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经济林

第六节 经济林


农场经济林主要为果树。1958年在农校栽培苹果、李子、樱桃等果树30亩,1959年果林扩大到60亩。由于种植粗放,不久被大犁翻掉。1966年,重新在一队、二队、七队、十三队、十四队、副业队栽植小苹果类果树,品种有黄太平、大秋、花红、玲珰、国光、东光、白夫高等。此外还发展了李子等核果类果树。1969年初见果实,结果总量3吨。因1969年低温多雨,果树枝条徒长,入冬后叶片仍未脱落,至1970年春果树大部遭受冻害。经这次冻害后,保存的品种主要有花红、大秋、李子。园林队当年80亩果园因冻害死亡的果树经截干处理后,至1971年又恢复生长并开始结果。
  1976年,农场要求各队都要营造20亩至30亩果园,同时鼓励职工个人在房前房后每户栽种二至四棵果树,苗木由单位免费供应,结果归职工个人所有,职工调动时不准处理果树。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83年,全场果树面积达800亩。农场水果生产以自给性为主。
  1982年,农场引入黑加伦,分别在服务公司、十二队、十七队等单位栽培。
  八五八农场地势低洼易涝,因此果林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岗地或平地起高台栽植。这样,能在早春提高地温,易于排涝。果园灭草可采用百草枯地面喷施,结合人工锄草松土。通过多年实践,对果树的修剪已改变了强作树形的办法,实行轻剪为主,控制生长势,促使早结果。对果林施肥,视土壤肥力情况以增施有机肥料为主,花期追施化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在果树栽培管理上,应选择优良抗寒品种,采取抗寒措施,保护树体,减少冻害。
  从1968年起,农场定期对全场果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果树栽培、管理、修剪等技术措施。由于气候影响和果园人员调动频繁,农场水果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农场内果树主要病害有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花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苹果巢虫、蚜虫、天幕毛虫、卷叶虫、黄刺蛾、青丁虫、金龟子食心虫类。病害和虫害,每年都不间断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