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六章 工业

章下序


   
  农场工业生产始于1958年,从农业机械修理、建材加工、米面油酱醋加工、煤炭采掘,到乳品加工、包装物加工、小型农机具制造等,均有不同程度发展。到1992年,先后建成修造厂、粮油公司、砖瓦厂、完达山食品厂、牡丹江农垦玻璃制品厂等骨干工业企业,形成了具有农场特色的工业体系。与农场的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一起构成了“八五一一农场产业结构模式”,为垦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场工业中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部分开始解体。首先是砖瓦厂缺乏生产资源,在生产经营35年后,于1995年停产,整建制并入粮油总厂。之后是牡丹江农垦玻璃制品厂忽视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盲目扩大生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资不抵债,在生产经营 7年之后,于1997年破产。粮油总厂、修造厂和基建公司等单位,由于内部机制和市场竞争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经营微利或亏损,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农场于1998年分别对其进行了民营化改造。
  1993年到2000年,农场工业整体处于下滑时期。其中1998年与1993年相比,糖果从 556吨下降到113吨,面粉从4 227吨下降到300吨,复合饲料从4 125吨下降到1 100吨,玛赛克从17.3万平方米下降到1.7万平方米,豆油从527吨下降到150吨,分别下降了 80%、93%、74%、90%和71%。另外,还有部分产品因原企业解体等原因, 不再由农场所属企业继续生产或停止生产。停止生产的产品有:啤酒(1994年)、酱油(1996年)、木材加工(1996年)、家具(1996年)、砖瓦(1997年)、钢窗(1998年)。乳品和饮料则从1998年开始由乳品公司组织生产。尽管这一时期农场工业整体下滑,但仍有新的产品相继投产,修造厂转为私营后,开发小型农机具,1998和1999两年共生产682台;农场先后开发出乳珍 (1993年)、牛胎盘粉(1998年)等新产品,对于稳定农场的工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乳品公司成立后,“完达山”牌、完达山食品厂及其相关企业实质上已经从农场剥离出去。乳品公司的建立与发展,虽然重创了经过农场两代人36年含辛茹苦建立起来的“八五一一农场产业结构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农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是却推动了黑龙江垦区的乳品加工业的发展,为黑龙江垦区的乳品工业走向全国,推动中国的乳制品工业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从2000年开始,农场利用乳资源优势,重新构建自己的工业体系。