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大荒宣传画和漫画
第四节 北大荒宣传画和漫画
第四节 北大荒宣传画和漫画
宣传画和漫画,这两种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绘画形式,在垦区前者是正面呐喊号召,后者是从侧面或反面讽刺鞭挞,都是具有鼓动性的绘画形式。
从垦区创办报纸和刊物以来,宣传画和漫画便出现在这些报刊上,而这两种绘画形式的兴衰,却呈现出宣传相反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伴随着生产“大跃进”,宣传画的创作十分活跃。《多施肥多打粮》、《大力发展畜牧业》、《高速度发展养猪业》、《欢呼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三年完成》、《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等等,这类的宣传画不断出现在垦区报刊上。
作者有不见经传的无名人士,如武城义、杨树、孙承武等,也有郝伯义、葛德夫、杨凯生等知名画家。但是,漫画在这个时期,却很少见到甚至根本不见。丁聪,这位全国著名的漫画家,1958年下放来垦区,在《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期间,曾用“阿农”和“学普”的笔名发表过插图数十幅,却连一幅漫画也没有发表过。
那是个宣传画兴盛的时代。这种兴盛的势头,一直持续到“文革”时期。兵团政治部开办的美术创作班,学员们创作版画、油画、国画的同时,也创作宣传画。省属农场的下乡“知青”作者,也创作了不少宣传画。这种画时效性很强,大都随着时事的变迁而过时,缺少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被收入《美术作品选集》保存下来的有:张垦和李建国的《屯垦戍边》,李建国的《创边疆大寨业做边疆大寨人》, 仇宝汉的《多交粮交好粮支援世界革命》, 李建国的《自力更生绘新图》等。这几幅画是这个时期宣传画有代表性的作品。
新时期以来,宣传画的势头逐渐减弱,漫画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垦区出版的报刊杂志上,宣传画已很少,漫画却随时可见。主要作者有任德章、刘春杰、刘敬波、李云川、秦咏、刘长镇、汪飞鹏、刘长海等。《北大荒文学》1987年第6 期发表“任德章漫画选”,选登了《赶行市》、《摄影师的难题》等4 幅作品,显示出简要、含蓄、幽默的艺术特征。当然,纵观垦区漫画史,主要作者还要首推丁聪。
丁聪(1916—),笔名小丁。上海人。30年代开始从事漫画创作,在上海、香港编辑电影画报及《良友》、《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起曾担任《北京人》、《升官图》等舞台美术设计,1946年后任《清明》、《人世间》文艺杂志主编,《人民画报》副主编等职。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及漫画组副组长,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8年下放来垦区,在八五○农场云山畜牧分场劳动,后调《北大荒》编辑部工作。曾任《装饰》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代表作有:《阿Q 正传》插图,《鲁迅小说插图》、《骆驼祥子》插图,《四世同堂》插图,《牛天赐传》插图和《丁聪漫画选》等。他在北大荒的代表作有《北大荒组图》:《收获》、《踏勘》、《探路》、《冰下捕鱼队》、《新生》等,刊于198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丁聪漫画·插图·速写》集中。
1994年8月, 丁聪和吴祖光一起重访北大荒。在云山农场,丁聪来到当年劳动过的“五一水库”,见了大为惊讶:“原来是这么大个小水坑呀,看来不值得骄傲了。”大伙听了,都笑了。当驱车来到波光粼粼的云山水库时,他才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当年工地劳动的情景,继而泼墨题词:“我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任德章(1938—1989),笔名立早。吉林磐石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同年来垦区,历任友谊农场良种站技术员,兵团六师东方红团宣传干事,总局电影公司科长、副经理,北大荒文联副秘书长等职。他的漫画作品曾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顾钱不顾后》获省第二届漫画展览二等奖。
刘春杰,《农垦日报》美术编辑,自1991年起学习创作漫画,短短几年时间发表漫画作品40多幅。他的漫画题材广泛,有着丰富的蕴涵。讽刺和批评某些人生误区,是他漫画的常见主题,如《生命不息》、《老佛新经》、 《某君工作日记》等。 《老佛新经》获全省企业报纸“好新闻漫画奖”。另有鞭笞不正之风的,如《等……》、《便饭》、《穷家富路》、《如此书法》等,《衣服瘦了》获全省企业报新闻漫画三等奖。更多的是讽刺和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其中《一呼百应》获1994年全省新闻漫画一等奖。刘春杰的漫画大多属于单线勾勒,线条流畅,简洁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独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