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用机械 一、链轨拖拉机
1952年冬,农场首次购进10台苏制“纳齐”履带式拖拉机。后又调进一批匈牙利SL55/50和GS—35拖拉机,人们叫它“大匈”和“小匈”。五十年代后期相继进场“克—55”、“克斯30”、“DT—413”、“德特54”等型号拖拉机。
1960年以后农场陆续进了大批“东方红—54”拖拉机,与悬挂式或牵引式农具连接,可进行农业上的耕、耙、播、收等项作业;与工程机械装置相连接,可供工业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车辆不能作业的情况下承担运输工作。
1966年以后进“东方红—75”农用拖拉机逐步开始向大马力机型发展。
二、联合收割机
1957年农场调入29台牵引“GT—4.9联合收割机”,以后又陆续进了35台“GT—4.9B收割机”。这种牵引收割机工效低,脱谷性能在当时看还是较好的。1972年农场又购进了“东风65”自走收获机,此机设计指标先进可靠,效率高,适用于收获较密植的小麦、豆类、水稻、谷子等高产作物。使用维护简便,性能稳定,但在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作业,发动机的马力偏小。七十年代后期,陆续引进了东德产的“E512”收获机,该机性能良好,适用于各种谷物的直接收割。1982年引进罗马尼亚“C—12m”联合收割机,该机收获小麦性能好,清洁率可达98%,收获大豆性能较差。
三、—胶轮拖拉机
我场用的轮式车主要有5种型号:“东方红—28”、“尤特—45”、“铁牛—55”、“辽宁—65”、“上海50”。(五十年代后期用“热特—25”因超过使用年限,已经报废。)这些车均用于公路、田间运输,基本上不进行田间作业。就工作性能及可靠性来说,“铁牛—55”较其它车型好。
四、农机具
五十年代初期只有翻耙作业用机具。五十年代末已拥有能进行翻、耙、播、镇及中耕管理的基本配套的农机具。到七、八十年代,除对大部分已陈旧的农机具进行了更新外,又增加施肥、精量播种、洒药、种子精选、晒场清粮、烘干,上囤等更加先进的、型号规格比较齐全的配套农机具。
历年农机具拥有量 (按在用数统计)
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