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后续整固

后续整固



  【整改落实"回头看”】
  10月中旬,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省委"回头看”工作总体要求,对整改落实的进展、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回头看”。地县两级党委班子成员每月至少一次到联系点或基层单位指导检查"回头看”工作。12月12日,地委召开巡回督查工作汇报会,对整改成效进行动态客观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整改和督查。全区上下思想不放松、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央"六看”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地县两级党委平均召开专题会议2次以上,集体研究自查情况,逐项排查,先后梳理出需要继续整改和返工整改的事项557条。地县两级党委组建的59个巡回督查组开展逐级督查,采取随机抽查、延伸督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重点单位、重点对象、重点问题的整改情况特别是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检362件次,帮助解决台账不完善、责任不到位等问题110个。全区各级领导班子80%以上通过专题会、总结会、党委扩大会、党政班子联席会等方式对整改清单完成情况、整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内部通报,90%以上班子成员在会上如实报告个人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向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地委班子于12月2日通过《大兴安岭日报》公布整改清单40项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并将群众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渠道反映的18条意见建议,责成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处理。
  【整改落实持续推进】
  11月中旬,地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召开整改工作牵头部门责任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县乡三级领导班子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持续抓好整改落实,杜绝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现象发生。截至12月24日,中央21项专项整治、省委"七查七治”和"六个专项行动”共计34项专项整治任务,整改到位26项。地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确定的整改任务8837项,完成7003项,整改率达79.25%;专项整治方案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4313项,完成3672项,整改率达85.14%;领导班子整改清单确定整改任务7795项,完成6385项,整改率达81.91%;领导干部整改清单确定整改任务27 273项,完成24 274项,整改率达89%;制度建设计划中确定的建章立制任务8438项,完成7328项,整改率达86.84%。地委"两方案一计划”中的86项内容,完成59项,整改率达69%,另有8项内容部分完成,19项内容在整改中。地委班子整改清单中所列的40项专项整治任务,整改到位28项,其余12项属于已经整改但需要长期坚持事项。地县乡三级领导班子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逐项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整改效果不理想、群众不满意的,通过逐级下发督办通知单等方式,责成"回炉”"补课”,限期整改到位。对新发现的问题,采取"三结合”方式纳入整改内容,即:结合在全区组织开展的再聚焦、再查摆活动,重点查摆出庸懒散慢、等靠拖、为官不为和以权谋私等问题4138个;结合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重新确立小城镇建设中搞形象工程、换届配备超标车辆、对群众来人来访漠不关心等246项专项整治任务;结合本单位容易滋生蔓延和反弹回潮的"四风”问题,再次将办公用房清理整顿不彻底、办文办会过多、对群众疾苦关心不够等6类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加快建章立制进程,截至12月24日,全区新建制度778项,废止制度363项。
  【办公用房清理整顿】
  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地林直机关带头,全区上下联动,纠正部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侥幸和懈怠心理,合理调整房屋功能,做到应清尽清,应退尽退。截至12月24日,全区共分割办公室116间,使用面积4810.2平方米;清理腾退办公室818间,使用面积20 121.9平方米。针对全区大部分办公楼为框架结构现状,按照经济和适用并重原则,采取三种方式进行清理:一是腾退,各单位按人头清理调整,办公室以区块形式整体腾退,便于下步办公用房的统一管理;二是置换,根据房间实际使用面积和不同职级用房标准,在超标房间之间进行置换,避免建筑改造;三是隔断,在清理和置换的基础上,按照需要隔断的房间和安置的人员,统筹规划隔断设计,加班加点按期完成隔断任务。对各单位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将清理腾退工作与办公用房分配有机结合,优先清理人数基数大、办公用房超标严重的单位,按照统一办公、方便办事的原则、将原来分散或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单位安排至腾空的办公楼,解决办公用房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办公办事地点不集中、城镇居民多处奔走不便利和办公楼相对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难题。对7家地林直单位将闲置办公用房进行商用及租赁的问题,根据其资产归属及使用目的进行清理,其中3处房产为经营性资产维持原状,4处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经营性收入上缴财政部门,待租期结束后,统筹安排使用。
  【活动成果巩固】2015年3月7日,地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方案》,推进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2015年3月24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巡回督查组长汇报会议召开后,围绕落实省实践办"五个解决”督查重点,全区坚持劲头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对策。地县两级实践办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实行"催办、督办、反馈”一条龙制度,下达整改催办单400余份,做到整治一项、复查一项、巩固一项,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地县两级巡回督查组加强过程跟踪和进度督查,对整改落实工作中存在的192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责成"回炉补课”,确保整改效果让群众满意。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截至2015年4月22日,中央21项专项整治任务整治到位19项,剩余2项近期可完成;省委"七查七治”"六个专项行动”整治任务完成11项,剩余2项加紧推进。地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确定的整改任务8837项,完成7952项,整改率达90%;专项整治方案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4313项,完成3908项,整改率达90.6%,其中,地委班子"两方案一计划”中所列的61项整改任务完成57项。各级领导班子整改清单确定的整改任务7795项,完成7014项,整改率达90%,其中,地委班子整改清单所列的40项整改任务完成37项,整改率达92.5%。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清单确定的整改任务27 273项,完成25 672项,整改率达94.1%。加强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制度不适用、制度缺位、制度松弛等问题,完善项目建设、财政资金、干部管理、人事编制、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各级窗口服务单位严格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错时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地县乡三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计划中确定的建章立制任务8438项,完成7602项,完成率90.1%,其中,地委班子制定的制度建设计划25项,完成21项,完成率达84%。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开展2014年度县区局党委书记和乡镇、林场、社区及机关等基层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情况列为述职评议的重要事项,并建立层层承诺机制,将述职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确保100%完成到位、落实到位。制定印发《全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三年工作规划(2015—2017年)》,按照行政村、社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不低于总数15%、10%、5%的比例,倒排确定98个党支部作为整顿对象,安排86名处级领导干部实施挂点包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