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统计局(2015年11月13日)
2014年,在地委、行署、林管局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实施"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生态、促转型、惠民生,积极应对木材停伐和主产品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全区经济"稳增长”的预期目标,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0.5%。从商品类别看,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0.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6%;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2%。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77 979万元,下降7.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 599万元,下降11.2%。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7709万元,增长11.4%;营业税22 132万元,增长14.9%;企业所得税12 281万元,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7 902万元,下降9.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5.5%、22.6%、5.0%、78.6%和13.9%。
二、农业
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 167 399万元,同比增长10.2%。粮食总产量达44.8万吨,同比增长17.0%。
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统计局
(2015年11月13日)
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47 111万元,同比增长1.1%。木材产量248 557立方米,同比下降56.0%。实现木材采运产值18 936万元,同比下降66.4%。营林情况良好,全年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329.37万亩,中幼龄林出材量212 592立方米;育苗132.8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1 999.2万株,义务植树58.1万株,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7 581 848公顷。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12 329万元,同比增长9.8%。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特色养殖业生产情况如下:
2014年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8.57万千瓦,同比增长4.8%,拥有农用拖拉机12 667台,同比增长0.3%。化肥施用量(折纯)6810吨,同比下降17.6%。农村用电量189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受全国煤炭市场产能过剩、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的市场因素和国家全面停伐的政策因素双重影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 479万元,同比下降37.9%,比2013年7.3%的增幅下滑45.2个百分点。其中矿产开发业实现增加值46 561万元,同比下降43.5%;木材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1 766万元,同比下降42.4%。
经济效益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2 159万元,同比下降43.0%;实现利税17 377万元,同比下降76.4%,比同期减少56 146万元;实现利润1983万元,同比下降95.7%;亏损企业6户,亏损面18.2%,亏损企业亏损额8364万元。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8家,实现增加值74 4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4.9%。完成产值174 650万元,同比下降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受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幅减少的影响,呈现下行趋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2 938万元,同比下降27.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 586万元,同比下降53.5%。
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400 016万元,同比下降9.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去年的49.9%上升到62.2%;民间投资完成242 922万元,同比下降45.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下降到37.8%。
从三次产业上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7.6%和19.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3.0%,慢于全区增速5.4个百分点。
从投资效益上看,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13 471万元,同比下降29.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4.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 213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3 839万元,增长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 374万元,增长9.0%。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5 774万元,增长8.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5 439万元,增长12.1%。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955万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完成1187万美元,下降11.1%,进口完成1768万美元,增长28.9%。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
对俄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对俄进出口总额1135万美元,占全区贸易总量的38.4%,增长28%。其中,出口完成289万美元,增长403.8%,进口完成846万美元,增长2.0%。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中客运稳步增长,但受主导行业影响,货运有所下降。全年公路客运量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完成旅客周转量11 54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0%。完成公路货运量579万吨,同比下降10.0%;完成货物周转量150 998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0.9%。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65万元,同比下降17.4%;通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 884万元,同比下降1.9%。全区移动电话44.9万户,下降3.3%;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下降21.2%;国际互联网用户9.8万户,增长12.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 787 314万元,比年初增加118 861万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 016 459万元,比年初增加1139万元;个人存款余额1 673 302万元,比年初增加114 89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33 132万元,比年初增加62 08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2 855万元,比年初增加30 77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6 132万元,比年初增加23 093万元。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4 865万元,同比下降25.7%,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8326万元,下降60.0%;寿险业务收入56 539万元,下降14.9%;全年赔付支出28 507万元,同比下降4.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 926万元,下降58.2%;寿险赔付支出24 581万元,增长2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8所,招生5629人,在校生17 869人,毕业生6467人。普通小学41所,招生1673人,在校生14 089人,毕业生3037人。幼儿园89个,在园幼儿5316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1564人,其中:专科921人、中专643人。学年末在校学生4058人,其中:专科2432人,中专1626人。
科技活动取得新成果。研究所从业人员144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19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1467.6万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4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3.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6%。有线电视用户82 478户。
2014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31家、卫生院3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110张,卫生技术人员33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39人,注册护士126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全区共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6个。
2014年,全区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成绩显著,共获得22枚金牌、25枚银牌、19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呈负增长趋势。公安年报数据显示,全区人口出生率4.87‰,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长率-2.2‰。年末全区总人口498 9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 398人,占总人口比重86.7%。男性人口254 120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9%;女性人口244 814人,所占比重为49.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8。18岁以下人口60 73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2.2%;18~60岁人口345 300人,所占比重69.2%;60岁以上人口92 902人,所占比重18.6%。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941元,同比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11 561元,增长1.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6%,比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94元,同比增长12.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3 366万元,同比增长14.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92.7万元,同比增长21%。
十二、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成为停伐"阵痛期”的新经济增长点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4年,全民创业人数达到66 848人,增长7.5%。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23.5%。
创业收入增加明显。全民创业人均净收入实现22 976元,比上年增收2857元,增长14.2%。其中林下种养殖业人均收入21 304元,增长15.9%;加工业收入27 921元,增长15%;服务业收入27 934元,增长8.1%。
全区创业品种达39种,其中特色创业品种比创业之初增加了9种,已达到25种,占创业品种的64.1%。食用菌养殖3.2亿袋;中草药种植及抚育面积13万亩;特色动物养殖种类扩大,狐貂貉销售达20.7万只;人工、野生蓝莓种植面积和抚育面积也有显著增加。
特色基地迅速扩张。全区现达到标准化基地共有442个,同比增加326个。在标准化基地中,食用菌基地117个、蓝莓基地67个、中草药基地79个、特色动物养殖基地153个、棚室蔬菜基地8个。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