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发挥统战人员作用

第六节 发挥统战人员作用


一、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垦区台胞、台属、归侨侨眷、港澳眷属有3000多人,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300多人。他们在党的统战政策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以自己统战人员的特殊身份,积极发挥作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1986年有276人(家庭)与海外亲友通信联系,其中195人(家庭)在与台湾亲友通信中积极宣传祖国大陆在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每年全局都接待十多人到二、三十人的台胞来探亲,除作好接待工作外,有关台属和本单位的统战人员都主动向台胞宣传祖国和垦区的大好形势,沟通两岸情况。据统计,有20多位来垦区的台湾同胞回台湾后,给接待单位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统一实现“一国两制”振兴中华作贡献。
  二、做好本职工作参政议政
  根据统计1986年全局统战人员有397人被评为农场、管局、总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32人被评为优秀教师,46人被评为模范科技工作者,37人荣立一、二、三等功,29人出席省、市和总局召开的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经验交流会。以后的每年中,都有800人左右在垦区各条战线上被评为先模并获奖。有的人不忘自己的统战人士特殊身份,努力做好统战工作,被评为“优秀归侨侨眷”或“优秀台胞台属”。
  由于垦区内贯彻落实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精神,垦区内的各级地方政协委员和九三学社社员、非党知识分子,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为垦区、为地方政权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参政议政。1989年垦区内的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就当时垦区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诸如垦区科技人员外流,骨干科技人员减少,许多农业生产队没有专职技术人员;关于下拨三江平原开发投资款;工业企业工人素质下降,如何搞好岗位培训;稳定教师队伍等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1990年庆丰农场的虎林县政协委员根据当年农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提出了减免农业税的提案,县税务部门按有关政策给庆丰农场减免了14万元农业税。1994年局统战部牵头,组织垦区部分政协委员参加政协调研组,围绕垦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八五五、八五六等5个农场进行专题调研,对各农场反映强烈的遭受涝灾、要求减免农业税问题,与管局风险办核实了各农场遭灾面积及受灾程度,并以提案形式,分别向农场所在县市政协作了呈报,得到了各县市政协、政府重视,税务部门予以减免了农业税。
  90年代以后,局、场的县、市政协委员人数有所增加,参政议政作用越来越大。全局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人数由过去的42人增加到50人,其中土地局魏世林为省政协委员,徐先启任密山市政协副主席,全局鸡西市政协委员5人,各县(市)政协委员44人。他们在统战部门帮助下,经常到基层搜集意见、建议以及群众中的热点问题。为加强地方政府与企业单位的团结做疏通工作,向地方政府反映垦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情况,使企业得到了各级政协、政府的关心支持。
  1994年,局、场两级党政领导与非党知识分子进行交友联谊活动。各单位按照管局牡垦办发[1993]23号文件要求,在本单位现有高级技术职称和部分影响较大的中级职称的非党知识分子,在少数民族、宗教、台侨人员中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非党知识分子,在垦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一定影响的非党知识分子等范围确定了与党政领导交友联系对象。全局有163名党政领导与286名非党知识分子建立了交友联系制度。一年中党政领导与非党知识分子谈话最少1次,有的达3次。物资供应站党委书记张洪学与党外知识分子、经济师张西华谈心征求意见,张西华看其态度诚恳,坦率地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并交出1份《谈走向市场后垦区物资企业》的论文。站党政领导成员传阅了此文,对其提出的四点建设性意见,纳入领导工作决策参考。坚持党政领导与非党知识分子联系,增强了团结,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调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热情。多年来,各单位认真贯彻管局统战部和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干部德才兼备标准和“四化”方针,并根据工作需要对党外知识分子干部年龄给予适当放宽的政策,全局提拔副科以上党外干部356人,其中处级11人。
  九三学社牡丹江农垦基层工作委员会,是牡丹江垦区唯一的民主党派组织,现有成员35人,局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对九三学社组织建设和各项活动非常重视,保证其活动经费,党委主要领导常到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报全局两个文明建设情况,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对涉及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党委认真对待,使其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十多年来,垦区各级统战部门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广泛联系、组织网络、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四大优势,开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为垦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1992年牡丹江局成立了“台侨胞经贸联络办公室”,根据台侨胞、眷属提供的情况,编印了《台侨(港、澳)胞名录》,把全局台侨胞眷属中120名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的国外侨胞、港澳台胞收入在名录中,并发给局、场和局直单位的党政领导及经贸经协等部门,为垦区招商引资提供情况。管局台侨胞经贸联络办公室还向全管局各单位有海外关系的各类统战人士发出800封《致台胞台属归侨侨眷港澳眷属的一封信》,介绍牡丹江垦区各种资源优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壁镇、吉祥两个对俄开放口岸情况。广大台、侨胞、港澳眷属也积极为垦区经济腾飞引进资金、技术、项目,推广垦区产品,有近百人给局统战部回信提供信息,与海外联系招商引资。八五七农场密山制材厂台属张前芳,其舅邓文林在台湾从事微生物有机肥料和饲料生产,所研制的肥料属尖端科技,既增产又不破坏耕地。当邓文林带台湾太平洋财团一行4人到四川进行考察时,张前芳专程赶到四川与其会面,邀请来垦区探亲、投资。管局商场杨绍祖的舅舅李信麟是美国国际电讯公司董事长和奎茂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系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杨绍祖多次去信联系,邀请来垦区搞开发,合作办企业。八五一一农场龙头综合厂退休干部肇毓端(满族)从国外引来了法国财团投资兴办高浓度酒精厂的项目。全局统战人士为垦区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做了大量工作,经努力已有多项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包括富丽华肉牛屠宰生产线,兴建当壁镇旅游游乐中心,兴建八五一一农场食品厂乳珍生产线,完达山制药厂开发新产品等。
  1993年,管局要在北京召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经与海外亲友联系,发出16封邀请信,邀请了日本、韩国、英国、泰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5个财团董事长和经理21人参加会议。同时,从这一年起,在全局统战人员中开展了“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提出一条建议,沟通一个渠道,推销一种产品”的“五个一”活动。局统战部门为农场办理了接受海外侨胞先后捐赠的5台汽车。这一年全局已建起合资、独资企业6家,即:(1)八五一一农场与香港富球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富达有限公司,生产乳珍,港方计划投资100万元;(2)八五六农场和香港佳裕钢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华裕工程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港方已到位资金280万元;(3)兴凯湖农场的兴丹米业有限公司,投资988万元,双方各投50%;(4)管局种子公司与香港华新行贸易工程公司合资兴建宏丰发展种子公司;(5)西岗齿轮总厂与香港合资兴建明城木制品有限公司;(6)侨眷王培吉在海外亲属赞助下,建起了个体磨石板厂。
  1994年,向港澳台胞国外侨胞发出信函、贺卡250份以及《牡丹江农管局资源环境简介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小册子。进行了广泛的联谊活动。通过宣传、联系、牵线搭桥,当年来垦区外商洽谈投资项目的有20多家。建成中外合资企业2家,引进外资587万元人民币。包括台湾同胞、美国李氏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丰茂投资177万元人民币在西岗厂药厂基础上建立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和由八五○农场饮料厂职工、港属鲁光牵线为管局原水利工程公司北发经贸公司引进资金10万元人民币。
  1995年,发挥统战人员优势,大搞“内引外联”,为垦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4项:一是朝鲜小城会社投资养鱼及开荒3000垧,与管局水利局签协议;二是为管局外贸与台商搭桥做土特产贸易40多万元;三是完达山食品厂继续与港商合作鲜奶项目;四是八五五农场与美国GP国际贸易公司合资加工压缩黑木耳,外方投资300万元人民币。
  1997年,全局兴办各类非国有侨资企业10家,资产总额21.5万元,收入26.84万元,上交各种税收8300元,上交农场4000元,纯利润9.8万元。
  1998年,兴办侨、台属企业19家,总数已达30家。资产总额644万元,就业人数140人,销售总额近300万元。非国有经济代表人物全局118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3375万元,经营五金家电、建材、农机修理制造、农机具配件、油脂米面加工、塑料制品、水泥砖瓦生产、粮食、日杂百货销售、饭店、餐饮、歌厅等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业等,雇员人数1347人。
  截止2000年,全局已兴办侨、台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32家,其中侨属企业22家,台属企业10家。
  附:垦区统战工作有关情况调查材料
  调查材料之一:
             发展垦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局有关部门曾先后两次对全局兴办侨、台属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情况与特点
  农垦牡丹江分局是从1997年开始兴办侨、台属企业的。截止到1998年11月,已兴办经济实体和安置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就业的企业30家,就业人数131人。本年上缴各种税、费26.4万元,经营利润44万元。
  这些侨、台属企业共分两种经济类型:
  (一)、私营和个体工商户29家,从业人数101人,资产总额211万元,经营收入248.6万元,上缴各种税、费20.4万元,经营利润44万元。他们有三个突出特点:(1)发展快,效益好。企业总量由去年的10家、资产总额21.5万元、产值281.2万元、经营收入9.8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9家,资产总额、经营收入、上缴各种税费、经营利润,分别比上年成倍增加。(2)项目多,领域宽。从工、商、饮食业到文化娱乐领域,从科技畜牧兽医到服装加工等各种服务行业,总共有七个方面:工业、商业、农机修理行业、科技服务业、饮食业、文化娱乐行业、各种服务行业。(3)有外资援助。规模大的侨、台属企业有外资援助,规模小的有的也有外资援助。
  (二)、安置侨属就业企业,即八五七农场营养麦片厂。该厂总共30名职工,其中安置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就业8人,占全厂职工总数26.7%。这个营养麦片厂资产总额443.96万元,去年产值42万元,销售收入42万元,上缴各种税款6万元。根据当前的市场销售情况,本年经营可略有盈利。
  分局统战部按照《黑龙江省兴办侨属企业条例》的规定,已为15家侨属企业办理了予以免税的《侨属企业认定书》。目前,侨台属已成为北大荒垦区在二次创业中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做法与经验
  在兴办侨、台属企业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党政领导重视。分局各级党政领导,对贯彻两个《条例》,兴办侨、台属企业非常重视。《黑龙江省兴办侨属企业条例》和《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颁布后,分局各级党政领导及统战(宣传)部门,不仅认真地进行传达学习,还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会议的形式,原原本本地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侨、台人员进行宣传。分局统战部把《条例》复印100份,发给农场及局直单位。云山、八五七等农场把《条例》发给了侨、台属;八五六、八五一○农场统战干部深入到重点侨、台属中面对面地宣传两个《条例》内容,组织发动兴办侨、台属企业。分局各级党政领导不仅积极发动鼓励侨、台属兴办企业,而且为侨、台属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八五七农场化工厂侨眷王培基兴办农机修理部厂房不够用,该厂领导给解决了厂房。八五六农场基建队侨眷叶院生在兴办建材企业与他人竞争租赁该场建筑公司的房屋和建材场地及设施时,农场给予了优先照顾。
  (二)、实行责任制。为加大兴办侨、台属企业工作力度,推动垦区经济迅猛发展。统战部在分局统战(宣传)工作中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了两个结合的方法,一是把兴办侨、台属企业与各级统战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奖励制度相结合。统战(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实行百分制,即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100分,各单位每兴办一家侨、台属企业另加5分,谁兴办侨、台属企业多,谁就多得分。分局年终以各单位得分总数排列名次,奖励前三名,对排在后三名的出示黄牌,并处以罚金。二是把兴办侨、台属企业与统战扶贫相结合。垦区统战扶贫工作已开展多年,每年总局统战部都拨统战扶贫款,对侨、台属兴办小型企业缺少资金的,从此款中给予扶助。这样,侨、台属脱贫致富,扶贫工作有成绩,又兴办了侨、台属企业,单位在统战工作目标管理中还多得了分数,从而,调动了各级统战(宣传)干部为兴办侨、台属企业办实事的积极性。兴凯湖农场党委统战部长戴凤国,在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中,得知本场侨眷金红霞正在为兴办食品有限公司和运输业筹措资金为难,不但用统战扶贫款予以扶持,还为其贷款之事找农场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寻求帮助,并多次跑银行进行疏通联系。在他的积极工作下,金红霞购买了一台小汽车跑客运,还准备购买汽车搞货物运输。
  在兴办侨、台属企业中,局、场及局直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所规定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基本政策,并做了大量工作。
  三、问题与对策
  全局兴办侨、台属企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的单位对兴办侨、台属企业工作认识不高,没有认识到兴办侨、台属企业对侨、台属致富奔小康,解决下岗人员就业,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兴办侨、台属企业工作力度不大。
  (二)、有的单位侨、台属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有少数地方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
  (三)、侨、台属企业从业者的素质不高。有的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及经营管理经验,不会干;有的没有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不按市场需求搞经营,盲目干;有的没有发展经济的长远目标,满足于“小富即安”,不想大干。
  要使侨、台属企业大发展,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要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垦区国营经济大一统的旧观念,树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破除只重视发展公有制经济,不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旧观念,树立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的新观念;破除兴办侨、台属企业与发展垦区经济无关的旧观念,树立兴办侨、台属企业既能使侨、台属致富奔小康,又能开展“三引进”,发展垦区经济的新观念。
  二要认真执行两个《条例》法规和各项政策,改善环境。各有关部门应全面清理现行政策,凡是不符合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和两个《条例》法规的一律取消,凡是按中央、国务院规定不该限制的范围要坚决放开,同时要抓好两个《条例》地方法规的贯彻执行。
  三要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各单位应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中的侨、台属企业作为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日程和工作目标管理之中,纳入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发展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政策措施得力,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侨、台属企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相结合,与再就业工程相结合,与兴办“光彩事业”相结合,与大户带动相结合。经常为侨、台属企业提供信息,让他们参加各地召开的商贸洽谈会,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成功的经验,要及时总结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合理要求,要努力帮助解决。
  四要提高侨、台属企业从业者的素质,上新水平,求大发展。通过采取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侨、台属从业者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使从事私营经济的侨、台属转变观念,消除疑虑,开阔视野,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壮志。
  (省《新向导》和《统战理论研究》杂志分别在1999年7、8期上刊用。作者:伊兴民、卜成祥)
  调查材料之二:
           牡丹江垦区党外知识分子情况调查与对策
  根据总局党委统战部关于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指示,1994年5月和9月下旬牡丹江农管局党委统战部对全局党外知识分子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情况
  第一、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人数及分布情况
  全管局共有初级职称以上党外知识分子7796人,占全局知识分子总数的65%以上。其中,高级职称105人,中级职称1328人。他们分布在管局所属的13个农场、17个局直单位的各个岗位、各条战线。
  第二、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情况
  全管局各级党委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常重视,表现在三个到位:
  (一)认识到位。各级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技术最多的人,是科技兴局、兴场的骨干力量,并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政策到位。牡丹江农管局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在科技兴局中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的决定》等文件,这些文件对知识分子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待遇上都做出了从优的具体规定。
  (三)工作到位。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1)培养、考核、选拔工作。从管局到各农场分别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后备干部名册、培养考核档案。(2)实职安排工作。全管局各级党委按照干部德才兼备的标准并根据工作需要提拔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356人。(3)政协安排工作。经过省、市、县政协的要求和批准,任用政协委员50人,他们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人物。(4)调查研究工作。今年,管局统战部搞了三次调研工作。对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的人数、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和分布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建立了联系点。(5)局、场两级党政领导与党外知识分子建立了交友联系制度。全管局已有163名党政领导与286名党外高、中级知识分子建立了交友联系制度。联系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谈话、走访、召开座谈会。
  第三,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分子外流“雁南飞”的问题。据调查全管局知识分子1994年调出垦区474人,1993年调出590人。知识分子调出垦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绝大多数人是因为垦区目前经济物质条件、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如南方省、市。
  (二)现职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浪费人才问题。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有的没在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所学非所用。
  (三)在培养提拔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全管局来看,党外知识分子被提为处级干部人数还没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多数农场、局直单位的领导班子没有党外干部。
  二、全管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策
  怎样巩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果,发展大好形势,结合牡丹江垦区知识分子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
  (一)在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协调关系,给予优惠政策的工作要跟上。调查中我们发现,要使知识分子不外流,安心于垦区工作,只用行政手段“卡”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给知识分子一些优惠的经济政策,再加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流问题
  (二)在贯彻落实中央[1989]14号《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中,安排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要跟上。
  我们应积极选拔推荐吸收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到各级政协组织,充实“人才库”、“智囊团”,增添政协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协调监督质量。
  (三)在统战工作中,广泛联系,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要跟上。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企业统战工作的重点。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各级统战部要切实承担起分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职能部门的责任。贯彻“团结、稳定、鼓励、务实”的方针,给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我们认为坚持党政领导与党外知识分子交友联系制度是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有力措施。通过交友联系活动,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团结起来,把他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黑龙江省《统战理论研究》和《思与行》杂志发表
                           作者:谭克信、卜成祥、郭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