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技术培训
第七节 技术培训
1953年由笔架山农场代培驾驶员50人(学期3个月)。1954年至1965年,农场每年均自行举办机务人员培训班。以拖拉机构造,保养、调整和故障排除为主要学习内容,结业时进行考试。10年期间共培训拖拉机手与学员五百多名,康拜因手84名。其中1959年还培训了分场长、生产队长、机务队长六十余名。
1966年至1970年,技术培训停止。
1971年,机务队伍中的新成分占很大比例。为提高新机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四营干训队专设农机培训班,配3名专职教员,轮训机务人员。至1978年,每年都分别举办中型车组长或驾驶员、收割机驾驶员、小车驾驶员学习班。每期一个月,学习内容有拖拉机构造原理、田间作业规程,拖拉机修理、制图、电气等。每年办3个月学员学习班,学习基础知识。学习班每期学员50—60人,培训出来的学员都具有机具使用、保养、修理方面的初步理论知识,掌握了一般的田间操作规程,并有进行实际作业的能力。
1979年春,干训队迁至朝阳,配两名大专毕业生和一名中专生任专职教员。至1982年举办6期中型车长学习班,426人参加。学习田间作业,机械制图、电气、液压、基础理论、修理知识等。举办3期轮式车驾驶员学习班,150余人参加学习胶轮车的构造原理、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等。还举办一期3个月的学员学习班,39人参加。学习拖拉机构造原理、电气、机械制图、田间作业。这39人在两年内都胜任了驾驶员工作,有的当了车长。还举办了锻工学习班,收割机驾驶员学习班、机务技术员学习班等。
机务队伍培训工作,除每年农场举办外,各队利用冬季进行15—20天的业务技术培训。由农机科统编教学提纲,学习内容以总局编发的5本机务工人培训教材为主。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机务干部的管理水平、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能正确按照农业技术措施,达到作业标准要求,延长了机车的使用寿命。全场68台东方红—54、63台牵引康拜因虽都属超年限使用的车,但大部分技术状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