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自然资源

第三节 自然资源



                 第三节 自然资源
  我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大片适于耕种的肥沃土壤,还有森林、草原、药材,珍禽异兽,水产、矿藏等等。因此,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潜力很大,是我省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
  一、土 地



  二、土 壤
  我局各类土壤总面积1849.9万亩,土壤种类繁多。主要有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其次是黑土和泛滥地土壤。现将各类土壤的分布面积及生产性能简述如下:
  1、棕壤: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面积 101.3万亩,占全局总面积5.5%。其中耕地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0.8%。棕壤坡度大、质地轻、物理性状好,易于耕作,耐涝怕旱,黑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开荒头几年收成好,后几年肥力明显下降。
  2、白浆土:包括岗地白浆土、平地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低地白浆土(潜育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乎原地区。面积1132.6万亩,占全局61.2%。其中耕地50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86.6%。人们常称“瘦、板、冷、酸”,即黑土层薄,瘦瘠、粘重、板结,通风透水性差,怕涝怕旱,偏酸,有效磷奇缺,不发小苗,开垦5—6年后,如不改土施肥,肥力迅速下降。
  3、草甸土: 包括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白浆化潜育草甸土和盐化潜育草甸土。分布在平地、低平地及江河沿岸。面积 108.3万亩,占全局5.9%。其中耕地4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8.0%。 草甸土:黑土层深厚,全量养分含量高,增产潜力较大,但土质粘重冷浆,通透性差,涝象严重,养分不易释放。
  4、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漂垡沼泽土、腐泥沼泽土及泥炭沼泽土。 主要分布在河流低湿地及荒原中。面积412.3万亩,占全局22.3%,其中耕地面积2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6%。沼泽土地表有草根层或泥炭层。下面是黑土层或腐泥层、地表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经排水后,均可垦为肥沃的良田。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目前已被开垦的沼泽土,多是交错分布白浆土和草甸土之中,在耕地连片时一起开了。随着垦殖年限的增加,草根层腐烂,土地平整,有逐年变干的趋势。这种土壤经排水改良后,多数可以垦为农田。
  5、黑土:主要分布在山坡地及平原的高地上。面积3.4万亩,占全局0.29%,其中耕地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0.3%。黑土层深厚,物理性状好,耕性较好,保肥能力强。
  6、泛滥地土壤: 分布在江河沿岸的泛滥地上,面积91.9万亩,占全局5%,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 0.7%。这类土壤比较肥沃。但地形破碎,又经常受洪水淹没。目前主要用做放牧地和割草场,经防洪排水后,部分可垦为农田。
  三、植 物
  我局境内山地,丘陵地占总面积为7%,平原占总面积的93%。全局已存林地面积13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有121.1万亩,人工林14万亩,山林茂盛,草木丛生。
  乔木,主要是杨、桦、柞树等,杂有水曲柳、黄菠萝、榆、椴等。
  灌木:有榛柴、丛桦,苕条等。
  草本植物:有小叶樟,除制作草苫子外,还可做造纸原料。另有可做高级用纸原料的芦苇。野生山果:有山丁子、山里红,橡子可作工业用的淀粉。还有山葡萄、猕猴桃 (在勤得利农场较多),榔柿(八五九、胜利、前哨和勤得利农场都有),可作酿酒原料。
  其它土特产有蕨莱、薇菜腌制后出国日本)。蕨菜年产量在 100吨以上,年均出口 60吨左右。薇菜由于加工程序复杂,难度大,年产量一吨左右,年均出口量0.18吨。此外还有黄花菜、山核桃、榛子,猴头、蘑菇、木耳等。
  中药材资源更为丰富,在高山坡地、沼泽平原分布范围很广。有石苇、卷柏、地衣,五叶子、刺五加、山里红、沙参、苦参、野百合、桔梗、黄芪、龙胆草、芍药、穿地龙、独活、野杜鹃、车前、蒲公英、苍术、大蓟、小蓟、益母草、苍耳子等200多种。
  四、动 物
  我局地处三江平原的东北部,有森林茂密的山地,分散成片的天然次生林和宽阔的荒原,是适宜珍奇异兽栖息的地方。在林中繁衍着各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黑熊、狐狸、貉子、大马鹿、狍子、野猪、野狸、野兔、山狼、黄鼠狼等等。
  在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两岸地带。泡沼密布,幽静的原始沼泽和丰盛的水草资源,有优美安定的环境,是鸟类迁徙栖息之地。据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2年11月至1983年10月在洪河沼泽保护区的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 104种,分属于15目32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有九种:白鹳、黑鹳、白尾海雕、丹顶鹤、细嘴松鸡、大天鹅、白头鹤、虎头鹃等。《中日候鸟协会》中,双方同意保护的鸟类共计 227种。在保护区内发现的就有65种。其中有43种在保护区内繁殖。本局内常见的鸟类有:野鸡,大勺鹬、雁、野鸭等。
  五、矿 产
  我局对矿产资源没有详细勘探,但在1971年由江德海等人爬山涉水,在胜利、八五九农场曾作初步调查。
  金属矿:在八五九农场有铜矿,含铜量较高。勤得利农场有少量铜矿、锰矿。七星农场有含量不高的铬矿。
  非金属矿:胜利、勤得利农场有花岗岩。
  八五九、胜利农场有石英岩。勤得利农场有石英砂,含硅量85%以上。
  勤得利农场有资源丰富的高岭土,它可加工制成耐火材料,电绝缘材料,广泛用于电业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我局地处沼泽平原,在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中下游地区,有大型草炭矿,储量约一千多万吨,居黑龙江省地质储量首位,尤其胜利农场境内储量最多。
  六、水产
  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的勤得利和八五九农场,有我局的主要渔场,年产鱼 300多吨和150 吨。鱼类资源丰富,共有13科59属82种鱼类。其中:有驰名的大马哈鱼(鲑鱼),还盛产鲟,鳇、鲤鱼、大白鱼、东北鲫、鳌花、鳊花、


花、哲罗、雅罗、甲鱼等名贵鱼类,其他鱼类有鲤鱼、鲇鱼、狗鱼、鳙鱼,鲢鱼、重重、嘎牙鱼等等。胜利、创业、红卫,青龙山等农场也有一般鱼类。全局年产量可达709.21吨。
  随着建三江地区的开发建设,渔业生产实行“以养为主,捕养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池塘养鱼,已基本解决鱼种自给,实现多种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并存,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全面兴办家庭渔场。到目前为止,全局已有水面 325.4万亩,可养水面47.3万亩。其中已养水面3.36万亩。水库塘坝17处,面积3.3万亩,人工池塘33个,面积11万亩,尚有河泛地面积279.8万亩,鱼种场二处,贮藏能力150吨,对发展渔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七、草 原
  本区草原面积有606.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32.8%,其中可利用面积 436.7万亩。主要分布各农场的低平原地区。
  全局草原共有五大类:
  1、沼泽草甸类:总面积405.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66.9%。
  2、草本沼泽草甸类:总面积163.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26.9%。
  3、草甸草原类:总面积12.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2%。分布在七星、勤得利农场。
  4、丘状沼泽类:总面积9.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5%,分布在胜利、大兴、创业农场。
  5、灌丛草甸类:总面积15.9万亩,占总面积的2.6%,分布在大兴、前哨农场。
  全局草原植被共分六个草场:
  1、小叶樟沼泽化草甸草场
  这类草场是该区天然草场的主体部份,多分布于低平地和水线边缘的低平开旷地,多属过渡型沼泽地。草种组成以小叶樟为建群种,亚优势种狭叶甜菜,修氏苔草类等,这种草场主要伴生种有柳叶绣线菊,野豌豆,蚊子草,蓬子菜,银莲花等十几种植物,草层高度60厘米以上,覆盖度 80—90%,产草量每亩千斤以上,此型多生长在比较肥沃的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上。这类草场总面积437万亩,占总草原面积的68%。
  草场由于地形与水分状况不同,在植物组成亦有变化,这类草甸出现以下几种植被型:



  2、苔草+小叶樟草场
  此类型属于轻度沼泽型,分布在洼地边缘,以苔草为主,其次是小叶樟,主要伴生种有马拉苔草、泽芹、标草、乳头基荸荠,在积水较深处还有狭叶甜菜的分布,草层高度平均60厘米,产量400—500公斤/亩,在干旱年份,有利打草作饲料。这类草场面积47925亩,占总草原面积的1.6%。
  3、丛桦+杂类草草场
  此类型主要分布在大兴、勤得利、前哨等农场,在地势较高,排水比较好的地带,总面积是43335亩,占总草原面积的0.71%。这类草场建群种为丛桦,植株高 120厘米上下,叶片都比较多。伴生种有小叶樟、大叶樟、沼柳、小白花地榆、老鹤草、野豌豆、马先蒿、多花败酱等植物,其覆盖度都在80%以上,草亩产千斤以上,是良好的牧场。
  4、苔草+杂类草草场
  这类草场都属重沼泽型的草场,总面积766519亩,分布在各场洼地,低河漫滩地带,常年积水。草场建群种都是苔草类,如:修氏苔草、毛果苔草、乌拉苔草、灰脉苔草,伴生狭叶甜菜睡菜、芦苇,只有排水改造条件,方可利用。
  5、狭叶甜菜+杂类草场
  这类草场分布在低地积水过渡性地段,建群种狭叶甜菜、伴生种有小叶樟,苔草,芦苇等植物。草层高度70—100厘米,覆盖度80—90%,总面积413997亩,占总草原面积的6.8%。这类草场土壤潮湿,常处于水饱和状态,有积水,对放牧与打草不利,适宜早春放牧。
  6、胡枝子+榛+柞杂类草场
  分布在低山岗林缘区,属于次生草山面积20400亩,草层覆盖度60—80%,适宜放牧。
  全局区域植物有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蔷薇科、唇形科、毛莨科、百合等六十余种。主要植物小叶樟、狭叶甜菜、苔草、还有野豌豆、披硷草等四百余种植物。可饲用植物占90%以上,多数是优、良牧草,植物群落平均覆盖度80—90%,草层平均高度60厘米以上,平均每亩产鲜草千斤以上,总产2万公斤左右,可载畜50万羊单位。
  八、自然保护区
  经黑龙江省科技委员会批准,以黑科农字(1983) 119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洪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北纬47°43′—47°52′,东经133°37′一133°45′区间以内,即同江市境内,建三江管局的洪河农场东北,前锋农场以西,浓江河以南,总面积16333公顷。
  洪河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沼泽自然保护区,为省级保护区。隶属省科委领导,保护区归属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和狩猎办公室。
  洪河自然保护区任务是:一、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现有自然综合体。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沼泽动物、植物、土壤等项资源调查工作。
  规定在保护区内不准开荒、伐木和狩猎,要保护浓江河,沃绿兰河等水域沼泽区原始景观,禁止一切有损自然景观的活动。
  1982年 4月,省自然资源研究所考察队来到这块荒凉的沼泽地上开始考察。工作人员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本体考察,并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经过考察发现,保护区在动植物构成上,有明显的南北种类混合的特点,已经发现沼泽植物 600多种,水禽候鸟 120种,野兽30多种。丹顶鹤等世界珍禽也在这里栖息嬉戏,雪兔,猞猁等出没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动物,也在自然保护区内出现。
  整个保护区的植物由重、轻沼泽、草甸沼泽和完达山余脉的茂密森林构成,有山有水,为世界稀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