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赈灾与移民

第六节 赈灾与移民


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农场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赈灾募捐活动。全场各单位、各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农场募捐办组织专人走上街头,呼吁全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募捐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5天时间,募集资金140.5万元,其中个人捐款59.5万元,捐物折价36.8万元,单位捐款44.5万元。为了早日将募捐到的款物送到灾民手中,1998年9月10日,工作人员连夜清点、包装、分运,未出丝毫差错。农场得知灾区人民没有被褥露宿野外时,机关全体干部仅用两个小时就从自己家中抱来最新的被褥达150套,民政局工作人员连夜统计装车,次日早押车行程3000公里,将物品送往受灾较重的齐齐哈尔农垦分局巨浪农场,为灾区人民送去了全场两万人民的爱心。
  当年,农场接收安置肇源农场灾民50户202人。10月21日,农场党委书记张玉坤带队,由民政局、武装部、劳资科、公安分局、交警中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接运灾民来场。参加接灾民的工作人员还有:于文平、曹海明、杨艳彬、刘城、吴翕进、冯福君、孙华。21日13时,2台指挥车,3台大客车,42辆大货车,共计47辆车排列在机关东侧的农场招待所前,整装待发,场长隋凤富代表农场做了动员讲话。随后,车龙驶向灾区肇源农场。回返路上,夜间寒冷,工作人员将身上的大衣脱给老人和妇女儿童。灾民到农场的当晚,场部地区像过节一样,举行了热列的欢迎仪式。当晚,将所有灾民安排在招待所休息。次日,派专车分别将灾民送往各生产队。
  农场投资167万元,组织日夜施工,为50户灾民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楼、小康房,使他们在两个月后便住进了新居。
  附:新闻报道《灾民喜迁小康楼》:
  11月5日上午9点多种,伴着阵阵鞭炮声,12户从肇源农场迁至八五七农场十五队的灾民喜气洋洋,今天,他们要住楼了!新建的小康楼,每户80多平方米,好气派,好宽敞呀!
  灾民姚广军67岁的老母亲身患气管炎,今天一大早,儿子媳妇就把他接到新家,老人看看这,瞅瞅那,自言自语地说:“一辈子也没住过楼,真没想到受灾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农场场长隋凤富和党委副书记于中奇知道今天灾民们搬家,一大早赶到十五队,也动手帮着搬起东西来。
  农场这次为灾民建的小康楼总面积2228平方米,除十三队1栋是8户外,其余在十五队、十六队的五栋都是4户1栋,总投资167万元。二层楼楼上楼下为一套,室内有上下水、卫生间和储藏室。一位上了年纪的灾民对笔者说:“要在我们那疙瘩盖这么大一户楼得七八万块钱,想都不敢想啊!”
  大人们忙着搬家,收拾东西,孩子们像过年一样,新鲜得串东家跑西家,爬上二楼阳台,高兴得直蹦。
  姚广军的媳妇拿出镜子、梳子对着照啊、梳啊,丈夫看她那么认真,打趣地说:“又不是大姑娘出嫁,打扮那么漂亮干啥!”媳妇乐滋滋地说:“住上楼房,咱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呀!”小康楼传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发表于1998年11月10日《农垦日报》,作者:焦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