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农机革新及应用

第六节 农机革新及应用



  在1958年大开荒中,为解决沼泽地机车下不了地的问题,当时的改装项目有:加宽链轨板,穿木鞋,五铧犁壁加燕尾板,犁铲加长。采取这些措施以后,提高了机车防陷能力。
  六十年代制造了“红星耙”,解决大豆苗耙。试制了水田筑埂机,提高筑埂效率50%,节约了大量劳力。改老机型牵引康拜因的链条传动为皮带传动,将逐杆筛改为键簧筛,改装第三清洁室,(共计66台),减少了故障及收获损失。中耕机加施肥箱,减少作业程序,保证了施肥技术要求。制作了万能中耕机鸭掌齿加分土板,提高了中耕机复土能力。制作了大型冻土开沟犁,解决了冻土农田水利施工问题。
  七十年代自制疏苗器,灭草松土,对消灭大豆的苗眼草起了一定作用。研制出了绞龙式和圆盘式粒肥机。解决了自制颗粒肥的问题。试制了玉米点播机,减少播种量。掌握了液压技术后,牵引犁改成液压犁。制造了10台上囤机,提高了晒场机械化程度。制造20台KB4—20型水泵,26台动力喷灌机,为扩大旱灌创造了条件。
  1981年为抗涝抢收,搞了多种防陷改装。主要有:自走收割机后桥加宽加高,自走收割机穿铁鞋,自制半链轨,链轨拖拉机穿木鞋等。农场通过改装现场会,进行鉴评和推广。
  十三队制造了气吹式玉米精量点播机,效果较好。
  近几年为提高肥效,避免化肥烧种,各队都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机引播种深侧施肥装置,在土地好的情况下,效果较理想。1982年对大豆普遍用深侧施肥方法,虽然旱情较重,但仍保证了产量。
  1982年各生产队都制作了牵引、悬挂机械式喷药装置,用划印器代替人工站杆。
  在收割大豆的“六防”(防损失、防破碎、防泥花脸、防掉枝、防猫耳朵)中,搞了多项改装。有东风收割机滚筒全封闭的改装,及罗马尼亚C—12M收割机螺旋推运改为链爬式推运器,使破碎率下降了86%,提高了大豆等级。这项改装在1982年获农场科技一等奖。
  为减少大豆“泥花脸”,将E512收割机粮仓分布绞龙叶片加长,升运器底板钻孔。将自动收割机抖动板钻孔,都收到较好效果。后两项改装措施各队已普遍应用。
  1982年仿制了20台单机茎杆还田抛撒机,经使用效果很好。
  1980年搞东方红—54拖拉机增大马力的改装,经试验可提高到95—70马力,全场改装了64台。
  1981年修造厂制造了45套铸钢深松铲,为进行免翻深松及浅翻深松提供了机具。1982年深松麦地5万亩。
  为减小劳动强度,提高种子拌药质量,修造厂及各队都自制了拌种机。修造厂的卧式拌种机每小时能拌种1吨。十队拌种机效果也较好,1982年获农场科技三等奖。
  修造厂还制造了重锤式敲铁机、液压动刀头、分度卡盘钻具、气门滚压机、清砂机、进行了机车电热启动器改装。密山制材厂研制成功了远红外烘干机,为晒场机械化填补了一项空白。
  1978年以后,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我场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装活动。农机革新改装项目获农场科技奖的有以下22项:
  六队、四队、八队的机引播种机深侧施肥改装;一队的收割机无过桥改装;四队的东风移植CK—4半链轨防陷改装;大豆分层施肥改装;十队的拌种机;十三队的电子秤;气吹式电子监视玉米播种机;喷药划印器的改装;二十三队的E512移植东风半链轨防陷改装;二十五队的罗马尼亚收获机升运器改装;E512机油散热器改装;二十六队的粒肥机改装;修理所的茎杆还田抛散机;第一直属队的马达冷磨气缸试验;密山制材厂的远红外烘干机;修造厂的东方红54增大马力改装;液压动刀头;重锤式敲铁机;卧式粒肥机;深松铲试验;东风康拜因后桥加宽加高改装,制造丝锥板牙(送农垦部展览)。
                  1984年主要修造设备
                                   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