵芝隔年出芝、灵芝孢子粉收集、松杉灵芝段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