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方言
第二章 方言、谚语
第一节 方言
本场居民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语音各异,语言多彩,至今未形成本场完整之方言。但各地之土语,只限于在同乡中使用,统用语言基本为北方言。根据调查的情况,简述如下:大多数人称“父亲”为“爸”、“爸爸”、“爹”(河南、河北语)。称“母亲”为“妈”、“妈妈”、“娘”(河北、山东西部、河南东北部语)。称“祖父”为“爷”、“爷爷”。称“祖母”为“奶”、“奶奶”,少数山东蓬莱人叫“婆”、“婆婆”。称“外祖父”为“姥爷”、“外公”。称“外祖母”为“姥姥”、“姥娘”、“外婆”。称“少女”为“丫头”、“姑娘”。称“男孩子”为“小子”、“小伙子”。称“新婚女子”为“新娘子”、“新媳妇”、“媳妇”。称“中年女人”为“老娘们“或“娘们”。称“中年男人”为“老爷们”、“爷们”。称“老年男子”为“老头”、“老头子”。称“老年女人”为“老太太”。称“丈夫”为“爱人”、“老头子”、“孩子他爸”、“孩子他爹”或呼“姓名”。称“妻子”为“爱人”、“家里”、“家属”、“老婆”、“孩子他妈”、“孩子他娘”或呼“姓名”。称“岳父”为“爸”、“爸爸”,“丈人”“丈眼子”。称“岳母”为“妈”、“妈妈”或“丈母娘”。称“未婚妻”为“对象”、“女朋友”。称“未婚夫”为“对象”、“男朋友”。叫“酱油”为“青酱”。呼“稻米”为“大米”、“玉米”为“苞米”。“马铃薯”为“土豆”。 “甘蓝”为“大头菜”、“甜瓜”为“香瓜”。叫“扁担”为担杖”(胶东语)、“扁条”或“构担”。烟囱叫“扶台”(山东语)或“烟筒”。农民叫“能民”(东北语)、“木工”为“木匠”、“锻工”为“铁匠”或“打铁的”。称“头”为“脑袋”、“臀部”为“屁股”。叫“蛇”为“长虫”、“蛛螂”为“屎壳郎”、“蟾蜍”叫“疥巴子”或“癫蛤蟆”、“壁虱”为“臭虫”、“蜚蠊”为“蟑螂”。称“鹳”及“鹤”为“老等”、“野鸭”为“水鸭子”。呼“貉头”为“挠头”、“黑熊”为“熊瞎子”。指“星瓢虫”为“花大姐”、“牛虻”为“瞎虻”、“蚋蠓”为“小咬”。“老鼠”谓之“耗子”。称“分娩”为“生孩子”或“产孩子”、“产后休息”为“坐月子”。“月经”谓之“来例假”或“倒霉”,“非正当的性交”为“搞破鞋”。“乳房”谓之“奶子”或“奶头”。“养孩子”为“抬济孩子”(胶东语)。“接吻”谓之“亲嘴”。称“大便”为“解大手”、“拉粑粑”(胶东语)、“拉屎”(东北语)、“屙屎”(河南语)、“小便”为“尿尿”、“解小手”。指“打击报复”为“穿小鞋”、“系鞋带”或“紧鞋带”或“磨道圈里查驴蹄”。指“进谗言”为“打小报告”、“谄媚奉承”为“拍马留须”。称“聊天”为“闲谈”、“拉呱”、“拉家常”、“闲聊”、“唠嗑”。“买肉”为“割肉”、“买油”为“打油”、“买面粉”为“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