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成效 【学习教育环节】
全区党员领导干部采取集中时间封闭学、典型示范引领学、带着问题对照学、编印手册督促学、座谈交流讨论学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论群众路线》等三本书。结合林区实际,弘扬"拼搏、创业、务实、奉献”的大兴安岭精神,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牟清元”活动,开展"改作风、树形象、促发展、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邀请地委离退老干部戴万春进行弘扬大兴安岭精神专题辅导。先后组织10次地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地级领导干部学习活动,地委书记肖建春作专题辅导,地级领导进行专题发言。全区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等8部影片和《四风之害》等警示教育片。地县两级领导班子组织集中学习1492次,主要领导作辅导报告2536次,组织交流研讨活动441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2698次,采取上门帮学、远程送学等方式组织学习12 864人。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提升,政治纪律得到强化,群众观点得到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听取意见环节】
地级领导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联系点走访、在《大兴安岭日报》公布电话、手机和邮箱等形式征求对地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意见,并向基层单位下发征求意见表。地委12个督导组对115家单位和部门的900余名处级干部,开展"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工作。全区设立征求意见箱533个,发放征求意见函54 181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824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走访18 102人次,征求到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8370条和16 007条,其中,征求到对地级领导班子意见建议532条,对地级领导干部意见建议635条。
【查摆问题环节】
牟清元先进事迹报告会 (地委组织部 提供)
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征求意见基础上,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开展自查工作,共查找领导班子"四风”问题7140个,其中地级领导班子81个;查找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21 555个,其中地级干部254个。9月27日,组织开展"四风”问题再聚焦、再查摆活动,从庸懒散慢、等靠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等方面进行再聚焦和查摆。按照"四必谈”和"六个谈透”要求,全区处级领导干部普遍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谈话覆盖面达100%。各乡镇(林场)、社区和村等基层党组织采取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方式,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对外出流动党员通过电话沟通,对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上门谈,主动关怀。地县两级领导干部人均谈心交心17次,人均谈心交心时间在8小时以上。地委领导班子开展两轮谈心谈话112人次,班子成员约谈部门领导312人次,个人自查"四风”问题184条,交换意见300余条。通过征求意见建议、自我查摆和开展谈心谈话,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明晰今后整改方向。
【开展批评环节】
在征求意见和谈心谈话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省地两级督导组、教育实践办按照要求对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地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把会前准备、会中批评和会后整改三个环节,会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参加指导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讲话等内容,开展2次集中学习;会中,会议气氛既严肃认真,又有辣味,真正红脸出汗,触及灵魂,受到教育,解决问题。会后,制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计划》,为下步整改提供保证。各县级领导班子从7月开始在督导组的指导下相继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地委委员全部参加指导联系点和分管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双重专题组织生活会,保证会议质量。在抓好民主生活会同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区各基层党支部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帮的方式,征求到对党支部的意见7491条,对支委的意见10 852条。全区基层党支部支委成员间谈心谈话达到9435次,谈心谈话时间累计7414小时。乡镇、林场、社区和村党组织全部召开支委会(支委扩大会议)进行对照检查。全区33 558名党员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名党员均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会上,共查找党支部问题7293个、支委会成员查找问题14 329条,提出相互批评意见14 370条,提出党支部整改措施6761条、支委会成员提出整改措施11 539条。在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33 558名党员中,被测评为"好”档次16 805人、"一般”档次16 200人、"差”档次553人,采取帮教措施271条,帮教无效组织处理的党员151人。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党员实际表现,对每一名党员进行评定。全区评出优秀党员8596名,合格党员22 715名,基本合格党员1817名,不合格党员230名。
【整改落实环节】
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深入整改"四风”问题。地、县、乡各级领导班子针对"四风”方面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和对照检查材料确定的整改措施,制定"两方案一计划”,重点确定48项专项治理任务和569项制度建设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集中开展"七查七治”"六个专项行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2298个。通过整治,全区性会议同比下降31.7%,地本级文件同比减少21.6%,地县两级共减少议事协调机构173个,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64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430个,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68个,共建立健全便民措施570个。清理超编超标车辆528台,停建楼堂馆所2处,面积2000平方米。减少收费罚款项目47项。整治教育"三乱”问题28个,整治医疗卫生"三乱”问题26个。全额减免城市"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的丧葬费。清退城乡低保对象2255人,清退违规享受廉租住房510户。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56起,为农民工追回工资待遇808.9万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254个、处分149人,查办侵害群众利益案件9件、处分16人。清理整治"吃空饷”干部47人,清理在企业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122名。为林业职工人均月增资103元、地林直在职及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资300元。全面完成加格达奇区热源扩建、热网改造和终端用户改造。通过整改,文风、会风、吃喝风、奢靡风、漂浮风明显改善,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建章立制环节】
各地各单位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形成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制度"立改废”工作,新建制度569项,修改完善制度461项,废止制度177项,以制度建设加强对"四风”的规范、制约和监督。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抓好整改落实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乡镇(林场)党组织自查、县级党委复查和地委随机抽查等方式,排查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7个。制定个体整顿方案,采取一村一策、一社区一策、一企一策办法,分类施治。整顿中实行地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分片挂点办法,将调研督导责任明确到人,执行倒排查、随机督导、意见反馈、周报告、约谈问责和通报曝光等6项工作制度。同时,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分2次对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导,以意见反馈单形式,向县(区)委书记反馈。共发出意见反馈单12份,对进展迟缓的4名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进行约谈,对不适应工作的24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除个别场所因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中外,2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本整顿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