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骨干企业一、卫星乳品厂
1986年8月,八五○农场投资300万元,扩建日处理鲜奶30吨的乳品厂,次年投产。新厂投产后先后开发生产茯苓抗衰老奶粉、强化奶粉、系列配方奶粉、中老年奶粉、中小学生奶粉等近十种产品。1988~1991年,该厂全面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被省评定为二级企业。“卫星牌”全脂甜奶粉先后获省、部优产品称号,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轻工部A级推荐产品,省同行业质量评比第一名和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3~1995年该厂系列奶粉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精品”产品,被中国消费者基金会评为信得过产品,并获省首届生活用品消费品展览会特别推荐奖。全脂加锌奶粉、婴儿配方奶粉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铜奖。
卫星乳品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05
1997年卫星乳品厂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二、八五○农场粮油食品总厂
总厂前身是农场粮油加工厂,到1998年已形成了年处理小麦2万吨、大豆400吨、年产挂面1000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标准面粉、挂面、二级食用大豆油及糕点、酱油等。1990年前是管局局直的口粮供应单位。1990年4月,谷物干燥厂并入,企业更名为粮油食品综合加工厂,1992年启用粮油食品总厂名称。1988~1989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计量管理被省评定为二级企业,标准化管理被评定为三级企业。1990~1995年先后完成豆油生产“二次水化”、完成50吨大米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45万元完成面粉生产工艺改造增加了特二粉工艺、投资10万元完成特一粉生产工艺改造,增加了饺子粉和高级挂面等产品。
八五○农场粮油食品总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06
1986~1996年,该厂实行承包经营体制,1997年起实行委托经营,1998年2月,八五○农场按照“抓大放小,深化改革”的原则,将该厂制油车间、大米车间拍卖,变为私营,面粉车间实行租赁经营,将谷物干燥厂划归农场粮库管理,挂面车间、糕点车间停产。
三、卫星制药厂
卫星制药厂的前身是八五○农场核苷酸厂,于1986年建成投产,生产规模年产肌苷原粉8吨。1998年又相继建成片剂车间和酒精灌装车间。到1988年底,累计投资280万元,职工达到122人。1991年3月,肌苷发酵产苷水平9.5g/L,提取收率48%,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由于河南新乡、广东肇庆、山东济南等地相继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肌苷生产厂家,使国内肌苷产量大幅上升,造成价格急剧下跌,由每公斤450元降至150元。卫星制药厂由于规模小、产量低又不享受同类厂家享受的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无法与同类厂家竞争,于1992年底停产。停产期间,该厂曾相继开发生产试销生物杀虫剂、生物氮肥、生物磷肥、生物钾肥等生物制品,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品种单一和生产手续等原因,未能形成生产规模。1997年底,农场与北京移栽灵科技集团合作,引进生产“移栽灵混剂”,并获得东北三省的独家销售权。1999年形成生产规模,当年生产移栽灵混剂30吨,实现产值540万元,创利101万元。该厂已形成年产移栽灵混剂200吨的生产能力,并同有关科研部门和院校合作,引进开发出移栽灵混剂配套专用肥、生物系列肥、活性花卉专用土等生物产品,陆续开始生产试销。
卫星制药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07
四、八五四农场乳品厂
八五四农场乳品厂是农场的工业骨干企业、盈利大户,是省二级计量管理、二级全面质量管理、四级标准化管理合格单位,并通过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1988年投资300万元,将生产能力扩大到日处理80吨,拥有鲜奶净乳、储存、冷冻、浓缩、喷粉、接粉、检验、包装等70多台套设备,具有生产全脂奶粉、各类配方奶粉、脱脂奶粉、奶油的能力。该厂还开发配制生产了强化锌全脂和加糖奶粉、婴儿配方Ⅱ奶粉、脱脂奶粉、助长奶粉、奶油、AD钙奶粉、高钙奶粉、孕舒奶粉等。其中迎春花牌全国甜奶粉荣获省、部优质产品称号,该厂还获省质量免检单位称号。
八五四农场乳品厂主要年度奶粉生产及能耗情况表
表3-108
1997年八五四农场乳品厂在分局重组完达山乳业集团时,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五、八五四农场粮油总厂
1989年,年加工能力1万吨原粮的面粉加工厂和年加工能力15万吨大豆的豆油厂二个独立核算企业,合并为粮油总厂。合并后,企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全方位企业进档升级、达标活动,使面粉产量翻了一番,豆油产量翻了二番,面粉品种增加了精粉、特一粉、特二粉、专用粉、工业粉多个品种。大豆浸出比原来热榨多出油4~5%。1997年粮油总厂与外贸公司、粮食科合并,成立了粮油贸易公司。公司实行委托经营体制,并于1998年试行股份制。2000年4月面粉厂与浸油厂合并为粮油总厂。
八五四农场粮油总厂浸油厂一角(摄于1999年)
八五四农场粮油总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09
该厂先后获省计量二级合格、全质管理二级合格、标准化管理三级合格。先后还获得过管局、总局、省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浸油设备进行改造日处理量由50吨提高到80吨。1998年引进膨化设备,日处理量由80吨提高到120吨。还进行了蒸汽闭路循环改造,豆粕、小麦自动着水改造和粗磷脂加工等改造,使吨大豆耗电降到40千瓦时,耗煤降到124.7公斤。新产品开发主要有色拉油、米糠油等。标准粉获垦优、省优,大豆油获垦优、省优、部优产品称号。
六、丹洁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牡丹江丹洁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金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牡丹江面粉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1999年8月6日注册登记,注册资金2358万元,金沙出资1203万元(实物小麦),占总资金的51%。牡丹江面粉公司出资1155万元(有效资产),占总资金的49%。同年9月8日开机生产。该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瑞士布勒公司日处理小麦400吨等级粉生产线,拥有意大利自动纸袋小包装线和塑编包装线设备、德国质量检测仪器,可生产特优粉、特一粉、饺子粉等优质丹洁系列产品。是省内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1999年被省评为省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其产品被省消协评为“用户满意产品”和“牡市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该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以突破一点起步,构建两项工程起家,以内聚外散发展,靠以柔克刚壮大。即突破加工销售这一点,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进行食品工程和工程食品的开发,实现初加工产品再加工增值;内聚质量、品牌、形象、管理;逐步建立分厂或分支机构,采用原地散开、平行散开、立体散开方式,通过强化管理聚合;通过服务之柔、感情之柔、文化之柔,克消费者之刚,实现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收入增长、企业纯利提高的目标。在销售战略上采取短传渗透、批发为主、零售为辅、代理代销相结合,巩固牡丹江周边市场。在牡丹江市该公司已有20%的市场份额,鸡西、密山、虎林、绥化、哈市等地的占有率也逐步上升。2000年5月,公司投入近百万元对面粉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面粉品种由8种增加到12种。同年该公司与10多个农场和市县签订了6万吨优质小麦订购合同,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了绿色食品原料面积。
七、金沙乳品厂
1987年,八五五农场建起了日处理鲜奶10吨的金沙乳品厂,是农场的支柱产业。固定资产340万元。平均年产奶粉770吨、年均利润65万元、年均产值1358万元。1992年果酒厂并入乳品厂,企业更名为金沙食品总厂。1987~1994年实行经营承包,1995~1996年继续实行风险抵押承包。1997年上划到完达山乳业集团。1998年实现产量721吨、产值1295万元,较上年增长11.2%。该厂根据场情与牛情,制定出一整套浅入深出、行之有效、随意性小、规范性强、易被奶牛户接受、便于查奶员人员掌握操纵的管理办法。1999年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同年被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评为“奶源管理先进单位”,产品质量合格率99.5%,特级品率99.5%,在集团成员厂中,产品合格率为第一名。当年产量887吨,产值1602万元,比上年增长23.7%。
八、八五五农场鹿山煤矿
1992年,农场投资250万元对鹿山煤矿进行改造,使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1994年投资150万元筹建二井,生产能力为年产3万吨。1995年对一井进行了二期改造,投资250万元,年生产能力6万吨。该矿还新建了年产3万吨的土焦厂和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的煤粉厂。近6年生产土焦1350吨、煤粉生产销售6000吨。6年间共投入改造资金350万元,完成了一、二、三井改造工程,使年生产原煤能力达到45万吨。
八五五农场鹿山煤矿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0
1995年煤矿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制,1997年实行委托经营,并将鹿山二井转卖给密山市光大公司。1998年煤矿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立金沙企业集团鹿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5月,根据总局、分局指示精神,及当前国家对煤矿企业改革的要求,农场决定将鹿山煤矿转卖给密山金龙实业有限公司,转卖金额158万元。该矿曾先后被总局授予“工业优秀企业”、“盈利百万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单位”等称号。
九、八五五农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年产1.5万吨的等级面粉厂、年产0.5万吨的制米车间、年处理0.6万吨大豆的榨油车间、年产0.8万吨的饮料厂、日处理600吨原粮的粮食处理中心和一座仓储能力3万吨的中心粮库,是“内联基地、外接市场”的综合性龙头加工企业。面粉厂曾投资156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日生产面粉能力提高到36吨。1992年投资294万元建成粮食处理中心。1996年6月,用23天完成了面粉车间的扩建改造,使班产面粉提高到17吨,吨粉耗电降到65度。
八五五农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1
注:产值按不变价计算。
公司生产的五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在省内建立了100多个销售网点,部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大连。1998年与俄罗斯、朝鲜建立了资易关系。该厂特一等小麦粉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1986~1994年,该厂实行班组承包经营,1995~1996年实行厂长负责制,1997年实行委托经营,1998年公司对管理人员实行“风险抵押”上岗,生产车间主任也交纳风险金,参交人员37人,交纳金额37.4万元,职工参股243人,吸收股金64万元。
该公司先后获总局“粮油加工行业标兵”称号,获管局“经济效益显著单位”、“盈利百万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公司“哈龙牌”富硒保健营养面粉获“中国国际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
十、八五六农场青山麦芽厂
青山麦芽厂始建于1988年,次年5月投产,年生产能力8000吨,总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设有主车间、成品库、水泵房、水塔、粮检室、办公室及8000吨仓贮能力的仓群,总投资1200万元。1997年投资37.2万元增设1套日产50吨大米的生产线1条。
1998年3月转卖,原厂长以300万元价格将主车间及部分厂房买断,转为私营企业。
八五六农场青山麦芽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89~2000年)
表3-112
十一、八五六农场面粉厂
该厂是1994年兴建次年5月投产的面粉专业加工厂,总投资1350万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785平方米,面粉车间为六层楼房,车间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该厂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工艺生产设备,具有日处理原粮1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有按国家标准生产的特一粉、特二粉和标准粉等专用面粉。1996年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责任制和全面经济核算的“三全管理”。
八五六农场面粉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95~2000年)
表3-113
十二、八五七农场专用面粉厂
该厂是“八五”期间总局十大工程项目之一,也是农场投资最多的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1995年10月18日竣工投产。工厂设计全部由北京市粮食研究所承办,选用的先进设备及生产工艺均有电脑配粉系列控制,日处理小麦100吨,年产面粉2.5万吨。1995年11月,成立八五七农场专用面粉厂。1996年销售面粉1.8万吨,盈利343万元。开发了彩色塑料小包装“高级饺子粉”、“高级砂子粉”,并创出了“富坤牌”商标品牌。1997年7月该厂与粮油加工厂、粮库合并,成立粮油加工经销公司。1997年底,制油车间、饲料加工厂分别以34万元和43万元竞标拍卖,转制为民营企业。1998年,粮油加工经销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从农场的场长、书记到生产队队长、书记及公司员工,全部入股。形成国有控股、超利分成、共担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当年盈利80万元。1999年2月,成立黑龙江省农垦朝阳粮食加工有限公司。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公司加强销售工作,并加强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先后开发出彩色包装袋的自发小麦粉、油炸小麦粉、补碘小麦粉、富硒小麦粉、AD钙面粉等新产品,并建设小包装生产线,达到批量生产。2000年7月1日,公司解体,面粉、大米加工厂分别以380万元和110万元拍卖,转制为私营企业。
十三、八五七农场乳品厂
该厂于1986年初破土兴建,12月试产成功,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20吨。生产产品以全脂甜奶粉为主,1995年后生产系列配方奶粉如中老年奶粉、中小学生奶粉、加锌奶粉、老年人奶粉、麦胚奶粉等。“小湖牌”是该厂的注册商标,该厂的甜奶粉先后获垦优、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在全省同行业评比中始终保持在前七名内。1997年该厂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获准为省技术监督局监制产品。1987年定为三级计量单位,1988年升为二级,标准化管理为三级单位。1997年投资建设营养麦片厂,投资104万元。该厂先后还试生产了南瓜粉、鸡蛋粉、蛋清、蛋黄粉、麦胚奶粉产品等。
八五七农场乳品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4
1997年,该厂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十四、八五七农场化工厂
1992年,引进八一农垦大学ND—2号大豆种衣剂,次年投产,年生产大豆种衣剂39.5吨,产值156万元。1994年规模扩大到300吨,1995年引进北京农业大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规模扩大到年产500吨。1996年12月农场在哈尔滨市举行新闻发布会。1997年该厂调整生产工艺,将两条生产线合并,设立专用包装车间,并兼并了农场汽车队,种衣剂的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3000吨。1998年再次调整生产工艺,使班产量超过5吨。1999年化工厂将主车间搬迁至汽车队大修车间。
化工厂主产品ND—2号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1995年取得国家登记;1996年取得20%呋福种衣剂的国家登记,同年还取得30%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的国家登记;1997年取得14%福.多小麦种衣剂的国家登记。2000年21%稻.恶乳油进入田间试验。该厂化验和质检人员均经专门药检部门培训,其中国家培训8人、省级培训12人次、专业培训8人次。1998年获得质量监督检验的认证,首批通过种衣剂行业三级质监认证。
八五七农场化工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115
十五、八五七农场水泥厂
水泥厂于1987年4月开始兴建,1988年5月点火试产成功,投资500万元,设计能力为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4.4万吨。1990年实行厂长负责制,研制成功了用全黑生料代黑生料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标煤5%左右,产品销往宝清和密虎地区。1992年生产水泥2.39万吨,盈利61万元,获总局“效益显著单位”和省“推散先进单位”称号。1993年实行逐级聘任制,建立健全以厂长为首的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管理网络,使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轨道,生产成本下降,无烟煤由每吨水泥耗114.93元降为86元,铁粉由122.38元降为109.45元,石膏由211.68元降到107元。1995年累计节电10万度,节煤300吨。该厂投资50万元安装先进的节能装置、美压锁风、电子翻斗秤、产窑窑型进行扩径改造以及生料磨头鼓风等,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当年生产水泥3万吨、销售3万吨,回款率90%以上。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996年厂区的动力线路重新进行布局。1998年推行股份制改革,厂领导班子合股合资,以108万元价格将水泥厂资产买断,使水泥厂平稳过渡为私营企业,机制转变后,企业内部机构进行大调整,并投资2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基础建设,提质降耗。当年,该厂生产的富坤牌普通硅酸盐425#水泥被省质量监督检验协会定为特别推荐产品。2000年安装的选粉设备投入使用。该厂在第二次全省水泥化学分析大比对中获“优胜单位”称号。被总局消协评定为2000~2001年度消费信得过单位。
十六、八五八农场食品厂(乳品厂)
八五八农场食品厂于1986年秋竣工投产,生产规模为日处理鲜奶20吨,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317.3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主要设备有锅炉两台,双效蒸发器一台,干燥塔一台,160千瓦发电机组一台,奶槽车一台。1994年投资80万元上了一条豆粉生产线,包括双效蒸发器一台,干燥塔一台,均质机两台。主产品为全脂速溶甜奶粉后又相继开发了加锌奶粉、婴儿奶粉、速溶豆粉、冰点等三个系列11个品种。其中乌苏里江牌全脂速溶甜粉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并分别于1992年、1995年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免检产品。
八五八农场食品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6
1997年乳品厂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十七、八五八农场粮油加工总厂
该厂始建于1958年,1989年对制粉工艺进行改造,新增一台600型面粉机,重新调整了粉路,并新建两个1000吨砖结构原粮仓。改造后可生产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和饺子粉,年产量成倍增长。1993年底,对原大米车间进行彻底改造,从湖北引进日产50吨免淘米加工设备。1986年对大米加工主机进行改造,大米质量大大提高,产品远销山东、内蒙。1997年又购进一台日产50吨的米机,改建第二条大米生产线,使大米日产量达到80吨。1987年利用原酒厂曲房改建成班产一吨的挂面车间。1988年购置一台班产4吨的挂面机,产品有特一、特二、标粉、豆粉等挂面,产品质量稳定。1998年企业进行体制改革,粮油加工总厂被分为面粉加工线、大米一线、大米二线、挂面生产线、修理车间、烘干车间、制油车间、糕点车间等八块进行转让。面粉、大米一线以租壳卖瓤形式分别以54万元、50万元转卖。2000年由于租金及转让款
不能按合同规定上交,先后终止转让合同,收回转让设备,并依法清算。大米二线,制油车间分别以40万元、49万元转卖给私人经营。未转让的其它资产,由新组建的粮库管理。
八五八农场粮油加工总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7
十八、八五一○焦化厂
焦化厂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86年由于一、二号焦炉使用寿命已到,工厂组织干部工人用72天时间对这两座焦炉进行翻新。1987年又用50天时间对三、四号焦炉进行翻修、两次翻修共花费150万元。1990~1991年又分别对一、二号焦炉进行高标准翻修,投资25.5万元,为以后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这两年分别创利401万元和307万元。在市场销售不畅资金回宠慢的困难情况下,该厂以提高产品质量赢得用户。在冶金部焦化产品检验中,五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抗碎强度893%,超过国标9.3个百分点。1992年开发出新产品铸造粉,1994年又开发出添加剂焦粉配煤炼焦的新技术。1997年二号炉重新翻新,1999年工厂投资更新了已服役26年的活塞式洮汰机。从1996年以来,焦炭市场形势日益严峻,多数用户货款支付能力不足,磨账情况严重,同行业有的厂家破了产,有的封炉减产,但八五一○焦化厂经全厂努力,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八五一○焦化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8
该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农场、管局、总局先进企业。
十九、八五一○红旗煤矿
1984年,该矿有生产井口三对,年产原煤8.3万吨,因矿井探明的储量不足,资源问题日益突出,1986年煤矿自筹资金110万元进行生产勘探,获得地质储量3400万吨。煤矿又在各井口都安装了翻罐,结束了人工翻车的历史,使原煤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1987年根据查明的储量,制定了长远规划,并恢复了二井的建设工作。1988年开始了一井三改6万吨,二井一改9万吨的技术改造。1989年该矿自筹资金340万元,国家投资500万元,对新二井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光面爆破和沿空送巷等技术,又安装了25米提升绞车,40万大卡热风炉等新型设备。1990年自筹40万元用于改造通风、运输和排水系统。1992年新二井正式投产。为使煤矿在三井闭坑后生产保持稳定,1992年又自筹资金建设五、六井两对口井。1993年投资80万元,对一井采矿范围进行补充勘探,完成了一井6改21万吨的设计工作。
1988年,红旗矿实行矿长负责制,1993年划小核算单位,将矿一级核算改为矿井二级核算,并将下属的13个单位全部推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96年,把井口、公司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委托经营制度,并实行管理人员风险抵押承包。同年,该矿将二井承包给泰来监狱。煤矿由于受市场滞销的影响,加上劳力缺乏,产率达不到,采煤成本高,外欠款达1000多万元,积压工资310万元,银行贷款与日俱增,贷款利息居高不下,煤矿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1998年将一、二、五井转让给哈达岗监狱,六井实行股份制经营。
八五一○红旗煤矿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19
从1986年到1998年,累计生产原煤169.9万吨,产值7467.3万元,利润638万元,上缴利税328.3万元。创造了连续2160天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的省地方煤矿最长安全周期。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安全先进单位”、“标准化矿井”,被省授予“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质量标准化矿井”,被总局、管局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十、完达山食品厂
八五一一农场完达山食品厂,是已有35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生产能力由过去日处理10吨鲜奶,扩大到日处理45吨。产品也由过去的4大类发展到6大类40余个品种。1987年麦乳精扩建投资152万元,土建1905平方米,设备85台套,设计年产能力为1500吨。1987年投资30万元生产奶圆,产品获国家专利。1990年投资20万元,对乳品一厂双效浓缩罐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20%。1990年投资168万元,新建日处理鲜奶40吨的离心喷雾生产线。同年投资384万元,对动力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安装了20吨锅炉和1500千瓦发电机组。1992年从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乳珍生产线一条,投资300万元,并与香港富球国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富达食品有限公司。1994年投资30万元改造糊精生产线。同年投资400万元,新建一条超高温灭菌鲜奶生产线。1996年完成了4号锅炉的扩建工程,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该厂重视奶源管理,1993年购冰柜发到奶点,1994年投资33万元建38个收奶站,1995年建立完善奶站的考核制度,并对10个公养牛牧场实行大容量奶槽降温,1996年利用美兰试剂对鲜奶质量进行评定,1997年对奶站和工厂两级收奶员进行岗位考核,1998年实行与奶户签订收购合同制度,并定期对奶户进行质量评定,1999年投资256万元成立鲜奶检测中心实验室,使检测工作具备对农药与抗生素残留检验的能力,同年还利用冰点仪辅助手段对鲜奶质量进一步监督。
完达山食品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0
该厂获国家二级质量合格证书、全面质量管理一级企业。全脂速溶奶粉被国家复评为国优产品。该厂生产的10种产品中,执行国标的3种、部标的4种、企业标准的3种,产品标准覆盖率100%。1990年经省考核定为标准化二级合格单位。1986~1999年间,先后获得国家级“先进企业”、“企业进步奖”、“中国明星企业”、“全国信誉度百佳企业”等荣誉称号和奖项共14项;获省级“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省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1项;获总局、分局及牡丹江市、密山市奖项9项。
该厂产品先后获国家技术监督局市场抽检第一名、竞争力排行同类理想品牌第一、首选第二、实际购买第三;全国市场调查国产名牌市场占有率、受欢迎程度、知名度排第三;完达山牌奶粉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获免检证书。全脂甜奶粉复检保持国家银质奖。配方Ⅰ、Ⅱ段等6种产品经中国乳品协会鉴定为A级产品,有16种产品获中绿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配方Ⅱ段获中国商品博览会金奖。
1996年分局重组完达山乳业集团,完达山食品厂为核心企业。
二十一、八五一一农场修造厂
该厂为省定全面质量管理三级企业,工业计量工作三级标准。1986年投资31万元购进16套塑制品设备,添置1台四色塑料彩印机,担负糖果包装纸的印刷任务。1989年扩大农机配件生产,还引进塑料复合包装生产线。1990年开发一条废料回收生产线,投资8500元,仅4个月就回收废料2万元。1991年,开发生产大型平地机3台,旋耕机1台,安全铺割晒机20台。东方红54、75支重轮片无顶冒口新工艺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塑料车间购进复合机和制袋机,扩大了塑料彩印品种。1992年安全铺割晒机生产20台,并开始自走式割晒机的设计和试制。同年开发水泥管生产设备1套。1993年投资3万元建成除尘消烟设备。投资20余万元建成轧钢车间。集资72万元购进挖掘机1台,并组建了水利施工队。1994年硅酸保温排水涂料投产,因无销路生产一批后停产。1996年塑料车间划归完达山食品厂。1997年转制,成立股份制私营企业,更名为中发机械厂。
八五一一农场修造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1
二十二、八五一一农场粮油总厂
1986年,该厂与农场粮食科合署,产品以产定销。主要产品有面粉、豆油、饲料、白酒、糕点、酱油,产品主要供给本场用户。1986年酒厂扩建新厂房1500平方米。1987年为供油厂榨油新建锅炉房370平方米。1989年新建面积1100平方米,年设计能力为1万吨的面粉厂。1990年投资10万元建水泥晒场1500平方米。1986年至1992年自筹资金建金属粮仓13座,仓储能力9000余吨。1991年粮食科与粮油总厂分离,从这年起随粮油销售市场放开,企业效益逐渐下滑。1992年投资建猪舍300平方米,猪存栏最高达200头。1994年除混合饲料对内供应销售外,其它产品全部放开。1996年该厂投资10万元,将并入的砖瓦厂重新恢复生产。1997年粮油总厂实行委托经营,1998年企业改制中转卖。
八五一一农场粮油总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2
二十三、庆丰浸油厂
该厂于1988年破土动工,1990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日加工能力50吨,总投资800万元。工厂采用国内先进的负压浸出工艺。由于当时浸油行业滑坡,再加上购进的设备质量较差,设备利用率只有40%,年加工量4870吨,仅为设计量的1/3,消耗高,安全系数低。1990年至1995年历经4任厂长,对浸出工艺的全套设备进行了20多项改造,改造浸出器解决了料格漏料喷淋效果差的问题,购入YY80X100液压式轧胚机1台,还对溶剂油尾气回收系统和高料层蒸脱机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造,使日处理大豆能力提高到80吨,同时溶剂油单耗下降,1992年为16.6公斤/吨豆,1996年降至45公斤/吨豆。1997年对浸出车间的碳钢型冷凝器进行大部分更新,增加平板烘干机,解决了溶剂回收设备老化、冷凝效果差的难题。1998年豆粕车间增加筛选粉碎设备,1999年加装豆油脱色装置,解决了豆油的色泽问题。
1996年浸油厂进行公司化改造,1998年10月注册,注册资金567.6万元,其中农场出资280.7万元,占注册资金的49.5%,社会自然人出资2869万元,占50.5%,其中受聘总经理出资10万元入股,在岗员工每人出资3000元入股。
庆丰浸油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90~2000年)
表3-123
主产品大豆油完全符合GB1535—86标准,豆粕按照GB10380—89标准生产,产品远销北京、浙江、四川、山东、山西等省市。
二十四、庆丰食品厂
1983年,该厂已有日处理小麦40吨能力的面粉厂、日处理大豆10吨的制油车间、日产0.5吨白酒的制酒车间和日处理5吨鲜奶的奶粉车间。1985年投资260万元扩建日处理20吨鲜奶的奶粉厂,1986年9月投产。1987年筹建了年产1000吨豆粉、豆浆精的乳品二厂,筹建了浓缩果汁车间。1989年又增设酸奶生产线。1990年食品厂由科级提为副处级。1992年开始开发新产品,1993年5月增设一套生产线,先后开发出母乳化奶粉、助长奶粉、婴儿配方系列奶粉、果汁奶粉等产品。同年,面粉车间和榨油车间从食品厂分离出去,食品厂成为加工乳制品的专业厂。1987年实行厂长负责制。1992年搞优化组合。1993年果汁车间实行国有民营体制。1994年全厂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形式的厂长负责制。1995年实行股份合作制。果汁车间和纸箱厂实行国有民营租赁承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庆丰食品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86~1996年)
表3-124
该厂的庆丰山牌甜奶粉、淡奶粉被农业部评为部优产品;酸奶、豆粉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保鲜活性乳酸奶获中国保健食品银奖;复合奶牛饲料被评为省优。企业为国家二级计量合格、国家二级全质管理合格、国家三级标准化合作和国家检验能力乙级认证单位。被省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并多次获总局、管局各种先进称号。1997年该厂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二十五、庆丰农场粮油加工厂
粮油加工厂是1993年从庆丰食品厂脱离出来的面粉车间、榨油车间组建而成,1997年重新命名为庆丰农场粮油加工厂。1992年对落后的工艺和老化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增换了部分设备,达到了生产“特二面粉”的工艺要求。1998年引进4条大米加工生产线。1999年又新引进4条大米加工生产线,新建900平方米的储存仓库和3500平方米的水泥晒场,新建燃烧稻壳的烘干塔1座。2000年引进精米加工技术,对原有的4条大米加工生产线进行了精米加工技术改造,同时引进2条精米加工生产线,使工厂的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全面提高。
庆丰农场粮油加工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125
1992年前该厂实行整体承包,1993年实行厂长负责制,1995~1996年实行委托经营。1997年原榨油车间剥离出来成为民营企业,原面粉车间更名为丰庆面粉厂(民营制)。1999年重新更名为庆丰农场粮油加工厂。
二十六、云山农场乳品厂
1985年,农场投资60万元建成,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5吨。1988年农场投资352万元新建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品厂,1989年4月投产。1993年产品品种由单一的“全脂甜奶粉”发展到“全脂淡奶粉”、“强化婴儿奶粉”、“美容强身奶粉”等4个品种,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1994年国产奶粉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贷款不能及时回笼,企业进入困难时期。1995年畜牧公司和乳品厂合并,成立云山农场乳业总公司。公司成立后,未能改变养牛业、乳品业的被动局面,乳品厂又恢复原体制。该厂企业计量定为二级,全面质量管理定为三级。“全脂甜奶粉”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两度被国家乳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评为A级产品,1993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云山农场乳品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6
1997年乳品厂实行抵押经营。同年该厂上划完达山乳业集团。
二十七、云山农场综合加工厂
1987年加工厂将面粉、大米、食品三个车间合为一个车间,将制油、制酒车间和锅炉房合为一个车间,以便加强管理。1989年投资200万元,为1985年投资兴建2000平方米的制粉楼,购进和安装制粉设备,并建4个配套的千吨储粮仓,年生产能力2万吨,可生产标准粉和工业粉。1991年改装试制成功特二粉、普通粉的生产粉路,产品达到国标水平。同年投资160万元建成粮食烘干中心,日处理水稻能力200吨,并配套4座金属粮仓。1992年投资7万元安装混合饲料生产线,班产8吨。1995年根据市场要求,投资200万元对面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形成年加工小麦3万吨的能力。同年安装一套较先进的大米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1500吨。
云山农场综合加工厂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7
该厂1988年起实行厂长负责制,1996~1997年实行风险抵押委托经营。1998年按照“抓大放小,开放搞活”的原则,对综合加工厂公开出售,面粉生产线实行租壳卖瓤,大米生产线被个人42万元买断,制油生产线以26万元被个人买断,加工厂转为民营企业。
二十八、兴凯湖造纸厂
1987年扩建1台1760毫米长网多缸造纸机,同时进行制浆泵系统改造。经过1964年和1987年两次扩建,已形成能生产打字纸、静电复印纸、表面施胶、双面胶版纸等中高档文化用纸等30个品种的能力。1997年投资70万元对1#长网机进行较大的改造,采用国内先进的远程链控部分变频调速的新技术,使纸机恒速、恒线、恒张力同步运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998年投资983万元引进1760长网纸机,到1999年已形成年产6438吨中高档文化用纸的主要生产线。为完善日产20吨长网多缸造纸机的调控效果,引进H7500纸张定量水分自动控制系统。造纸厂相继开发了12个新产品。其中有5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本册纸、电脑打印原纸等5个产品获总局科技进步奖。利用稻草制浆生产中高等文化用纸、分布式浆料测控系统应用研究等4个项目分别被列为省级或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有8个产品被评为部优、6个产品评为省优。企业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依靠科技不断开发新产品”星火管理二等奖。
从1984年起实行厂长负责制,1986年完善了联产、联质、联利、见利分成、盈亏共负、计件工资、全额浮动、风险抵押承包等多种经济责任制。1993年加大干部风险抵押力度,1994年修定了干部交纳风险抵押金标准。1995年按《劳动法》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2000年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租赁承包,并将原纸厂、总务、后勤、砖厂、车队、基建队从造纸厂剥离,成立社区管委会。
1994年9月农场场长王德胜与香港丹威行董事长曾彤就合资经营机制纸生产与加工项目合资经营签订了意向书,合资兴建兴丹纸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3634.2万元,中方资产2634.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2.5%,港方出资1000万元,占27.5%,合资期限15年。公司于1995年5月投产。
兴凯湖造纸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128
该厂为国家二级计量合格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二级合格企业,总局“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
二十九、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
该公司前身是西岗生物制品厂,主产品以人参精口服液和食用菌饮料为主,1986年产值32万元,亏损7.4万元。1988年成立西岗制药厂,产品除原有品种外,治疗药品增加到6种。1994年通过中科院牵线,与美国李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中外合资。其中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投资45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8%,美方投入人民币212万元,占32%。为适应合资后生产规模的急剧膨胀,又异地租赁了龙头制药厂,利用合同联接了沙河制药厂、哈尔滨双城制药厂、牡丹江柳树制药厂,就地收购剌五加原料加工浸膏。1998年4月全员出资312.6万元买断了中方国有资产,建立了股份制。当年分别出资280万元和600万元买断了迎春制药厂和宝清县制药厂的全部产权,企业成为跨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当年实现产值6659万元,利润3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和225%。
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主要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表
表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