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农场粮油加工行业主要集中在粮油加工厂(又称粮油加工总厂)。该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一直以加工粮油为主,产品主要为满足农场职工群众的生活,少量向农场以外提供商品。自1984年以后,产品除满足农场职工生活需求外,销往农场以外商品逐年增加。历年来曾有面粉加工、大米加工、豆油加工、挂面加工、饲料加工、糕点加工、白酒生产、酱油生产、粮食烘干、机械修理等车间。
  1998年,根据牡丹江农垦分局指示,农场对所属工商运建服企业进行体制改革。粮油加工总厂被分为面粉加工线、大米加工一线、大米加工二线、挂面生产线、修理车间、烘干车间、制油车间、糕点车间共八个部分进行转让。面粉加工线以租壳卖瓤形式作价54万元转让给个体经营。大米加工一线以租壳卖瓤形式作价50万元转让给个体经营。至2000年,以上两条已转让的生产线,因经营者不能按原签转让合同的规定及时向农场缴纳租金及转让款,农场先后终止转让合同,收回转让设备,并按合同规定进行了清算。大米加工二线以整体出售形式作价40万元转让给个体经营。制油车间以整体转让形式作价49万元转让。修理车间以租壳卖瓤形式作价3万元转让。糕点车间以转让设备形式转让给个体经营。2000年挂面生产线也转让给个体。至此,粮油加工总厂尚未进行转让的其他资产交由新组建的粮库管理,除烘干车间外,其他项目全部停封。
  1998年,企业改制以后,原粮油加工总厂的企业名称由农场市场营销部使用,厂长由农场副场长高峰兼任。1998年以后的粮油加工总厂以加工和销售大米为主业。
  1984年粮油加工厂实有劳力200人,其中固定职工135人。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实际完成279万元。2000年以加工销售大米为主的粮油加工总厂实有职工8人。从1984年至2000年孙锦国、隋培英、曹德权、王正亮、陈立生、高峰先后担任粮油加工总厂厂长,井福君、曹德权、刘砀侠、石万峰、曹兴东先后任党支部书记。
  一、面粉加工
  1984~1989年,面粉加工一直在1982年竣工投产的面粉大楼。该大楼5层总高21.3米,总面积1480平方米。内加工机械为4台800型和1台600型面粉机,工艺流程基本自动化、管道化、风动密封。1989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工厂针对市场需求,再次改造制粉工艺,新增一台600型面粉机,从北京聘请专家设计指导安装。与此同时新建两个1000吨的砖结构原粮仓。经过对机械粉路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只生产标准面粉的局面,可生产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和饺子粉,且质量稳定。产品远销牡丹江、哈尔滨等地区并出口销往朝鲜。产量由1989年前年产2000~4000吨,至1994年生产等级粉12270吨,创全总局面粉行业第一名,并荣获北京粮油博览会金杯奖。1996年以后,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稻相应地减少旱地面积,到1999年,全场几乎没有小麦播种,2000年农场面粉加工已经停止。
  二、大米加工
  大米加工车间于1981年建成投产,主车间350平方米,成品库房240平方米,原粮仓储容量600吨,日产大米10~20吨。1993年底,随着农场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对大米生产车间进行彻底改造,从湖北引进日产50吨的免淘米设备,配套动力116.6千瓦。1996年又对大米加工主机进行改造,使设备更加合理配套,加工的大米质量优良,很快占领市场,除供应农场职工群众食用外,还远销山东、内蒙古等地。1997年根据生产需要从武汉购置一台日产50吨的制米机,利用饲料车间和原大米生产线部分闲置设备,改建成第二条大米生产线,配套动力为115千瓦。两条大米生产线,实际日产大米80吨。1999年兴凯湖集团兴诚公司吉祥制米厂的设备,按牡丹江分局的安排,以477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八五八农场,由市场营销部粮油加工总厂接收。粮油加工总厂由原址迁往吉祥米厂。为增强成品粮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农场投资130万元(以水稻原粮兑换)引进瑞士布勒公司研制的堪称世界一流的日处理水稻100吨的成套碾米设备,利用原粮油加工厂面粉楼,自行设计工艺流程,自行安装,盘活农场闲置资金200多万元。市场营销部粮油加工总厂又搬回原加工总厂进行加工。原吉祥制米厂的设备陷入停封状态。
  三、挂面生产
  1987年秋,利用原酒厂曲房改建成班产一吨的挂面车间,配套动力10.1千瓦,从业人员8名,所产挂面为天鹅牌。天鹅牌挂面因质量较好,很快行销鸡西等地,且供不应求。1988年11月,挂面市场看好,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原酒厂全部厂房改建为挂面车间,并购置一台班产四吨的挂面机,采用低温烘干链条传动,自动化作业,配备动力25.9千瓦,生产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豆粉挂面,从业人员28名,产品质量稳定。1997年挂面停产。
  四、糕点生产
  自1958年以来,加工厂糕点生产,一直以满足农场职工群众生活需要为目的,为手工作坊,产量不高。1986年以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对糕点车间进行大改造,购置了30千瓦的隧道式烤炉、绞面机、打蛋机等设备,日产蛋糕1.5吨,从业人员16名。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占领市场,先后两次从北京、佳木斯聘请糕点师来厂指导。产品因花样品种多,味道可口,价格合理,畅销鸡西、密山、虎林等地区。
  五、白酒生产
  白酒生产车间,1982年曾进行改造,配有锅炉、吊车、扬渣机、改装锅炉冷却器,增配两个容量10吨的铝制酒罐,厂房1005平方米,动力32.5千瓦。1986年年产白酒68吨,当时市场饱和,白酒滞销。但因加工厂白酒质地纯正,又经多方联系,在10多家争销客商中,与横道河酒厂达成购销协议,当年收购加工厂白酒60吨,不仅销售原库存白酒35吨,还处理了农场调拨的大水分玉米100吨。1988年白酒生产停止。
  六、调料生产
  粮油加工厂投资80000元,于1986年5月开始筹建香料厂。该厂于1986年10月投产,生产天鹅牌生梨香精,从业人员12名,设计日产500公斤。产品曾销往牡丹江、鸡西一带。后因产销均存在一定困难,1988年后停产。酱油为常年生产,主要供应场内。1994年停止生产。
  七、豆油生产
  为改变手工作坊式豆油生产状况,1979年动工兴建新榨油车间,1981年竣工,总面积350平方米。与厂房相配套的为200型榨油机,设备能力热榨每小时产油2吨,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豆油车间有粮仓、油罐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