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
一、小麦
播期:高产期4月5日至15日,一般在3月26日开始至4月20日。
种子处理:六十年代前用西力生或赛力散拌种,农药紧缺时还用过石灰水浸种。为使幼苗生长旺盛加拌种肥及接种固氮菌肥。七十年代后用克菌丹拌种,种肥混施,亩施标磷25公斤至30公斤,标氮10公斤。
种植方式:五十年代用畜力播种机,15厘米行距条播。1957年以后采用15厘米行距,24行机引播种机播种。部分采用7.5厘米行距,48行条播或24行条播机交叉播。
管理:五十年代播后不进行田间管理。1965年开始用2.4—D钠盐进行航空化学灭草。1967年以后改用高效化学除草剂2.4—DJ酯灭草,同时进行叶面追肥。
收获:1957年以前用人工收割,脱谷机脱粒。1958年以后逐渐改用机收,1964年开始推行割晒拾禾作业,1971年以后小麦全部实现机收。1982年割晒面积占麦收面积的50%。
二、大豆
播期:高产期5月5日至15日,实际正常播期5月5日至5月底。
土壤处理:七十年代后期亩喷施氟乐灵加灭草猛,喷后及时拌土,拌土深5厘米。
选种及种子处理:用扬场机、选种器或精选机选种,有时进行人工粒选。最近几年用辛硫磷乳剂加多福粉和适量钼酸铵进行湿拌。
种植方式:五十年代以畜力机械条播,人工开沟拉拉稀条播,新荒地用刨埯点播。1963年以后大面积用机械平播后起垄。行距由30厘米或45厘米的窄行条播改为60厘米、70厘米的大行距栽培。为了达到大豆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合理结构,近几年部分采用缩垄增行的50厘米行距播种,亩保苗3.2万至3.5万株。播深4.5厘米。
管理:五十年代大豆全部人工锄草、畜力中耕。1958年以后逐步改为机械管理,航空化学灭草、人工拿大草。近年采取侧深分层施肥,亩施标磷20公斤,标氮5公斤。
收获:每年9月10日左右开始收获。1964年以后推行人工割后机械拾禾或机械割晒拾禾。1980年以后分解收割已占60—70%。
三、水稻
整地:要求达到地平土碎,以保证播种质量和进行灌溉管理。春整地在化冻10—12厘米时抢冻浅翻或在5月上旬煞浆后掌握适耕水,及时翻、耙、耢,最后用平地机刮平。
播种:安全播期一般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的13℃的5月5日至5月10日左右。
五十年代,水稻播种前先打好池埂,放水后播种。采用人工点播、撒播、水条播、畜力播种机播,还有“原野播种”(在烧过的荒地上直接撒种)等方式。1958年以后开始采用种子负泥,行距为30厘米,10—12厘米宽苗带播种,一部分采取地下播种,苗期旱长。1963年以后全面推行播子负泥机械地面播种。亩保苗设计在40万株左右。七十年代后采用双铧犁悬挂筑埂。1980年以后用48行播种机进行播前深施肥,随之镇压。
管理:水层管理,要及时初灌,昼夜不停、力争48小时灌完,并保持浅水层。立针期晒田,促使扎根,浅水抓苗、摧苗、壮苗。分蘖期浅水、孕穗期深水、扬花灌浆期和成熟期浅水。全生育期灌溉规律为浅一深一浅。立针期晒田3—5天,结合飞机喷药,喷后一至两天灌水,水层以淹没稗茬为宜。三天后换水。7月初水稻分蘖末期用飞机喷洒2.4—DJ酯消灭田间阔叶杂草和三棱草。
以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2℃时作为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水稻成熟最低温度13℃的日期为9月20日左右。安全齐穗期为8月5日至8月10日,一般在“立秋”齐穗,“处暑”耷拉头。
成熟期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3℃,适宜温度范围为15℃一20℃。若低于13℃时,将降低或阻碍营养物质的运转和贮藏。我场区水稻的安全成熟期不能迟于9月10日至20日,最晚到“秋分”前,实践经验证明,为使水稻生产安全成熟,除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外,还必须适时早播。
收获:适期撤水,水稻腊熟中期停灌,黄熟中期(8月末至9月初)撤水排干。修好机车田间路,打好收割机道,平埂填沟。五十年代全用人工收割,半机械化脱谷。1967年以后直接应用割晒机,联合收割机分段收割,到1983年割晒面积占80%以上。割晒班效300亩,捡拾脱谷100—150亩。收获综合损失率约为10%。用牵引4.5割晒机作业,霜前割幅3.6—4米,放铺厚度20厘米。直收在霜后水稻茎杆干燥时进行,正常情况下直收面积不超过30%,班效50至70亩。收获机用CK—4、东风、E512自走式、牵引式以及珠江二号收割机。
为了确保种子安全水分,采用机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子收脱。人工木锨扬场入库。为减少破碎在滚筒皮带扬场机的被动滚筒土,加缠几道麻线效果很好。
四、玉米
播期:正常年份最适播期在5月5日至10日,最晚到15日。
建场初用畜力起垄,人工刨埯抓把粪。间种大豆。人工锄草,畜力中耕。六十年代用机械平播,人工间苗,机械中耕,逐次加高垄台。八十年代以后采用60厘米行距精量点播或条播,播深4—5厘米。侧深施肥,亩施标磷30公斤,标氮10公斤。2叶期定苗,随之中耕2—3遍,3—4叶期化学灭草。
收获:玉米一直是用人工收割。一种是站杆扒皮下棒,一种是割倒扒皮下捧。五十年代用人搓或用石磙脱粒。1964年以后用丰收号玉米脱粒机脱谷,但质量不好,未能推广应用。玉米收割机械至今尚未过关。
五、谷子
一直采取垄播方式。45厘米行距,亩保苗5—5.5万株。品种以大粒黄为主,播期4月15日至5月20日。采取人工管理,机械中耕、人工收割的方法。主要是做畜牧饲草。1959年播种面积为17,524亩,以后逐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